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山水游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5 题号:22020064
[甲]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

记雪月之观

沈周

是夜月出,月与雪争烂,坐纸窗下,觉明彻异常。遂添衣起,登溪西小楼。楼临水,下皆虚澄,又四圃于雪,若涂银,若泼汞,腾光照人,骨肉相莹。月映清波间,树影滉弄,又若镜中见疏发,离离然可爱。寒浃肌肤,清人肺腑。


【注释】①虚澄:空虚清澈。②囿:围绕。③汞:水银。④离离然:历历分明的样子。⑤浃(jiā):透。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上下白而       或长烟
B.湖中得更有此人       不复出
C.月映清波       遂与外人
D.叉四囿       不必藏
2.下面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是日更定矣”表明前往看雪的时间为晚上八时左右,“更”是古代夜间计时单位。
B.甲文笔墨精炼,文笔清秀,表现力强,全文不足两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
C.乙文作者是画家,他以画家的敏感,从色彩、光影、物体形态多个角度来描绘月下雪景。
D.乙文中“月与雪争烂”“若涂银,若泼汞”“若镜中见疏发”等描写均运用了比喻手法。
3.翻译句子。
树影滉弄,又若镜中见疏发。
4.下面是阅读甲文后留下的两处批注。请选择其中一处,结合句子和批注简要评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批注:景象寒气逼人)
(2)湖上影子,惟长提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身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批注:文中有画)
5.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
【知识点】 山水游记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晓岚;比之含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至寒至腴,可拊可餐。

(选自袁中道《游青溪记》)

【注释】①其为正也间也:多为正色(青、黄、赤、白、黑)或间色(绿、红、紫、)。②箨:(tuò):竹笋皮,笋壳。③纨:白色的丝绢。④拊(fǔ):抚摩。
1.甲文作者是_____(人名),是“___________”之一。
2.乙文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A.青溪水像跳动的珍珠溅落到雪上,这和其他地方的泉水没有什么不同。
B.青溪水像跳动的珍珠溅落到雪上,这就是和其他地方的泉水不同的地方。
C.青溪的水花像跳跃的珍珠,又像溅落的雪片,这和其它地方的泉水也没有什么不同的。
D.青溪的水花像跳跃的珍珠,又像溅落的雪片,这就是和其他地方泉水不同的地方。
3.阅读上面两篇短文,完成下列表格(请用原文回答)。

4.甲乙两文都是游记,都借景抒情,甲文作者借小石潭周边景的特点,含蓄抒发了作者___的感情。乙文则通过青溪之景,表现了作者_________的感情。
2023-04-22更新 | 21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小组选择《松风阁记》录制音频,请你参与。

松风阁记

刘基

松风阁在金鸡峰下,活水源上。予今春始至,留再宿,皆值雨,但闻波涛声彻昼夜,未尽阅其妙也。至是,往来止阁上凡十余日,因得备悉其变态。

盖阁后之峰,独高于群峰;而松又在峰顶,仰视如幢葆临头上。当日正中时,有风拂其枝,如龙凤翔舞,离褷蜿蜒,轇轕徘徊。影落檐瓦间,金碧相组绣,观之者,目为之明。有声,如吹埙篪,如过雨,又如水激崖石;或如铁马驰骤,剑槊相磨戛,忽又作草虫鸣切切。乍大乍小,若远若近,莫可名状。听之者,耳为之聪。

予以问上人。上人曰:不知也。我佛以清净六尘为明心之本。凡耳目之入,皆虚妄耳。予曰:然则上人以是而名其阁,何也?上人笑曰:偶然耳。

留阁上又三日,乃归。至正十五年七月二十三日记。

(选自《诚意伯文集》)


【注释】①幢葆(zhuànɡ bǎo):指幡盖,车顶上覆盖的饰物。②离褷(shī):羽毛沾湿相粘,此处形容松针密集。③轇轕(jiāo ɡé):交错杂乱。④埙篪(xūn chí):埙、篪皆古代乐器。⑤剑槊:泛指兵器。⑥上人:对和尚的尊称。⑦六尘:佛教语,即色、声、香、味、触、法,易引发种种烦恼。
1.推敲文意,选择配乐。
方法示例把握字义,赏析语句
推敲文意字形探究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
示例:缤、纷同为绞丝旁,“缤纷”形容丝线繁多而杂乱,用在此处表现落花纷纷洒落的美态。
(1)或如铁马驰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语迁移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吴均《与朱元思书》)
示例:成语“嘤鸣求声”中的“嘤”指清脆柔和的鸟鸣声,此处用“嘤嘤”形容鸟儿呼朋引伴地叫着,声音和谐动听。
(2)忽又作草虫鸣切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配乐“有声,如吹埙篪,如过雨,又如水激崖石;或如铁马驰骤,剑槊相磨戛,忽又作草虫鸣切切。乍大乍小,若远若近,莫可名状。”
(3)下面是《音乐》教科书中的两首乐曲。请选择一首作为上面句子的朗读配乐,并结合乐曲特点及选句内容阐述理由。
A.《穿越竹林》(电影《卧虎藏龙》场景音乐)B。《春江花月夜》(中国古典民族音乐)
我选择______(填选项),理由:__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句一问一答耐人寻味。请联系上下文,做朗读设计并阐述理由。
予曰:“然则上人以是而名其阁,何也?”上人笑曰:“偶然耳。”
3.小组选择《松风阁记》为“毕业明信片”录制音频是否合适?请结合《松风阁记》阐述你的看法。
4.下图是小组某同学设计的明信片正面版式。请你参与小组讨论。

小瓯:我们这张明信片的正面设计要符合“毕业赠别”这一主题。
小语:是的,所以我选用了杜牧的《紫薇花》来设计明信片的正面。
小文:你的设计图文并茂,非常漂亮。
小瓯:小语,你能结合诗歌内容解释一下,为什么要用《紫薇花》这首诗来设计毕业明信片吗?
小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是其他小组设计的明信片正面版式。你认为哪一张更适合作为“毕业明信片”的正面?请结合名著阅读体验阐述理由。

A.《老人与海》                   B.《儒林外史·王冕画荷》
我认为______(填选项)更合适,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8-13更新 | 25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小石山城记

唐·柳宗元

①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②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①少:同“稍”。②垠:尽头。③睥睨、梁欐: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架支着的梁栋。④堡坞:小土堡。⑤箭:竹。⑥偃仰:高低参差。⑦售:显露。⑧伎:同“技”,技艺,指小石山城的奇景。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之无所得        病终(《桃花源记》)
B.良久        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C.投小石        策之不其道(《马说》)
D.智者所施设也        佛印绝弥勒(《核舟记》)
2.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的游览踪迹是“西山——黄茅岭——小石山城”。
B.越过黄茅岭,一直向西走,不到四十丈,就有一条河。
C.从“余未信之”可知,作者并不相信“造物者”一说。
D.“列是夷狄”的小石山城象征作者遭贬而不遇的处境。
3.请根据选文内容,补充完成下图中小石山城奇特之景的具体表现。
“形”奇“②____”奇“③__”奇“貌”奇
___窥之正黑;
嘉树美箭。
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__
2023-10-06更新 | 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