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7届江西省崇仁县一中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江西 九年级 阶段练习 2016-12-24 32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 下列字形和加横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怨(mái) 渺茫 前后继(pú) 地大物博
B.机(xiè) 诘难 孜不倦(zī) 格物志知
C.梁(jǐ) 要诀 气吞牛(dǒu) 豁然贯通
D.式(mú) 怡情 吹毛求(cī) 不言而喻
2016-12-24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江西省崇仁县一中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2.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些人对个人的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病却漠不关心。
B.读书时不可以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
C.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现在人们谈论计划经济时代的生活未免有点儿怀古伤今了。
D.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2016-12-24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江西省崇仁县一中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调查,“8·12”天津港爆炸事故原因是瑞海公司违规经营、违规储存危险货物以及安全管理极其混乱造成的。
B.面对叙利亚小难民艾兰伏尸海滩的照片,使欧洲一些国家终于松口,允许更多难民入境。
C.家庭和学校对孩子安全问题的过度关注,反而会降低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D.好读书,读好书,形成了习惯,你就可以与智慧结伴同行,与高尚朝夕相处。
2016-12-24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江西省崇仁县一中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选择题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4.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准确的一项是(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 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 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③从古自今, 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 这么美丽的文字, 这么伤感的情怀, 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A.①③④⑤②B.③⑤①②④C.③①⑤②④D.⑤①③④②
2016-11-18更新 | 3526次组卷 | 46卷引用: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雅安卷)语文
5. 下列与原句“作为一个自尊自强的女子,胡适母亲不能容忍别人对自己名誉有一丝一毫的亵渎”意思最相近的一项(        
A.胡适母亲岂能容忍别人对自己名誉有一丝一毫的亵渎,因为她要做一个自尊自强的女子。
B.胡适母亲不能容忍别人对自己名誉有一丝一毫的亵渎,因为她是一个自尊自强的女子。
C.作为一个自尊自强的女子,胡适母亲怎么不能容忍别人对自己名誉有一丝一毫的亵渎?
D.做一个自尊自强的女子, 胡适母亲不得不容忍别人对自己名誉的亵渎,哪怕一丝一毫。
2016-12-24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江西省崇仁县一中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二、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西江怀古

杜牧

上吞巴汉控潇湘,怒似连山静镜光。

魏帝缝囊真戏剧,苻坚投棰更荒唐。

千秋钓舸歌明月,万里沙鸥弄夕阳。

范蠡清尘何寂寞,好风唯属往来商。

6.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吞巴汉控潇湘”一句点明了西江的地理位置,上连巴蜀汉中,下接潇湘吴越。
B.颔联中的“真戏剧”和“更荒唐”体现出了诗人对曹操和苻坚这类人的惋惜之情。
C.颈联是吟咏长江的千古绝唱,描写的是西江之上已是硝烟散尽的太平景象。
D.全诗叙写了作者面对浩荡的西江之水时的所见所感。
7.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怒似连山静镜光”运用夸张这一种修辞手法,写出了江水的动静无常。
B.颔联借用曹操和苻坚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对极富野心、夜郎自大之人的嘲讽。
C.本诗为怀古咏史之作,诗人以浩瀚宏大、亘古不变的长江反衬出人类的渺小。
D.本诗借古抒怀,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化的无奈、伤感和惆怅之情。
2017-03-14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江西省崇仁县一中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问题。
柳宗元传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得播州:今贵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与/禹锡执友
B.裴度/亦奏其事
C.宗元革其/乡法
D.请以柳州/授禹锡

9.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
偕(        易(       ) 妻子(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2)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
11.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1)为友:
(2)为官:
(3)为师:

四、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12.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____________,行道之人弗受;_____________,乞人不屑也。
(2)入则无法家拂士 ,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
(3)遥望是君家,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5)酒酣胸胆尚开张。________________,又何妨。
(6)居天下之广居,________________,行天下之大道。
(7)野马也,尘埃也,________________
2017-03-14更新 | 2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江西省崇仁县一中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真题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消失的故乡

谢冕


        ①这座曾经长满古榕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度过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可是如今,我却在日夜思念的家乡迷了路:它变得让我辨认不出来了。通常,人们在说“认不出”某地时,总暗含着“变化真大”的那分欢喜,我不是,我只是失望和遗憾。
       ②我认不出我熟悉的城市了,不是因为那里盖起了许多过去没有的大楼,也不是那里出现了什么新鲜和豪华,而是,我昔日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了。
       ③我家后面那一片梅林消失了,那迎着南国凛冽的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那里变成了嘈杂的市集和杂沓的民居。我在由童年走向青年的熟悉的小径上迷了路。我没有喜悦,也不是悲哀,我似是随着年华的失去而一起失去了什么。
       ④为了不迷路,那天我特意约请了一位年轻的朋友陪我走。那里有梦中时常出现的三口并排的水井,母亲总在井台上忙碌,她洗菜或洗衣的手总是在冬天的水里冻得通红。【A】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⑤那里蜿蜒着长满水草的河渠,有一片碧绿的稻田。我们家坐落在一片乡村景色中。而这里又是城市,而且是一座弥漫着欧陆风情的中国海滨城市。转过龙眼树,便是一条由西式楼房组成的街巷,紫红色的三角梅从院落的墙上垂挂下来。再往前行,是一座遍植高大柠檬桉的山坡,我穿行在遮蔽了天空和阳光的树荫下,透过林间迷蒙的雾气望去,那影影绰绰的院落内植满了鲜花。
       ⑥那里有一座教堂,有绘着宗教故事的彩色的窗棂,窗内传出圣洁的音乐。这一切,如今只在我的想象中活着,与我同行的年轻的同伴全然不知。失去了的一切只属于我,而我,又似是只拥有一个依稀的梦。
       ⑦我依然顽强地寻找。我记得这鲜花和丛林之中有一条路,从仓前山通往闽江边那条由数百级石阶组成的下坡道。在斜坡的高处,我可以望见闽江的帆影,听见远处传来的轮渡起航的汽笛声。那年北上求学,有人就在那渡口送我,那一声汽笛至今尚在耳畔响着,悠长而缠绵,不知是惆怅还是伤感。可是,可是,我再也找不到那通往江边的路、石阶和汽笛的声音了!
       ⑧这城市被闽江所切割,闽江流过城市的中心。闽都古城的三坊七巷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氛围,那里诞生过林则徐和严复,也诞生过林琴南和冰心。在遍植古榕的街巷深处,埋藏着飘着书香墨韵的深宅大院。而在城市的另一边,闽江深情地拍打着南台岛。那是一座放大了的鼓浪屿,那里荡漾着内地罕见的异域情调。那里有伴我度过童年的并不幸福,却又深深萦念怀想。如今的,已经消失在苍茫风烟中的家。
       ⑨我的家乡是开放的沿海名城,也是重要的港口之一。基督教文化曾以新潮的姿态加入并融进原有的佛、儒文化传统中,经历近百年的共生并存,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也构成了我童年的梦境。然而,那梦境消失在另一种文化改造中。人们按照习惯,清除花园和草坪,用水泥封糊了过去种植花卉和街树的地面。【B】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一律地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人们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他们所不适应的文化形态,留给我此刻面对的无边的消失。
       ⑩我在我熟悉的故乡迷了路,我迷失了我早年的梦幻,包括我至亲至爱的故乡。我拥有的怅惘和哀伤是说不清的。

                                                                                                                 (选自谢冕随笔集《流向远方的水》)

13.综观全文,面对“消失的故乡”,作者表达了                        的情感。
14.阅读③—⑦段文字,将“故乡消失的风物”填写完整。
故乡消失的风物有:老家屋后的梅林,迎着风霜绽放的梅花;妈妈洗菜、洗衣的水井,①                  ,②                  ;长满水草的河渠,③           ;充满欧陆风情的的街巷、教堂;“我”北上求学时走过的通向江边的石阶道,④           等。
15.根据第⑨段的内容,简要说说是什么“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
16.本文语言富有意蕴,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自选角度,作简要点评。
【A】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B】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一律地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
17.城乡的开发建设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难免产生矛盾冲突,对此,你有何感想或思考?
18.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迷了路”,它们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①这两天脑子里总盘旋着蒋勋的一段话,这段话我一直特别喜欢:所有生活的美学旨在抵抗一个字——忙。忙就是心灵死亡,不要再忙了,你就开始有了生活美学。

②大家都在忙,忙仿佛成为意义的代名词。如果今天我很闲,而王老三在微信朋友圈发出了“每天只能睡四个小时”“忙到半夜”这种信息,那么我貌似就被他远远甩在了身后。如果别人早起赶飞机,夜晚不休眠,于觥筹交错中识朋友、拓人脉,而我只是在家喝喝茶、看看书,我是不是就堕落了。这是很多人内心的问题。

③于不知不觉中,很多人丢掉让自己舒服的生活方式,扶着眼镜遍地去找另一种生活方式。

④说实话,我的视野里不乏拼命三郎和三娘们,我承认这些人的奋斗热情在很多时候为我打了不少免费鸡血。他们不顾一切,他们目光炯炯,随便一条微信就已经是最好的励志鸡汤。但不好意思,我现在越来越厌烦这种晒“苦逼”的行为了。如果你真的享受加班加点,真的沉醉于定期的发烧、头痛、打点滴,真的浸淫于没时间的优越感中,那我只能说,你有病。

⑤大部分正常人的追求,是精神的轻松和快乐,至少一定不是疲劳得如狗一般狼狈。可如果有人日日以“苦逼”二字来给自己的粗糙生活涂脂抹粉,是否太不美观呢?当代成功学的毒害辐射面太广,其中一条就是,让不少人觉得:因为成功的人就是忙碌的人、没时间的人,所以如果我天天忙得打后脑勺,那我也约等于成功的人。别自欺欺人了,上述假设还可能约等于你很蠢、工作效率很低;或者你做的决定多半都是错的,只能不断补救,少走弯路。

⑥比起那些天天在喧闹中拼命、像对待陀螺般抽打自己的人,我现在更欣赏那些活得有张有弛、游刃有余的人。比如有的朋友会在密集工作一个月之后,倏然飞往欧洲度假一个月;或者推掉好几个闪闪发亮的小机会,宅在家好几天不洗脸也不社交。

⑦还有我特别欣赏的一位朋友,她的生活也很有滋味。身处模特圈,却从不受浮华习气的影响,从不拼命拢资源、造人气,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她曾经跟我说,人可以决定自己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有些东西,她选择不去接触,因为她觉得自己可能会受到不好的影响。

⑧她潜心做自己的服装设计,喜欢复古风就沉浸到底。她是真的随遇而安,非常潇洒淡定,有机会就出去旅行看世界,可事业照样风生水起。前几天我发现她把新款服装带去巴黎拍摄,一边玩一边拍。

⑨人家没下功夫吗?人家没享受生活吗?

⑩工作永远做不完,事业可以做得一天比一天大,可是持续扩张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⑪现在打鸡血的机构太多,可鸡血到底哪家强?我想给大家提供的鸡血,是这样的:我们打鸡血的目的,是享受生活,是丰富人生体验,是和家人们一起咀嚼奋斗成果,而不是打鸡血本身的快感。

19.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达到生活美学的意境?
20.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现在打鸡血的机构太多,可鸡血到底哪家强?
21.文章第⑦、⑧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2.作者为什么认为晒“苦逼”的行为有病?正常人的追求是什么?
23.作者在文中阐述了什么观点?
2017-03-14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2017届江西省崇仁县一中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六、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4)
24. 请按照下列要求,写一段关于“春雨”的描写性文字。
要求:(1)运用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2)有远近景物的描写;(3)不超过150字。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5. 作文
请以“陪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中心突出,有真情实感;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2016-12-2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江西省崇仁县一中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2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5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名句名篇默写
1
现代文阅读
2
语言表达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94字音
20.85成语和熟语
30.64病句辨析与修改
40.85衔接与排序
50.85压缩语段
二、诗歌鉴赏
6-70.65杜牧(803-853)  诗
三、文言文阅读
8-110.4
四、名句名篇默写
120.65名句名篇默写  诗句子默写
五、现代文阅读
13-180.4散文
19-230.4立论文
六、语言表达
240.64语言表达的要求
七、作文
250.65全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