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山水游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2 题号:22532118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江之南武昌诸山,涧谷深密。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节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注释】①迁:贬谪,降职。②齐安:即黄州。③杖策:拄杖。④乱流:横渡江河。⑤幅巾:不着冠,以幅巾束首,多为布衣庶人戴用。
1.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限标标两处)
子 瞻 杖 策 载 酒 乘 渔 舟 乱 流 而 南。
2.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1)是欲界之仙都(     )       (2)意适忘(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4.【甲】文描绘“山川之美”,文末画线句含蓄表达作者______________的情感。
【乙】文写“子瞻”作为“迁客”,虽“庐于江上”却“有乐于是”,他不仅有欣赏武昌自然风光之“乐”,还有______________之“乐”;这些“乐”写出子瞻__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
【知识点】 山水游记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有亭翼然于泉上者(       )       (2)而乐亦无(       )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乐”, 在本质上有什么联系?请结合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3.《醉翁亭记》中的“而”字,除关联作用外,在文章节奏、语气与情感表达上也有妙用, 请根据下面提示,读文章,完成任务。
◎读课文时,注意文中“者”“也”“而”“之”等虚词的使用,感受文章舒缓自如的特点。
(1)读句子,体会“而”字朗读时语气的轻重,并做出选择。
①朝而往,暮而归       A.重读       B.轻读
②而不知人之乐       A.重读       B.轻读
(2)读下面一组句子,体会“朝而往,暮而归”一句中“而”字的表达效果。
朝往暮归
朝往而暮归
朝而往,暮而归
2024-01-10更新 | 3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和《记游松风亭》,完成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乙】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


【注释】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____
②余寓居惠州嘉祐寺__________________
兵阵相接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                 鸢飞戾天
B.至承天寺                    拜蒙母
C.人悟此                    猛浪
D.月色入                    木兰当
(3)翻译下面句子。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4)有人评价苏轼,说他“面对人生失意的哀愁,一反忧伤情调”。【甲】【乙】两文分别写于他被贬黄州和惠州时,都写出了忧伤之外的味道,试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你的理解。
2022-11-25更新 | 5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阸,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叠,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


【注释】①巨阸(è):巨险。阸:险阻重地。②禹:大禹,传说中夏朝的第一代君主。③赑(bì)怒:形容气势壮大。④《慎子》:先秦法家代表人物慎到的著作。
1.解释下面加点词字的意思。
①略无
引凄异
气云浮
④ 鼓山腾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②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
3.(乙)文与(甲)文“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哪一句?
4.请概括(甲)文长江的夏水与(乙)文黄河的孟门之水特点不同之处,并找出两者在描写方法的运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2021-12-04更新 | 1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