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考点 > 文言实词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69 题号:5507102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①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②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③。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建兴五年,亮住汉中,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八年,代裔为长史,加抚军将军。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④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三国志蜀书蒋琬传》)


【注释】①除:提拔官职。②奄:突然 ③戮:杀。④赞:辅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 社稷之器   (          )                         (2)貌若甚者(《捕蛇者说》)   (          )
(3) 亮外出   (          )                         (4)便还家   (《桃花源记》)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为”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代裔长史
A.天下唱          (《陈涉世家》)B.吴广都尉(《陈涉世家》)
C.不足外人道也(《桃花源记》)D.故之说   (《捕蛇者说》)
3.翻译下列句子。
(1)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与朱元思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蒋琬深受诸葛亮器重的原因有哪些,请你写出两点。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篇》

【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②,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①虞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相而去(舍奔)
B.元方入门不(顾及)
C.饮酒乐,天(下雨)
D.往,身自罢之(于是、就)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B.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C.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D.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4.结合【甲】文中的友人和【乙】文中的魏文侯的为人处世方式,说说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结合两文内容,做简要回答。
2019-11-04更新 | 2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小雨和小文来到了民国初年。在一家书馆中,小雨和小文翻阅书籍,看到了两段文字,结合研读中遇到的问题,两个人又做了一番交流。

【材料一】谈迁,字孺木,原名以训,海宁人。 。迁肆力经史百家言,尤注心于明朝典故。尝谓:“史之所凭者,实录耳。实录见其表,其在里者,已不可见。况革除之事,杨文贞未免失实;泰陵之盛,焦泌阳又多丑正;神、熹之载笔者,皆逆阉之舍人。至于思陵十七年之忧勤惕厉,而太史遯荒,皇宬烈焰,国灭而史亦随灭,普天心痛,莫甚于此!”乃汰十五朝实录,正其是非。

十七年邸报,补其缺文,成书,名曰“国榷”。当是时,时人身经丧乱,多欲追叙缘因,以显来世,而见闻窄狭,无所凭藉。闻迁有是书,思欲窃之为己有。迁家贫,不见可欲者。夜有盗入其室,尽发藏橐以去。迁喟然曰:“吾手尚在,宁遂已乎?”从嘉善钱氏借书复成之。阳城张慎言目为奇士,折节下之。慎言卒,迁方北走昌平,哭思陵,复欲赴阳城哭慎言。

未至而卒,顺治十二年冬十一月也。黄宗羲为表其墓。

选自《清史稿·谈迁传》

【材料二】君子常行胜言,小人常言胜行。——黄羲之


【注释】①谈迁(1594—1658),明末清初史学家。原名以训,字仲木,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号观若,自称“江左遗民”。浙江海宁(今浙江海宁西南)人。终生不仕,以佣书、作幕僚为生。②泰陵之盛:明弘治年间。③神、熹:明神宗、明熹宗。④太史遯荒,皇宬烈焰:记录历史的史官几乎不见了,皇宫中记录档案的地方又失火了。⑤汰:选择。⑥橐:口袋。⑦黄羲之:黄宗羲(1610—1695),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字太冲,号南雷。清入关,带兵抗清,兵败后隐居。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1.研读中,小雨和小文发现手中版本中“迁肆力经史百家言”这句之前,有几句话顺序被打乱了。他俩尝试将之正确排序,请你帮他们选择出正确的一项(     
未几,归里。曰:“余岂以国家之不幸博一官耶?”
召入史馆,皆辞。初为诸生。南都立,以中书荐。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③②①④D.④①②③
2.小文对几个短句以及个别字词的意思不太理解。小雨解释了前两个句子和后三个加粗字词的意思,还要求小文活学活用,仿照第⑥句的判断句式,造一个句子。你也试试。

3.为了“知人论世”,小雨和小文查阅了资料,了解了谈迁和黄宗羲的相关信息。

小雨:我读“吾手尚在,宁遂已乎”一句,感受到谈迁的情绪有点复杂。你能分析一下吗?小文:____

小雨:嗯,懂了!谢谢!我找到了黄宗羲的一句话,理解了他给谈迁写墓志铭的原因。

小文:我来说说看,你看我想的是否和你一样。___

小雨:是的,从谈迁的经历和黄宗羲的那句话来看,我也这么认为。

2020-12-03更新 | 16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醉翁亭记》)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jiē)夫B.何时而乐(yè)
C.(yǔ)偻D.山肴野(sù)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予尝古仁人之心
斯人
⑶泉香而酒
者胜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⑵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岳》文着眼于“____”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醉》文则寄情山水,将_____________统一起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2020-01-14更新 | 1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