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议论说理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75 题号:22041178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则将退兵;不亲,则且遂攻之。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苏秦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而齐、燕之计过矣。且赵之于燕、齐,隐蔽也,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则明日及齐、楚矣。且夫救赵之务,宜若奉漏壅,沃焦釜。夫救赵,高义也;却秦兵,显名也。义救亡赵,威却强秦兵,不务为此,而务爱粟,则为国计者过矣。

(节选自《战国策》<秦攻赵长平>)


[注释]:①奉:捧着。②漏壅:漏瓮。③焦釜:烧焦的锅。
1.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停顿(标注两处)
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臣之妻(     )                    ②王之甚矣(     )
③不如听之以秦兵(     )             ④且赵之于燕、齐,隐蔽(     )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②且夫救赵之务,宜若奉漏壅,沃焦釜。
4.从甲文中的“三赏赐”“三变化”,你得出怎样的结论?请答出两点即可。
5.甲乙两文邹忌和苏秦在劝谏方式上有何异同?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亲戚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上(汉文帝)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慎夫人衣不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其后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节选自《汉书·食货志上》)


【注释】①何以台为:还要露台干什么呢!②慎夫人:汉文帝的宠妃,在宫中与皇后平起平坐。③都鄙:京城和边邑,借指全国。④廪庾:粮仓。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寡助之(     )                    (2)亲戚(     )
(3)欲作露台(     )                    (4)慎夫人衣不(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以天下之所顺”中“之”的用法和意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召匠计B.已而细柳军
C.无丝竹乱耳D.操蛇之神闻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
4.结合【甲】【乙】两文,说说汉文帝治国做法体现了孟子所提倡的什么主张。
2024-02-21更新 | 3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 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乙】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宋史·司马光传》)


【注】 ①凛然:严肃的样子,形容令人敬畏的神态。②了:明白。 ③指:同“旨”,意思、意图。
1.下面对文中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人不堪其忧”和成语“不堪回首”中两个“堪”字意义相同,都表示“忍受”。
B.乙文中“众皆弃去”和《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太丘舍去”两个“去”意思相同,都是“离开”的意思。
C.甲文中“于我如浮云”和乙文中“群儿戏于庭”两个“于”字表意相同, 都表示“对,对于”。
D.“闻”字有以下义项:①听见。②听见的事情;消息。③有名望的。④名声。⑤用鼻子嗅。⑥姓。乙文“闻讲《左氏春秋》”中“闻”是“听见”的意思。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B.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C.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D.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大意。
(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文中记叙的两件事。乙文中司马光“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请从甲文中引用一句话来表扬他,说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哪里。
2022-11-25更新 | 18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勳在王室,蔵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

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节选自《宫之奇谏假道》,有改动)


【注释】①表:外围,比喻屏障。②辅:颊骨。③车:牙床。④大伯:即太伯,亦作泰伯,与虞国的始封君虞仲都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儿子。⑤据:保佑。⑥繄(yī):句中语气词。⑦冯:同“凭”,依据,凭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呼尔而       (2)万钟我何加焉       (3)以宠逼,犹尚害之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所识穷乏者得我              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B.是亦不可以              亦若是则矣(《北冥有鱼》)
C.之谓甚,其可再乎             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圳论战》)
D.虞必             民欲也(《陈涉世家》)
3.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
B.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
C.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
D.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5.甲文中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_______一样,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_______的主张。乙文用_______比喻虞、虢的利害关系,十分贴切、生动,很有说服力。乙文主要通过人物的______来揭示主题。平民百姓都懂得听人劝,而虞公既不听劝、又不抗争,的确算是病入膏肓、不可救药了。
2023-09-14更新 | 2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