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李白(701-762)
题型:诗歌鉴赏 难度:0.65 引用次数:45 题号:5507100
阅读李白的《塞下曲》,完成下列小题。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下面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诗歌开头两句,抓住环境、气候的特点,描写边塞生活的艰难困苦,为下文作了铺垫,表现诗歌的主旨。
B.第五、六句运用对仗,选取了一天的军旅生活进行具体描写,反映了边塞军旅生活的紧张和战士奋勇杀敌报国的精神面貌。
C.皑皑的白雪,凛冽的寒风,幽怨的笛声,惨烈的厮杀,一幅幅形象鲜明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反战态度和对戍边战士的同情。
D.这首诗借用戍边战士的身份和化用“楼兰”这个典故,抒发了诗人渴望为国杀敌的满腔豪情和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2.诗中“折柳”二字语意双关,说说你的理解。
【知识点】 李白(701-762)

相似题推荐

诗歌鉴赏 | 适中 (0.65)

【推荐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在南朝宋代诗人中,“大谢”指(       ),“小谢”指(        )
2.对《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的一位官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将要离去,李白为饯别行人而写成此诗。诗中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愤懑。
B.此诗开头两句展示了这首诗的基调,但并没延续着写烦说忧,而是展现出另一番天地。其中三、四句写春季天高气爽,万里长风中雁群高飞,面对着这样开阔的景致,可以在高楼上把盏痛饮。
C.结尾两句说在这个社会里理想不能实现,诗人将解除烦忧、获取自由的希望寄托在明朝,这虽是一个渺茫的幻想,但表现了他那不甘沉沦的、豁达乐观的精神。
D.此诗开头两句用散文句法表达内心浓重的烦忧,诗的中间部分起伏跌宕,开阖变化,充分体现了诗人内心有无法解开的烦忧之结。
2017-06-19更新 | 67次组卷
诗歌鉴赏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张四

王昌龄

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

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1.“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本诗“别后冷山月”的“山月”与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的“山月”,在写作方法上有何不同?请概括作答。
2022-01-07更新 | 155次组卷
诗歌鉴赏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唐〕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诗人心情的变化一波三折:先是欣赏山景感到愉快惬意,接着对朋友即将相见充满了____之情,最后到达后变成____
2.《诗筏》认为这首诗“无一字说‘道士’,无一字说‘不遇’、却句句是‘不遇’”,请依据三、四句诗加以赏析。
2020-03-16更新 | 8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