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议论说理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1 题号:21633183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节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 侈,恶之大也。”共, 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 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 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 故曰:“侈,恶之大也。 ”

(节选自司马光《训俭示康》)

注释:①役:奴役,制约。②直道而行:行正直之道。③速:招致。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 非学无以广(         )          (2) 险躁则不能(       )
(3) 君子(          )             (4) (         )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君 子 多 欲 则 贪 慕 富 贵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2)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4.【甲】 【乙】两文在内容上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思。
(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人过,然后能改
(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4)公孙衍、张仪岂不大丈夫哉?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两项是(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B.曾益其所不能
C.困于心,衡于虑D.行拂乱其所为
3.孟子在【甲】文第①段中,用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练。下列名言与之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业精于勤,荒于嬉
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在【甲】文中,孟子认为,就“国”而言,要想避免灭亡,须具备哪些条件?
2021-02-03更新 | 10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于士     国上下     一反三     足轻重
B.于     心非     自以为     唯利
C.征于     交辉     眉飞     察言观
D.而后     不可理     户晓     不言而
(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用(这些)来使他内心受到震动,性格变得坚忍,让他变得无所不能。
理解:孟子认为,一个人只有经历了内心愁苦、筋骨劳累、挨饿受冻等各种磨难,才能激励心志,宽容仁慈,让自己变得无比强大。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翻译:内心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理解:孟子认为,艰苦的客观环境能激发人的潜能,除此之外,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也至关重要,只有主客观条件相互结合,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C.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翻译:然而创业的艰难,已经成为过去的事了。
理解:唐太宗认为,开创一番基业是很困难的事情,不过那种困难已经成为过去的事了,将已有的业绩保持下去,才是他和臣子们眼下应该谨慎对待的。
(3)根据甲、乙两文,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
甲、乙两文都探讨了“国家治理”的问题。甲文由“个人磨炼”推及此问题,由此导出“①_____”的观点;乙文中唐太宗君臣围绕“②_____”展开讨论,其中“③_____,④_____”两句也印证了甲文的观点。
2023-01-02更新 | 35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乙)邑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邻翁素有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 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卒不骂。某益窘,因实告邻翁。翁乃骂,其病良已


(注释)①邑:县。②茸生:细毛丛生。③汝:你。④素:向来。⑤雅量:度量宽宏。⑥征:表露,表现。⑦诡:欺骗。⑧某甲:旧时书面语中称“某个人”,没有姓名,就说“某甲”。⑨卒:终于,到底,最后。⑩因:于是,就。良已:完全痊愈。良:真的,果然。已:止,这里指病好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与朋友交而不   信:_____________     ②吾三省吾身     曰:_______________
③人不其忧             堪:____________       ④三军可帅也     夺: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思不学则殆B.学时习之
C.人不知不愠D.狼亦黠矣,顷刻两毙
3.请用“/”为下列句子断句。(画出两处)
汝 病 乃 天 罚 须 得 失 者 骂 毛 乃 可 落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鸭乃某甲所盗。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
5.假如你身边也有像(乙)文中居民某或邻翁这样的人,你将会怎样劝诫他?请选择其中一人用自己的话来劝说。
2020-02-22更新 | 1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