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人物传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9 题号:2248445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下,未得知名。烦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郞中。数以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

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礼,乃可耳。王许之。

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再拜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大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民曰,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合齐、赵共击楚。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何 闻 信 亡 不 及 以 闻 自 追 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数以干项羽     而临之
B.信与萧何语     广故言欲亡
C.礼,乃可耳     此人一一为言所闻
D.大王入武关     行天下大道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2)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出身贫寒,却不甘居人后。先后投奔项梁、项羽都因不受重用而逃走;又投奔刘邦,也因不受重用再次逃走。
B.韩信才华出众,深受萧何赏识。萧何在韩信逃离时,毫不犹豫追回了他,又极力请求刘邦礼待重用韩信。
C.韩信见识独到,颇能看清形势。他冷静分析了刘邦和项羽的优劣形势,指出刘邦夺取天下的关键是民心。
D.韩信足智多谋,善于带兵打仗。刘邦与齐王、赵王合击楚军却大败,韩信收集了败军,在彭城击败了楚军。
2024·江苏徐州·一模 查看更多[2]
【知识点】 人物传记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范石湖使北

淳熙中,范至能使北,孝宗令口奏金主,谓河南乃宋朝陵寝所在,愿侵地。至能奏曰:“兹事至重,须与宰相商量,臣乞以圣意谕之,议定行。”上首肯,既而宰相力以为未可,而圣意坚不回。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至虏庭,纳之袖中。既跪进国书,伏地不起。时金主乃葛王也,性宽慈,传宣问使人何故不起。至能出袖中书,奏曰:“臣来时,大宋皇帝别有圣旨,难载国书,令臣口奏。臣今谨以书述,乞赐圣览。”书既上,殿上观者皆失色。至能犹伏地。再传宣曰:“书词已见,使人可就馆。”至能再拜而退。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至能将回,又奏曰:“口奏之事,乞于国书中明报,仍先宣示,庶使臣不堕欺罔之罪。”虏主之。报书云:“口奏之说,殊骇观听,事须审处,邦乃孚休。”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由是超擢,以至大用。

(选自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注】①范石湖:即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致能),自号此山居士,又号石湖居士,世称范石湖。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侵地____       不起_____   至能出袖中书 ____ 虏主___
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今谨以书述
A.可以为师矣B.不以疾也C.以杓酌油沥之D.公亦以此自矜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范成大使北,始终“伏地不起”,你怎样看待他的行为?请简要分析。
2018-12-10更新 | 6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


[注释] ①趋:快步走。②捐:抛弃。③亡:同“无”,不足。④懿:美好。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往事耳(了解)
B.鲁肃过寻阳(到,等到)
C.当知其所亡(每天)
D.七年不返(才)
2.下列对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B.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C.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D.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何异断斯织乎?
4.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分别指出。
2022-08-24更新 | 8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许衡,字仲平。幼有异质,七岁入学,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     )?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尝从曰者家见《书》疏义,因请寓宿,手抄归。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     ),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节选自宋濂《元史·许衡传》)

【注】①日者:算命先生。②王辅嗣:王弼,字辅嗣,三国曹魏经学家、哲学家。③揆: 揣测。
1.下列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趋百里外”的“尝”与“尝暑中过河阳”的“尝”,意思相同。
B.“手自笔录”中的“笔”,名词用作动词,在句中指用笔抄写。
C.“既加冠”的“加冠”表示男子已经成年,“取科第耳”的“科”指科举考试。
D.“弗之怠”是倒装句,“弗怠之”,就是“不放松抄录书”的意思。
2.在【乙】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何 也B.乎 也C.乎 之D.何 之
3.【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划出。
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
4.借助下面的文言知识资料卡,把【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
【文言知识资料卡】

①强大,强盛;②胜过,强于;③竭力,竭尽。

①平常,平庸;②总共,总计;③大概,概略。

5.朱熹有言:“事必有法,然后可成。”请结合甲乙两文,分析宋濂和许衡两位儒者的学习之“法”?
2024-04-11更新 | 7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