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山水游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难度:0.15 引用次数:92 题号:2173052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摩诃池

摩诃池之胜景,名噪蜀中千年。隋开皇年间,蜀王杨秀取土筑广子城,因为池。于此建散花楼,池遂声名起。有胡僧见之,曰:摩诃宫毗罗。盖梵语呼摩诃为大,宫毗罗为龙,谓此池广大有龙耳。

唐时韦皋镇蜀,于贞元元年开解玉溪,使之与摩诃池相通。大中七年,节度使白敏中又东为金水河,入成都县城,汇为摩诃池。是时,摩诃池所一倍不止矣。其景蔚为大观,群贤毕至,庶民携游,湍驶风醒酒,船回雾起堤,杜甫亦尝游至暮而忘反。

咸通十一年,南诏入蜀。西川之民闻蛮寇且至,争走入成都。时成都但有子城,亦无壕,人所占地各不过一席许,雨则戴箕盎以自庇,又乏水,取摩诃池泥汁,澄而饮之

前蜀高祖王建、王衍相继改摩诃池为龙跃池、宣化池。环湖建宫,延十里,穷奢极巧。至宋世,蜀宫后门夷为平陆,明蜀王朱椿填其池为蜀藩正殿。其西南尚有一曲水光,林柯蓊翳,游者寄古思焉。

清初改蜀王府为贡院,至民国初年填平为军政府卫队演武场,摩诃池遂烟消云散矣。

【注释】①南诏,也叫蒙舍诏。唐代中国云南西部六诏(六个称王的部落)之一。因在其他五诏之南,故名。②箕盎:簸箕和木盆。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池遂声名       鹊:像鹊一样。
B.摩诃池所一倍不止矣       曾:同“增”,增加。
C.杜甫亦尝游至       薄:与“厚”相对。
D.延十里       袤:南北的长度。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雨则戴箕盎以自庇,又乏水,取摩诃池泥汁,澄而饮之。
②其西南尚有一曲水光,林柯蓊翳,游者寄古思焉。
(3)摩诃池遗址公园一期已开放,拟再现千年美景。本文开篇写“摩诃池之胜景,名噪蜀中千年”,摩诃池之景“胜”,具体表现在哪两个方面?请结合选文内容作答。
【知识点】 山水游记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困难 (0.1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溪行,忘路之远近(     )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3)便还家(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乙】

已至和神国。其国无大山,高者不过数十丈,皆积碧珉。石际生青彩簵筱,异花珍果,软草香媚,好禽嘲哳。山顶皆平整如,清泉迸下者,三二百道。原野无凡树,悉生百果及相思石榴之辈。田畴尽长大瓠,瓠中实以五谷,甘香珍美,非中国稻梁可比。人得足食,不假耕种。人寿一百二十,中无天折疾病暗聋跛躄之患。百岁已下,皆自记忆。百岁已外,不知其寿几何。寿尽则歘然失其所在,虽亲族子孙,皆忘其人,常无忧戚。每日午时一食,中间唯酒浆果实耳。餐亦不知所化,不置涸所。人无私积囷仓,余粮栖亩,要者取之。无灌园鬻蔬,野菜皆足人食。十亩有一酒泉,味甘而香。国人日相携游览歌咏陶陶然暮夜而散未尝昏醉。一国之人,皆自相亲,有如戚属,各各明惠。无市易商贩之事,以不求利故也。此和神国也。虽非神仙,风俗不恶。


【注释】①珉(mín):洁白如玉的石头。②簵(lù):竹名;筿(xiǎo)细竹。③嘲哳:形容声音杂乱细碎。     ④瓠hù:瓠瓜。⑤躄:bì腿瘸。⑥歘然(xū):快速的样子。 ⑦ 囷(qūn):存储。
3.解释下列带点词
(1)山顶皆平整如 (     )
(2)常无忧戚(     )
(3)中间唯酒浆果实耳   (     )
4.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国 人 日 相 携 游 览 歌 咏 陶 陶 然 暮 夜 而 散 未 尝 昏 醉。
5.材料一中陶渊明构建了“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你认为和神国算不算是“世外桃源”?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简要分析。
2023-07-19更新 | 10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困难 (0.15)

【推荐2】[甲]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有删改)

[乙]遗爱亭记

苏轼

何武所至,无赫赫名,去而人思之,此之谓“遗爱”。夫君子循理而动理穷而止应物而作物去而复,夫何赫赫名之有哉!

东海徐公君猷,以朝散郎为黄州,未尝怒也,而民不犯;未尝察也,而吏不欺;终日无事,啸咏而已。每岁之春,与眉阳子瞻游于安国寺,饮酒于竹间亭,撷亭下之茶,烹而饮之。

公既去郡,寺僧继连请名。子瞻名之曰“遗爱”。时谷自蜀来,客于子瞻,因子瞻以见公。公命谷记之。谷愚朴,羁旅人也,何足以知公?采道路之言,质之于子瞻,以为之记。


[注释] ①何武:字君公,西汉名臣,为人贤良方正,为官秉公执法,政绩显著。②徐君猷:当时黄州的知州,苏轼的好友。③啸咏:犹歌咏。④继连:僧人名。⑤谷;即巢谷,字元修,苏轼同乡人,此行来探访苏轼。

[丙]醉蓬莱·重九上君猷

苏轼

余谪居黄,三见重九,每岁与太守徐君猷会于栖霞。今年公将去,乞郡湖南。念此惘然,故作此词。

笑劳生一梦,羁旅三年,又还重九。华发萧萧,对荒园搔首。赖有多情,好饮无事,似古人贤守。岁岁登高,年年落帽,物华依旧。

此会应须烂醉,仍把紫菊茱萸,细看重嗅。摇落霜风,有手栽双柳。来岁今朝,为我西顾,酹羽觞江口。会与州人,饮公遗爱,一江醇酎


[注释]①本词是一首赠别词,作于徐君猷即将离任赴湘前,在栖霞楼重九宴饮送别之际。②酹(lèi):饮酒前把酒洒在地上或水上以祭神祝福。羽觞(shāng):酒器。③饮:喝,这里指享受。④醇酎:味厚的美酒。
1.疏通文意:请解释下面“原文例句”中的加点字,补全表格。
文言现象原文例句解释加点字释义方法(供参考)
词类活用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______
赫赫______【课内迁移】薄暮冥冥(昏暗的样子)或【成语迁移】
词类活用子瞻______【课内迁移】名之者谁
一词多义 以知公______【查阅词典】①<名>脚。②<形>满足。③<副>足够,能够④<副>值得。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夫 君 子 循 理 而 动 理 穷 而 止 应 物 而 作 物 去 而 复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未尝怒也,而民不犯;未尝察也,而吏不欺;终日无事,啸咏而已。
4.[甲][乙]两文分别为两处名胜作记,亭子的名字各有千秋,结合文本内容和所学知识,简要说一说欧阳修和苏轼如此取名的原因。
5.小海对[甲][乙]两文能入选“品·君子之风”主题推文提出质疑:[甲]文仅写欧阳修游山玩水,[乙]文也只是简单介绍了徐君猷为官从政的事迹,未能体现君子之风。对于小海的质疑,请结合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6.君子之交:[乙][丙]都写于苏轼贬谪至黄州期间,[丙]词见证苏轼与好友徐君猷的交往,结合词作内容,参考小贴士,试揣摩苏轼在其中表达对友人的情感?(小贴士:品读字词、细抓意象、联接背景)
2022-11-07更新 | 22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困难 (0.15)
【推荐3】【甲】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于作文以记之。

………

嗟夫!余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百废(     )
(2)增其旧(     )
(3)余尝古仁人之心(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乙】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注释】①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②非其上:非难他们的君王(认为他们的君王不对)。③为民上:作为人民的统治者(君王)。
3.以下对甲、乙文的理解和分析,最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运用了抒情和议论,抒发了作者远大的胸襟和政治抱负,揭示了全文的中心。
B.乙文以君与民乐、忧的关系,在谈论中点出孟子的观点。
C.乙文中孟子强调君王只有把自己所好之“乐”,由己及民,国家才会得到安定稳固。
D.在甲、乙篇选文中,都提到了“乐”字,可见历代治国,百姓的忧乐都至关重要。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乐 以 天 下 忧 以 天 下 然 而 不 王 者 未 之 有 也。
5.将乙文中孟子治国的思想与甲文中作者的政治抱负比较,其异同是什么?
2024-02-27更新 | 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