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小说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2 题号:21931871
阅读文言语段,完成题目。   

余家苦鼠暴,乞诸人,得一猫,形魁然大,爪牙铦且利。以其未驯也,絷维以伺,候其驯焉。群鼠闻其声,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既而以其驯也,遂解其维絷。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遽起而捕之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余曰:勿庸。物之有能者,必有病。噬雏,是其病也;独无捕鼠之能乎?遂释之。

已则心心泯泯,饥哺饱嬉,一无所为。群鼠复潜视,以为彼将匿形致己也,犹屏伏不敢出。既而鼠窥之愈熟,觉其无他异,遂历穴相告曰:彼无为也。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余之家人执之至前,‘数之曰:天之生材不齐,有能者必有病。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真天下之弃材也哉!遂笞而放之。

(文/薛,有删减)


注释:①铦(xiān):锋利。②絷(zhí)维: 用绳子系住。③遽(jù):突然。④比:等,待。⑤心(xīn)心泯泯:心心,恐惧的样子;泯泯,茫然无知的样子。⑥饥哺饱嬉:饥则吃食,饱则嬉闹。⑦匿形致己:故意躲藏以捕获自己。⑧数(shǔ):责备,斥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比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
A.比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B.比家人逐得/己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
C.比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D.比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
2.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猫“类有能”一组的是(        
①形魁然大,爪牙铦且利          ②恐其噬己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   ③遽起而捕之
④已则仙心泯泯,饥哺饱嬉       ⑤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                 ⑥又亟往捕之而走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
3.将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遽起而捕之。
(2)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
【知识点】 小说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各题。

【甲】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狼之并驱如                      令嗥
B.目似瞑,暇甚                                甚仓皇
C.狼不敢                                      跑号如
D.相数十步                                      一狼径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②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狡诈、阴险、凶残,本性难移;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侧面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本性难移,狡诈、阴险时主要写两狼的伪装,伺机作案过程;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写狼是从侧面处处体现了牧竖“谋”的效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修辞和描写的表达方式。
4.同样是人与狼的较量,富室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赞同吗?为什么?
2022-01-07更新 | 5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人聚集在一起)
B.未若柳絮风起(因为)
C.撒盐空中可拟(差不多)
D.魏郡太守(当,担任)
2.本学期我们学习的文言作品中涉及到了很多古人的日常称谓,请解释加点词
兄子胡儿
②与儿女讲论文义
③君与家君期日中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4.谢道韫和黄琬都以年幼巧对著称,你能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他们的回答各自妙在哪里吗?
2020-03-15更新 | 19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范式字巨卿,与张劭(shào)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尊亲。”乃共克期日。至其日,巨卿果到。二人对饮,尽饮而别。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释:①告:告假。②过:拜访。③克:约定。
1.【甲】文段选自《______》。这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与张劭友/人谋而不忠乎
B.至其/吾三省吾身
C.过中不/去后乃
3.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B.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C.二人/并告归乡里
D.巨卿/果到
4.下列语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文: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没有礼貌的表现。
B.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元方奋不顾身地进去了。
C.将过尊亲。
译文:将拜访您的父母。
5.【甲】【乙】两个文段都告诉了我们在与朋友相处时应做到诚信。【甲】文段中友人“过中不至”,这是无信的表现;【乙】文段中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这是守信的表现。
6.范式对张劭母亲的尊称应该是(       
A.家母B.令尊C.令堂D.令爱
2023-08-12更新 | 2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