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353 题号:5718647

匀速奔跑

①我家附近有一所大学,每天晚上都有很多学生在那里跑步。

②一天下午下班后,我按照惯例驱车来到学校体育场。这会儿,体育场上的人已有不少。我换上运动装,戴好耳机,听着富有激情的音乐,简单地做了几组热身运动之后,便开始跑了起来。内心随之变得热血澎湃,感觉自己轻轻松松就能拿下一个马拉松。可是,当我跑到第二圈的时候开始气喘吁吁,脚步也随之慢了下来。我又胖了,我的体力变得比以前更容易透支。

③此时,一个身穿玫红色紧身背心和黑色运动裤的姑娘从我身边擦肩而过,速度不快,但跑得很有节奏。我心想,自己怎么也不能让个姑娘给超了。于是心一横,我紧赶几步,向前冲刺50米,很轻松地把姑娘甩在后面。

④可我有限的体力维持不了快速奔跑,慢慢地,我紧赶的步伐又缓下来,一边双手掐腰喘着粗气,一边半走半跑挪着步子。正当我决定停下来慢走一圈时,红衣姑娘又一次从我身边跑了过去,还是那个速度和节奏。

⑤“超就超吧,哥们先走一走,缓一缓,等下体力恢复了再赶上你……”我心里不屑地盘算着。

⑥接下来,我开始一边走一边观察跑道上三三两两的人群。他们有的在一边慢走一边交谈,有的时而奔跑时而停下,有的跑得大汗淋漓,有的跑得漫不经心。

⑦跑步真的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它把你的体力、耐力和速度暴露无遗,并将你的性格通过跑步的姿势和面部神态展露给别人。约莫走了两分钟,我觉得自己喘得不再那么痛苦,体力好像恢复一些,决定继续跑。

⑧我不由得寻找那位刚刚超过我的红衣姑娘,心想这会儿我一定要赶上她。往前方扫了一眼,我没看到她。我想她大概已经跑完回去休息了。结果,就在此时,一道红光从我的右侧闪过。没错,就是那个红衣姑娘,她又一次超过我,还是那个匀速奔跑的节奏。我放弃了追赶红衣姑娘的念头。

我开始寻找各种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来解释自己追赶不上红衣姑娘的原因。但最终,我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不努力,那些匀速奔跑的人你永远都追不上。

⑩匀速奔跑的人是可以掌控自己的人。他们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然后在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按照这个节奏去掌控自己。

⑪当一个人开始匀速奔跑起来的时候,他是在认真奔跑。当你还在踌躇要不要跑起来的时候,他们已经把你甩得遥不可及。

(文/河城子,摘自《知识窗》)

1.阅读全文,概括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情节心情
充满信心
首次被超越
再次被超越
最后被超越放弃

2.选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3.请解释标题“匀速奔跑”的含义。
4.结合语境,品析文中画横线句子里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一道红光从我的右侧过。
(2)我开始寻找各种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
5.文章第⑥段描写了跑道上三三两两的人群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017·湖南岳阳·中考真题 查看更多[17]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甲]   堤外各个枫杨掩映的村庄,晚炊的烟气已经消散,油灯一盏盏灭掉。天上,月亮一会爬进云里,一会又漏出惨淡的光辉,大地模糊一片。


(舒飞廉《骑自行车翻山越河》;)

[乙]   我说:“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

“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

“月亮是个好。”妹妹说。

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

(贾平凹《月迹》)

1.[甲][乙]两个片段都写了月亮,请分别说一说月亮的特点,以及这样写的用意。
2.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你对第⑥段中画线句的理解。
3.文章结尾写妻子老家有个“枫杨掩映的村庄”,就是“我”当年决心下堤修车的村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017-10-25更新 | 9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茉莉

白落梅

①我对茉莉的喜爱,缘于儿时的记忆,外婆的庭院,种了一些花木,春桃秋菊,夏荷冬梅,当然,还有她最爱的茉莉。茉莉花季很长,从暮春开到深秋,这些时日,茉莉花就那样悠然绽放,不曾间断,外婆种植的茉莉,枝繁叶茂,花瓣如雪。白花在绿叶的映衬下,似碧玉上的颗颗明珠,如夜空悬挂的点点繁星。每至晨昏,茉莉的淡淡幽香,飘过黛瓦白墙,弥漫至整个村庄。

②犹记得,外婆晨起打扫完庭院,则提篮采摘茉莉,泡上一盏茉莉香茗,坐于庭前石几上。穿针引线,串起的茉莉手链,给自家小姑娘佩戴,若有多余,则送与邻人。那些个夏天,外婆每日头上都簪着一枝茉莉,尽管如此,依旧遮掩不住她不断新生的白发。

③乡间老妪,本没有戴花的习惯,但茉莉与粉桃不同,不艳丽,不张扬。别一朵茉莉,不分年岁,只为了装点心情,还有那耐人寻味的淡香。后来想起刘姥姥游大观园时,曾说过她年轻时也风流,爱戴些花儿,抹些粉儿的。而外婆亦有此番情肠,试想每个女子,都珍爱自己的容颜,愿与繁花,相守一生。

④幼年总听外婆说起,她本富家小姐,也算得上是村里的大户,祖上修建的大宅院,福泽后辈,亭台楼阁,回廊水榭,叠石成山。而庭园里,花木成荫,折花插瓶,簪花佩戴,则成了她少女时代最美的回忆。

⑤那些闲逸的光阴,被时代的浪潮冲散,一去不复返。外婆嫁到了邻村的农家,几片青瓦,几亩薄田,她从千金小姐,成了平凡妇人,她的嫁妆,除了一双红绣鞋,还有几株曾外祖父栽种的茉莉。那掀开红盖头的男子,将与她开始未知的人生。

⑥外公是个书生,与农田相伴,一生没有改变其乡野村夫的命运。却总在夜闲人静之时,点烛读书,而年轻的外婆,则为她红袖添香。有时,泡上一盏茉莉清茶,静坐于他身边,裁衣缝衫,共守朝霞。

⑦外公一生爱酒,喜茶,亦好交朋友。每年都要取自家的粮食酿上几大坛好酒,兴起时,则邀约几个邻翁,于庭院喝酒闲聊。乡村月色明净,茉莉花开,暗香袭人、灵巧的外婆,下厨做几道农家小菜,虽不见荤腥,却是下酒的佳肴。最为别致的一道菜,是茉莉花炒鸡蛋。白日新摘的茉莉花,用井水洗净,打上几个鸡蛋,一起烹炒,清香可口,回味无穷。

⑧外婆自制的茉莉花酒,茉莉花茶,一时间远近闻名。镇上曾有商铺老板,慕名前来,询问秘方,被外婆回绝。其实自酿花酒、花茶只是一种心境,并无秘方,亦无须资本。自家栽种的粮食、茶叶、花木,巧妙地相容,便生了风雅。

⑨乐善好施的外婆,对平日走街串巷的卖货郎,或天南地北的江湖艺人,总会殷勤留客。虽是粗茶淡饭,却给了风餐露宿的他们,无限温情暖意。想来,外婆当年的乐施,皆是种下的善因。如今她九十高寿,前尘往事已然忘却,成了流水浮烟。那双红绣鞋也不知下落,唯留几树茉莉,年年开合,不说别离。

⑩我与外婆相处的日子,越发地短少。每年看到茉莉花开,便知我们的缘分,已薄如春梦。外婆已经不折茉莉簪头了,她两鬓的头发,一如茉莉那样银白,以往只觉时光太慢,我的世界,总离不开那个小小村庄。而今我漂泊天涯多年,方知岁月催人老去,那些阔别已久的音容,都不再年轻。

⑪每次与外婆临别之际,她总会拉着我的手絮说几句珍重的话。她说她已朝不保夕,而我的人生,则如那一窗的茉莉,开谢了一季,还会重来。我竟无言以对,转身拭泪,任凭她目送我的背影,渐行渐远。

⑫这些年,无论我身在何处,我所居住的地方,皆种植茉莉。她曾陪我走过年少时光,又随我人世迁徙,如今和我一起安于江南某个旧院。也许这不是我最终的归宿,有一天我还会遭遇流转的命运,但茉莉亦会与我清淡相守,情深意长。在许多个苍茫无依的日子里,慰我孤独寂寥。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婆的庭院,种了一些花木,春桃秋菊,夏荷冬梅,但她最爱茉莉。
B.每次与外婆临别之际,她总会拉着我的手絮说几句珍重的。
C.镇上曾有商铺老板,慕名前来,询问制作茉莉花酒、茉莉花茶的秘方,被外婆回绝,说明外婆很小气,舍不得把秘方传给他人。
D.本文的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如茉莉一般的外婆的赞美和怀念。
2.外婆一生钟爱茉莉,请根据提示,梳理外婆与茉莉之间的往事。
①泡茉莉香茗→②(          )→③(          )→④(          )→⑤(          )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以“茉莉”为题的好处。
4.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外婆是一个怎样的人。
2023-09-01更新 | 6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

①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②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闲荡,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捡食玉米粒。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

③3月的大雁则不同。尽管它们在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能受到枪击,但现在却是休战时刻。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着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④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做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从早到晚,它们一群一群地喧闹着往收割后的玉米地飞去。每次出发之前,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而每次返回之前的争论则更为响亮。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论述食物的价值。它们现在所吃的玉米粒在整个冬天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所以才未被那些在雪中搜寻玉米的乌鸦、棉尾兔、田鼠以及环颈雉所发现。

⑤在4月的夜间,当天气暖和得可以待在屋外时,我们喜欢倾听大雁在沼泽中集会时的鸣叫。在那儿,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静悄悄的,人们听到的只是沙锥鸟扇动翅膀的声音,远处的一只猫头鹰的叫声,或者是某只多情的美洲半蹼鹬从鼻子里发出的咯咯声。然后,突然间,刺耳的雁叫声出现了,并且带着一阵急促的混乱的回声。有翅膀在水上的拍打声,有蹼的划动而发出来的声音,还有观战者们激烈的辩论所发出的呼叫声。随后,一个深沉的声音算是最后发言,喧闹声也渐渐低沉下去,只能听到一些模糊的稀疏的谈论。

⑥等到白头翁花盛开的时候,我们的大雁集会也就逐渐少下来。在5月来到之时,我们的沼泽便再次成为弥漫着青草气息的地方,那些红翅黑鹂和黑脸田鸡更给它增添生气。

⑦自更新世以来,每年3月,从中国海到西伯利亚,从幼发拉底河到伏尔加河,从尼罗河到摩尔曼斯克,从林肯郡到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大雁都要吹起联合的号角。

⑧因为有了这种国际性的大雁迁徙活动,伊利诺斯的玉米粒才得以穿过云层,被带到北极的冻土带。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3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原文有删改)


注①:利奥波德有一个观点:人类和鸟类相同,都是“自然共同体”的一个成员。
1.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
2.文中很多地方都说明大雁这种鸟类机警、富有灵性。联系第②③段中的相关语句具体分析。
3.联系全文说说第⑥段“我们的大雁集会也就逐渐少下来”中的“我们”指的都是谁?有人说“我们”也指其他鸟类,为什么?请在本段中为“我们”也指其他鸟类找到依据。
4.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3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5.大雁冬去春回,十一月份飞向南方,三月份回归北方,这是大雁生活的自然规律。他如同牡丹一样,春天开花冬天枯萎,这是大自然的杰作。可是文章第②段把大雁的南飞归为与“威斯康星的法规”有关,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2019-08-04更新 | 11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