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盐城市南洋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江苏 九年级 阶段练习 2017-10-19 22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适中(0.65)
1. 用古诗文原句填空。
①流水不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石缝中漏下的滴泉;
③晓战随金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土地平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古人善借动物写景抒情。李白借“杨花落尽子规啼”表达了对王昌龄的离别之情,王安石借“闻说鸡鸣见日升”突出了飞来峰的高耸,而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用“蝉”与“猿”的鸣叫创造了奇特而优美的境界。
⑦《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⑧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白《送友人》 “浮云游子意,_________”抒写了对朋友的依恋;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透露出诗人早春之行的喜悦;韦应物《滁州西涧》 “________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传达了清幽意境中的悠闲。
2017-10-19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南洋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二、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2.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
阳春三月,阳光明媚、春风héxù(            ),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上午,老鹰、鲤鱼、蜻蜓、降落伞等500多只 A (千姿百态/奇形怪状)、栩栩如生的风筝承载着大伙的欢乐与梦想,迎着风升到空中,“筝”奇斗艳。据了解,当天风筝交易额达20余万元。
南通风筝被称为“空中交响乐”,漫长的农耕文化jīdiàn(             )成南通风筝文化的独特风格,可以概括为:简朴的造型、高低音交响的哨笛装置和富丽典雅的工笔彩绘。蕴藏着深厚的江海文化dǐyùn(             )。团结协作、志在高远、勇于拼搏、敢于创新、人天和谐的风筝文化,滋润着南通人的一代又一代精神世界。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在A处横线上。
A处应填_________________
(3)划线句有语病,请加以修改。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10-1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南洋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三、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除夕之夜,腾空而起的礼花和不绝于耳的爆响声交相辉映
B.关于他的故事太多太多,罄竹难书
C.课间十分钟,班上的“开心果”张晓松使尽浑身解数,搞怪逗乐,整个教室充满了快活的气氛。
D.漫步曲水亭街,我们用相机去捕风捉影,记录家乡的古风古韵。
2017-10-1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南洋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4.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准确的一项是(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 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 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③从古自今, 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 这么美丽的文字, 这么伤感的情怀, 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A.①③④⑤②B.③⑤①②④C.③①⑤②④D.⑤①③④②
2016-11-18更新 | 3526次组卷 | 46卷引用: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雅安卷)语文

四、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5. 活动一,品味名著。
①“小人国”皇后寝宫失火,格列佛急中生智,__________ 把火扑灭了。
②格列佛所到达的飞岛是借助_________或升或降,从一处移动到另一处。
③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记录了主人公环游四国的故事,其中格列佛在最后一站______________
国的一段经历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耶胡”各种特点表明,它就是 __________的象征。
2017-10-1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南洋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五、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6. 活动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威廉.詹姆士)
(二)美国科学家、政治家、外交家富兰克林二十岁时从节俭、勤奋等十三个方面制定了《十三条自律》,每周努力实现一项,到十三周后重来一遍,以此形成习惯。
(三)山西省晋城市从2005年起,很抓习惯养成教育,近年来,高考成绩一路攀升。
①上面几则材料给你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面是江洲中学校长室关于召开初三年级习惯养成动员会的一个通知,请你修改。
通知
兹定于1月18日上午8时30分召开初三年级习惯养成动员会,请所有初三年级师生准时参加。
修改意见:①内容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格式上: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孟君同学天资聪颖,但是学习习惯较差,成绩一直上不去,如果让你去劝劝他,你准备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10-1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南洋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六、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李白的《塞下曲》,完成下列小题。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7.下面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诗歌开头两句,抓住环境、气候的特点,描写边塞生活的艰难困苦,为下文作了铺垫,表现诗歌的主旨。
B.第五、六句运用对仗,选取了一天的军旅生活进行具体描写,反映了边塞军旅生活的紧张和战士奋勇杀敌报国的精神面貌。
C.皑皑的白雪,凛冽的寒风,幽怨的笛声,惨烈的厮杀,一幅幅形象鲜明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反战态度和对戍边战士的同情。
D.这首诗借用戍边战士的身份和化用“楼兰”这个典故,抒发了诗人渴望为国杀敌的满腔豪情和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8.诗中“折柳”二字语意双关,说说你的理解。
2017-10-19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南洋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七、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小题。
【甲】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与朱元思书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                 )
(2)窥谷忘                                (                 )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文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乙文的作者是南朝的吴均。
B.由【甲】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联想到李白《望天门山》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C.【甲】文写猿鸣突出了环境的悲凉凄清;【乙】文写猿鸣则与其他事物共同表现了富春山的勃勃生机。
D.【甲】文的“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乙】文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在描写水势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12.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__________________和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特征;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难见天日之景,但着眼点却不同,甲文以“不见曦月”来写________,乙文以“有时见日”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10-1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南洋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①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②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③。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建兴五年,亮住汉中,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八年,代裔为长史,加抚军将军。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④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三国志蜀书蒋琬传》)


【注释】①除:提拔官职。②奄:突然 ③戮:杀。④赞:辅佐。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 社稷之器   (          )                         (2)貌若甚者(《捕蛇者说》)   (          )
(3) 亮外出   (          )                         (4)便还家   (《桃花源记》)   (          )
14.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为”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代裔长史
A.天下唱          (《陈涉世家》)B.吴广都尉(《陈涉世家》)
C.不足外人道也(《桃花源记》)D.故之说   (《捕蛇者说》)
15.翻译下列句子。
(1)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与朱元思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蒋琬深受诸葛亮器重的原因有哪些,请你写出两点。
2017-10-19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南洋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柳宗元《捕蛇者说》)


【乙】

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地著:定居一地),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人之常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夫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廪:米仓。),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选自晁错《论贵粟疏》)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国可乎(        )     太守(           )          便还家(          )
飞戾天(         )     恂恂而起(          )       一日不食则饥   (        )
18.用现代汉语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甲乙两文都封建社会的官员针对当时社会现状写的文章,他们的写作目的各是什么?他们的写作目的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甲文:_________________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仔细阅读乙文,谈谈乙文的作者如何使当时的统治者接受自己的观点的?
2017-10-1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南洋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八、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五)                                                       

大美之美

①西藏的山水只宜远望,不可近瞧。那里的山,多是褐中泛黑的颜色,不长一棵树。那是一种怎样的山呀,离天那么近,它们的骨和肉,都被太阳烤干了,已没有一丝一毫阴柔的女儿气,惟存阳刚与雄浑。它们与蓝天、白云、湖泊构成了大跨度、大视角的不加丝毫修饰的原始之美、宏阔之美。可你近赏它时——就连海拔5000米、巍峨的岗巴拉山,呈现给你的也没什么惯常的意趣可言,绝对找不到水落珠溅、苔绿花红、芳草萋萋的景致,有的只是干燥异常的壤土与碎石。     

②在我目力所及的地方,大自然的存在都显得非常简洁,好像盘古刚完成开天辟地。在内地的时候,每当我看到秃秃的山冈,就惋惜为何不多植一些树,让它变得苍翠一些;就在我飞抵拉萨的当天,看见这座阳光之城周围山上的荒芜,也延续着这样的想法。可是,从我一脚踏上岗巴拉的时候起,我就发现我错了。天下其他所有的山的确都该葱茏蓊郁,而唯独这里的山就应该是裸露的,骨感的,刚健的,因为只有这样,它才让人放心——在世界屋脊上撑起我们头顶这片蓝天的大山,难道不应该是一身雄风、力挺万钧的样子吗?我甚至想,这里的山上即使能种活树,也应不为,让青青翠翠的山为我们擎天,太秀气了,会让人担忧它的柔弱,难以承受天的重荷。仅仅看了一眼,我几乎就被这雄奇之美击倒,一时之间竟无法释怀,喉咙有一种噎堵的感觉。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品尝到,美到了极致让人产生的窒息感。

③真的,即使你的想象力再丰富,也难相信造物主能把那片土地打造得如此神奇。站在岗巴拉山顶,就能领略到这瑰丽的一幕。藏语里意为“珊瑚湖”的羊卓雍错,在岗巴拉的脚下,弯弯曲曲,绿宝石般熠熠生辉。[甲]湖的两侧皆为濯濯童山,罡风扯着白云从它们的顶上飞掠而过。碧水的映衬,使这些貌不惊人的山,顿显神采,成了宏大画卷中不可替代、不能拆分的部分。[乙]湖的那一端,是连绵的皑皑雪峰,在高原的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泽,把远方蓝得能掉下汁液的天幕切成锯齿形。美,被一层层的大山扩展到天的尽头,无疆无界,用一双眼睛来丈量这里的美,显然已远远不够用了。     

④有别于过去见过的所有的湖光山色,这里的山,岑寂、肃穆,这里的水,端庄、圣洁,有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美,使人决然不敢生出丝毫的狎玩之意,惟恐崇敬不足。在它们面前,你的躯体虽是直立的,但魂魄实际早已匍匐在地。就在那一刻,我明白了藏族人为何会把自己的信仰与神山圣水组合在一起,在它们面前,堆放玛尼堆,扯挂经幡,旋起转经筒,一遍遍地把自己的五体投向大地。   

⑤雪山的影子映在水中,湖水犹如一张专门让它们安睡的蓝色大床。水质洁净无比,让人不忍濯手足。伫立圣湖之畔,我默默地洗涤着自己的灵魂。古人说的“澡雪精神”就是这样的意思吧。

21.阅读第①段,请说说“西藏的山水只宜远望,不可近瞧”的原因。
22.第③段中,画线的两个句子语言形象生动而富有表现力,请从中任选一句作赏析。(请从语言特点、修辞手法、表达作用等方面作答)
23.结尾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4.为什么说西藏的山水是“大美之美”?请说说你的理解。
2017-10-1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南洋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5. 北宋诗人秦少游有诗云“韶华不为少年留”,然而水过留痕,雁过留声,在已逝的韶华中,总有一种东西镌刻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怎么也忘不掉,它可以是一种声音,一种味道,一个眼神;它可以是一份思念,一份感动,一份悔恨…… 请以“忘不掉的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注释】韶华:美好的时光。
要求:
(1)填全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级。
(4)请认真书写。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2题)

题型
数量
名句名篇默写
1
综合性学习
2
选择题
2
名著阅读
1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3
现代文阅读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句名篇默写
10.65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二、综合性学习
20.65字形  词义辨析  病句辨析与修改
60.65文段综合  劝说词  通知
三、选择题
30.65词义辨析  成语和熟语
40.85衔接与排序
四、名著阅读
50.65小说
五、诗歌鉴赏
7-80.65李白(701-762)  诗
六、文言文阅读
9-120.4文言实词  文言文翻译  中国古代作者  山水游记类
13-160.4文言实词  文言文翻译  人物传记类
17-200.65文言实词  文言文翻译  中国古代作者  议论说理类
七、现代文阅读
21-240.4散文
八、作文
250.65成长与人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