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说明文 > 说明文类别 > 事物说明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632 题号:4337593

筷子春秋

①我们的祖先何时开始使用筷子,已无可考。但这两根小玩意,一旦能熟练 操纵,使用起来灵巧无比,难怪西方有学者赞扬筷子是古老东方文明代表。

②筷子在先秦时称为“梜”,是木字旁,不是“挟”。《礼记?曲礼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郑玄的注释是“梜,犹箸也”。司马迁的《史记?宋微子世家》谓“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说明“箸”的称呼始自商代。

③“箸”变成今天的“筷”,有个说法是与江南沿海的船民有关,因“箸”与“住”同音,对船民而言有不吉利的意思,所以反其意称“箸”为“快儿”。又因多数“快儿”是用竹子所做,于是在“快”字上加了竹字头,成为“筷子”。虽明代已经有人称“箸”为“快”或“筷”,但清《康熙字典》仅收录了“箸”而并未收录“筷”。

④《礼记》有所谓“饭黍毋从箸”,先秦时人们吃饭用手抓食,箸只用于夹菜。从饮食进化推想,原始社会以手抓食可谓自然不过,其后的食器发展为“匕”,曲柄浅斗,很像今天的羹匙。今天的“匙”相信是由“匕”发展而来,但总不及用箸夹菜更为方便。

⑤理论上,促成“箸”的诞生,契机应是熟食烫手。先民发明钻木取火,将食物煮熟后,随手用树枝捞取是合理推测,因为原始人类生活在森林和洞穴,最方便的材料是树枝。从现在筷子的形体来看,它还带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征。

⑥筷子虽是餐具,却又像微型健身器。有学者指出,用筷子进食时,要牵动人体三十多个关节和五十多条肌肉,有助于刺激神经系统的活动。筷子不过是小小餐具,却魅力十足,成为文明进步的标志 。法国思想家罗兰?巴特谈到筷子时认为,筷子不像西方餐具刀、叉那样用于切、扎、截,因而“食物不再成为人们暴力之下的猎物,而是和谐传送的物质”。

(作者 李阳波 选自2016年5月6日《光明日报》 略有删改)

1.本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有关“筷子”的知识?
2.第④段划线部分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3.第⑤段加点的“理论上”能否删去?结合文意说明理由。
4.文中写筷子作为餐具有哪些优势?
【知识点】 事物说明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故宫寻“木”

又冉

①当你游走在明清两代皇家宫殿——故宫中时,会发现在这里,木是支撑其庞大建筑群的最重要的材料:触手可及的门窗、意蕴深厚的匾额、枝繁叶茂的古树……故宫里的木气息无处不在。

②故宫内使用最多、最具特点的门样式是槅扇门。它的灵活性较高,在一些特殊场合可以将其摘除以连通室内外空间。槅扇门同时具有墙、门、窗的功能,因此可以说既是门,又是窗。槅扇的槅心部分是最富变化的部位。故宫中槅扇槅心多用三交六椀、古老钱菱花、双交四椀这些等级较高的菱花样式,端庄大气,衬托出皇家建筑的威严。槅扇的裙板则是装饰的重点部位,故宫西六宫翊坤宫、储秀宫,裙板上都雕刻有吉祥纹饰,非常精美。

③大家较熟悉的门样式是板门。板门,顾名思义,是用木板穿暗带(或明带)实拼而成的门,多用作宫殿大门、居住式院落大门或是库房大门。故宫板门肩负着皇城对外防范的要求,所以板门的尺寸较大。

④故宫乾隆花园内的三友轩,是一处以“岁寒三友”松竹梅为主题的景观,这一主题最直接的表现是三友轩西墙上雕有松竹梅图案的木雕透窗。窗为方形,窗外的苍松翠竹与窗上的图案相互呼应,将岁寒三友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西六宫的储秀宫、长春宫、翊坤宫等处,曾为清末慈禧太后的起居之所,所以窗多为万寿无疆、福寿锦团等象征图案,以表现祈福庆寿的主题。

⑤故宫内的匾额有很多。据故宫工作人员统计,故宫内收藏有数百件文物匾额,用料多为名贵木材,匾额形式多样,内容涵盖面广。故宫内的匾额往往根据建筑物的大小特点和格局设定,与建筑巧妙融为一体。仔细观察,会发现故宫里多为木质长方形匾额,匾额上除书写文字外,边框装饰纹饰也是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寿桃边、蝙蝠边、竹梅边等。匾额的制作工艺精湛,在建筑中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使金碧辉煌的宫殿更加灵动,光彩夺目。

⑥故宫内的匾额大多出自皇帝御笔,特别是乾隆皇帝,十分喜爱舞文弄墨,匾额和楹联承载着他的儒学思想和对汉文化的热爱之情。

⑦故宫的绿植和古树,大多集中在御花园和乾隆花园以及专供太后们养老的慈宁宫花园里。

⑧假山、亭榭、古树、石子路等在这里巧妙分布,皇家园林果然名不虚传。御花园内最著名的古树是位于天一门的“连理柏”。这棵连理柏由两棵柏树组成,两棵古柏上部相互缠绕在一起,成为一个巨冠。在园内东南角和西南角各有一棵龙爪槐,堆秀山上的白皮松树姿挺拔,与假山亭榭搭配得相得益彰。

⑨乾隆花园南北长160米、东西宽37米,园内共有20余座建筑。乾隆花园里也有许多古树,如古楸树、古柏、古松、古槐树等。走入乾隆花园的第一进院落,迎面就是假山,沿着曲折的小径前行便来到古木参天、山石环抱的古华轩前。只见轩前花荫如盖、落英缤纷,这一树繁花正是这轩名的由来。除此之外,慈宁宫花园里也有许多古树,如古揪树、古柏、古银杏和玉兰等。

⑩这座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木质结构宫殿建筑群——故宫,静立在北京城中,用它独有的方式讲述着那些沉淀许久的往事。

(选自《百科知识》2019年3,有删改)

1.结合文章第②~④段,说说故宫门窗分别有什么功能。
2.本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第⑤-⑦段有五处加点的词语,这类文字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①多为:②往往③多为;④大多出自;⑤大多集中。)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了理辑说明顺序,由总到分,依次介绍了故宫的门窗、匾额和古树。
B.槅扇门是故宫内使用最多、最具特点的门样式,它既是门,又是窗。
C.故宫内的匾额多为本质长方形匾额,边框装饰纹饰的制作工艺精法,在建筑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D.故宫内西六宫的窗雕多是象征万寿无疆、福寿锦团等图案,表现的是析福庆寿的主题。
5.悬挂在故宫中和殿中间的匾额上“允执厥中”四个字,是乾隆皇帝亲手书写的。请你欣赏下面的图片,结合文章与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链接材料】

《尚书·虞书·大禹谈》:“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其涵义为:人心险恶莫测,道心微妙居中,惟精惟一是道心的心法,我们要真诚地保持惟精惟一之道,不改变、不变换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2021-11-07更新 | 14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①前两天,一条微博意外成为网络热门话题。网友发帖称,“天哪,楼里有家人,貌似媳妇怀孕了,说WiFi有辐射,影响他家媳妇的健康,逐家逐户敲门叫我们不要用……今天已经敲了4次门了。”该微博被很多媒体转发。

②WiFi辐射成为公共议题,舆论当然不是乐在戏谑这位“中国好老公、好老爸”,而是指望藉此给大众科普一下辐射常识。因为随着WiFi的普及,各种“想当然”的担心还真不少,臆想出的危害足以拍成系列科幻片。

③事实上,辐射一般可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包括核辐射、X射线等,危害较大;非电离辐射则包括紫外线、可见光、手机、电脑、高压线、变电站、手机基站、电视广播等产生的电磁场,危害性较弱。人们通常所说的“电磁辐射”属于非电离辐射,但有时张冠李戴,就带来了心结般的“辐射恐惧症”。

生活中的电磁辐射的量级很小,比用于治疗肿瘤所需要的辐射量差了上亿倍的量级,比一次CT则差了近万倍。WiFi其实与手机信号没有本质区别,都属于微波。目前尚无科学依据表明它会破坏人体DNA或蛋白质结构。

⑤再说了,辐射对人体伤害一般是两种效应:一种是辐射量达到一定程度与级别,另一种是长期在辐射环境下的累积作用。生活中电磁波辐射量,只有24小时不停地暴露在这种辐射环境下,长期累积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⑥这几年,网上网下盛传仙人球、龙舌兰是“防辐射利器”,防辐射背心更是成了天下孕妇的“标配”。只是,专家早就提示,类似说法纯属商家炒作,都是忽悠。

⑦对辐射危害采取合理防护,这是公共安全的底线。但如果一味将辐射妖魔化,恐怕只会因噎废食。眼下,我们身边的辐射源确实越来越多。然而现代生活注定离不开辐射,只须坚持“辐射防护与安全最优化”原则,既不掉以轻心,也不杯弓蛇影。平日里,了解电器辐射参数指标,适度远离辐射中心,理性关注,科学防护,辐射其实也不是洪水猛兽。

1.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辐射一般可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人们通常所说的“电磁辐射”属于非电离辐射,对人体没有危害,完全不必担心。
B.辐射对人体伤害一般是两种效应:一种是辐射量达到一定程度与级别,另一种是长期在辐射环境下的累积作用。
C.网上网下盛传仙人球、龙舌兰是“防辐射利器”,纯属商家炒作,不足为信。
D.对辐射危害采取合理防护,这是公共安全的底线。
2.根据本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第①段由一条微博谈起,有什么作用?
(2)第④段划线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把生活中的电磁辐射量和治疗肿瘤所需要的辐射量以及CT的辐射量进行比较,具体说明了         
3.现代生活注定离不开辐射,你的同学小明也患上了类似文中的“辐射恐惧症”,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劝他放下心理包袱,正确对待生活中的辐射。
2018-05-03更新 | 4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二)

①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技术评论》杂志日前报道称,一种可以在白天吸收热量、夜晚释放热量,从而减少空调使用的建筑材料将很快在美国上市。


  ②据介绍,目前大部分建筑物的墙面都要用到石膏板。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国民石膏公司(National Gypsum)正在测试一种含有胶囊物质的新型石膏板,该物质可以通过吸热来给建筑物被动降温。这些胶囊物质由德国化学巨头巴斯夫(BASF)生产,可以加入很多建筑产品中。在欧洲,已经有部分建筑产品用到了巴斯夫的成果。
  ③巴斯夫生产的胶囊内含有相变材料,即随温度变化而改变形态并能提供潜热的物质,这使得给房屋降温的原理可以与冰块通过融化时吸收热量来帮助饮料降温的原理一样。每个聚合物胶囊里都装有会在室温条件下熔化的固体石蜡,这样它们就能让房间温度在白天基本保持恒定。石蜡在夜间温度凉爽的气候条件下发挥的效果最好,晚上降温后胶囊能重新变硬,从而释放出白天贮存的热量。
  ④Peter Schossig是德国慕尼黑弗劳恩霍夫研究所的工程师,他的研究小组与巴斯夫合作研发了这种胶囊。他说,在南欧一些国家,这种材料在白天可以吸收足够多的热量,从而节省多达20%的空调电力需求。在北欧,夜间温度更加凉爽,使用这种材料的建筑可能根本就不需要空调。
  ⑤这一新成果有助于推动建筑业的“绿色”趋势——使用可以保持舒适的室内温度却又无须用电的绿色建筑材料。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的数据,在美国,建筑物大约要消耗掉全国发电量的70%,其中8%属于家庭和办公室的空调用电。目前轻质的建筑材料在美国广泛使用,如木质框架和石膏板。它们能使建筑很快完工,但是这些材料吸收不了多少热量,所以室温在一天中波动很大。
  ⑥麻省理工学院建筑技术和机械工程学教授Leon Glicksman说,相变材料提供了一条给轻质建筑材料增加蓄热体的途径。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好几个公司试图研发能够利用相变材料特性的被动降温系统,但是他们取得的成果有限,因为很难把新材料加入现有建筑用材中。
  ⑦巴斯夫是通过将熔化的蜡与热水快速搅拌来获得微胶囊的。由于蜡和水互相排斥,蜡会在水中形成很多微小的蜡滴。当研究者在蜡水混合物中加入丙烯酸前体时,蜡和水之间的斥力使得丙烯酸前体包裹住蜡滴表面。由此得到的湿润的混合物可以被加入制造石膏板的粉末中,或者干燥后加入水泥和灰泥等其他建筑材料中。
1.新型石膏板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
2.请根据第⑦段文意,简要概括巴斯夫将新材料加入现有建筑用材的原理。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这样它们就能让房间温度在白天基本保持恒定。
一新成果有助于推动建筑业的“绿色”趋势。
4.新型建筑材料的出现能给社会带来哪些好处?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2011-12-21更新 | 98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