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小说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2 题号:2192620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杨天一言:见二鼠出,其一为蛇所吞;其一瞪目如椒,似甚恨怒,然遥望不敢前。蛇果腹,蜿蜒入穴;方将过半,鼠奔来,力嚼其尾。蛇怒,退身出。鼠故便捷,焱然遁去。蛇追不及而返。及入穴,鼠又来,嚼如前状。蛇入则来,蛇出则往,如是者久。蛇出,吐死鼠于地上。鼠来嗅之,啾啾如悼息,衔之而去。友人张历友为作《义鼠行》。

(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椒:花椒。②炎(xū )然:突然。③悼息:悲伤叹息。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杨天一   ________________
入穴 ________________
③如者久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一蛇所吞                       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B.蛇追不及                       博学笃志(《论语》)
C.吐死鼠地上                       其一犬坐前(《狼》)
D.衔而去                           得一人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穿井得一人》)

(3)翻译下列句子。
鼠来嗅之,啾啾如悼息,衔之而去。
(4)文中的张历友是蒲松龄的诗友,为此鼠作《义鼠行》一诗,诗云:“此鼠义且黠,捐躯在所轻”,你觉得此鼠的“黠”体现在哪里?
(5)作者蒲松龄在本文和《狼》的情感态度上有什么不同?
【知识点】 小说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昨梦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渔人甚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③屋舍俨然
④老人杨氏入山
2.翻译下面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两段选文所描绘的社会在地理位置、社会面貌、居民生活状态等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2020-08-07更新 | 9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睨久而不去                  但微颔
B.尝射家圃                       乃取一葫芦置
C.公亦此自矜                  钱覆其口
D.但手熟                         安敢轻吾射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3.卖油翁的形象栩栩如生,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塑造这一形象?联系文本简要分析。
4.经典要常读常新。一篇小故事,蕴藏大文章。你从《卖油翁》中收获了哪些做人方面的启示呢?
2023-06-29更新 | 3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纪昀)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
(1)十余岁(      )          (2)不可得(      )
(3)是木柿(      )          (4)据理臆断(      )
2.翻译下列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
(2)众服为确论。
3.关于如何寻找石兽,从事情的结局来看,寺僧、讲学家都不及老河兵有见识。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2019-08-26更新 | 1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