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山水游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21 题号:22064835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江宁府城,其西北包卢龙山而止。余尝求小盘谷,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唯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广狭如一,探之不可穷。闻犬声,乃急赴之,卒不见人。

熟五斗米顷,行抵寺,曰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桂为业。寺傍有草径甚微南出之乃坠大谷。四山皆大桂树,随山陂陀。其状若仰大盂,空响内贮,謦欬不得他逸;寂寥无声,而耳听常满。渊水积焉,尽山麓而止。

由寺北行,至卢龙山,其中阬谷洼隆,若井灶龈腭之状。或曰:遗老所避兵者,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皆当其地。

日且暮,乃登山循城而归。暝色下积,月光布其上。俯视万影摩荡,若鱼龙起伏波浪中。诸人皆曰:此万竹蔽天处也。所谓小盘谷,殆近之矣。

(节选自梅曾亮《游小盘谷记》)


【注释】①謦欬:咳嗽。轻曰謦,重曰欬。②遗老所避兵者:清兵南下时,明朝遗民逃往深山避兵之处。③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茅庵,草屋;团瓢,圆形草屋。三十六、七十二,形容其多。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余求小盘谷       射于家圃(《卖油翁》)
B.见渔人,乃       竹蔽天
C.不知有汉       急赴之
D.病终       向所志
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暝色下积,月光布其上。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寺 傍 有 草 径 甚 微 南 出 之 乃 坠 大 谷
4.甲文结尾写刘子骥探访桃花源未果,乙文开头写“余尝求小盘谷,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分别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5.甲中的“______”写出了桃花源人是因为躲避战乱才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乙文中的“______”也表达了小盘谷有躲避战乱的人居住的遗迹,这些内容都折射出作者对战乱的厌恶和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用原文语句回答)
【知识点】 山水游记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初自马岭入龙山,小径崎岖,有倦意。又数里,入龙口谷,山色回合,林木苍翠,绕观(四顾,环视)俯览,遂忘箠轡(马鞭子、马笼头)之劳。翌日,饭于林虑,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泉声夹道,怪石奇花,不可胜数,山回转,平地数寻,曰槐林。坐石弄泉,不觉日将晡,憩环翠亭,四顾气象潇洒,恍然疑在物外,留连徐步。薄暮,至明教院,夜宿于连云阁。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水清冽(     )          (2)青树翠蔓(     )
(3)往来翕忽(     )          (4)环翠亭(     )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顾气象潇洒,恍然疑在物外,留连徐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开篇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运用了一系列动词详写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你认为作者这样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水、树、石等自然最物,但景中所含之情不同,请结合两文景物描写,谈谈两位作者蕴含的情感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3-05更新 | 10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岳阳楼记》,完成下面小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止,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自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墙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楷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在久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兴年九月十五日。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予观夫巴陵     射者中,弈者       大获全
B.前人之述        众妙毕               德才兼
C.南潇湘            此乐何                 生悲
D.斯人谁与归        颔之          乎其微
2.把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选文第三、四段承接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具体表现了哪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呢?
4.岳阳楼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名扬天下。下面的链接材料是清朝张德容的《重修岳阳楼》的节选部分,这两篇同为“记”,内容各有侧重,请结合两个文本的写作目的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光绪己卯,楼基坼裂,及大有倾塌之势,中丞邵公命茸而修之,经费未集,而容以考绩北上。既而回岳,德化李公来湘中,命以茶厘为修楼之资,其不敷者,劝四邑(巴陵、平江、临湘、华容)绅富足之。乃于原基之后,加筑六丈有奇,建正楼其上,左仙梅亭,右则三醉楼,皆视旧制有加。前临洞庭,为之驳岸以御水,楼之左右各增施二楹,为登楼者憩息之所。其楼前雉堞亦加坚筑,以固吾圉焉!

(节选自【清】张德容《重修岳阳楼记》)


【注】①拆(chè):分裂,裂开。②容:即张德容(1820-1888)。同治十年(1871)、光绪五年(1879)两度出任岳州知府,政声显著,曾对岳阳楼进行整体修茸。③考绩: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成绩。④茶厘:对茶叶经销所征的一种附加税。⑤驳岸:保护岸或堤坝不坍塌的建筑物,多用石块砌成。⑥雉蝶(zhì dié):古代城墙上掩护守城人用的矮墙,也泛指城墙。⑦圉(yú):边境,边疆。
2021-11-27更新 | 6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桃花源记》节选)

【乙】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记》节选)

【丙】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核舟记》节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余人各复至其家
(3)往来翕忽
(4)罔不势象形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概括《桃花源记》中塑造的世外桃源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
4.《小石潭记》中描写潭中游鱼,融入了作者什么情感?
2023-06-27更新 | 1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