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议论说理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216 题号:2235211
阅读《鸟说》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啁啾者,即(1)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2),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

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

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鵱鷇(3),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

嗟乎!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4)不深山之适(5)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注释(1)即:走近,靠近。(2)掬:用手捧,盈掬:这里指用手满握。(3)鵱:音构,鸟卵。这里指幼鸟。(4)奚:为什么。(5)适:到……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 则二鸟于其枝干之间(         )       (2) 雌者翼之(         )
(3) 鸣乃(         )                           (4) 见于人奴以死(         )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桂上日有啁啾者 何陋有(《陋室铭》)
B.雏出矣 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C.人手能及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D.主人戏手撼其巢 何不试之足(《郑人买履》)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其 旁 有 桂 一 株 焉
4.翻译下列句子。
(1)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和《马说》在写法上相似,都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的主题有何不同?
13-14八年级下·江苏泰州·期末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人君之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游江海者托于船,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夫成王霸固有人,亡国破家亦因有人。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节选自《说苑》,有删减)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舜于亩之中
(2)故天将降大任是人也
(3)远道者托于乘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必先苦其心                                寻向所(《桃花源记》)
B.行拂乱其所                                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C.人君之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        夕日颓(《答谢中书书》)
D.欲霸王托于贤                            至于负歌于途(《醉翁亭记》)
3.(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
B.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
C.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
D.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两段选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5.(甲)(乙)两段选文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异同?
2022-11-08更新 | 12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田赞衣补衣而见荆王,荆王曰:“先生之衣何其恶也?”赞对曰:“衣又有恶此者。”荆王曰:“可得而闻邪?”对曰:“甲恶于此。”王曰:“何谓也?”对曰:“冬日则寒,夏日则热,衣无恶于甲矣。今大王,万乘之主也,富厚无敌,而好衣人以甲。甲之事,兵之事也,刈人之颈,隳人之城郭,刑人之父子,臣窃为大王不取也。”荆王无以应。

(选自《吕氏春秋》,有改动)


【注释】①田赞:据说是墨家人物,齐国的游说之士。②恶此者:比这更破的。③甲:铠甲。④万乘:指万乘之国,泛指强大的国家。⑤刈(yì):砍。⑥隳(huī):毁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而衣人以甲                 好:_______
(2)人之父子                    刑:_______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田赞衣补衣而见荆王
3.田赞劝谏荆王的目的是什么?他是怎样劝谏的?
2020-03-03更新 | 18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天下之马②。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③而黄。”使人往取之,牡④而骊⑤。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选自《九方皋相马》,有删改)

【注】①子姓:您的子孙。②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③牝(pìn):母马。④牡:公马。⑤骊(lí):纯黑色马。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知其能千里而也   不饱,力不足
B.求其能千里也           知天下之马
C.才美不外            
D.之不以其道                    而临之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马千里者       年长矣
B.召伯乐谓之曰   伯乐不常有
C.策之不其道             可告天下之马
D.食之不能尽          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
B.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
C.甲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其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真不知马”。
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5.请分析乙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017-05-11更新 | 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