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206 题号:6120804

断臂余生

——美国登山勇士罗尔斯顿回忆可怕遭遇

作为一家登山用品商店的工作人员及经验丰富的户外运动爱好者,罗尔斯顿攀登过犹他州49座4200米以上的山峰。回忆起当日手臂被巨石压住的情景,他说自己一度感到绝望,以为必死无疑;但他也曾努力自我安慰保持平和心态,设想种种获救的可能。在那段艰难的时间里,他还不断地活动肢体,避免血管被冻僵。在自断手臂之前,他尝试了一切能够想得起来的求生方法。

他把自己“扔”下巨石,悬在半空一次次摇动身体,指望能够从石底拉出手臂;他又用随身携带的登山工具中的绳子和滑轮做成杠杆,企图抬起巨石;最后,他又用小折刀一点点地去削巨石,希望削出一条缝来移出手臂,这些方法都没有成功。

3天后,罗尔斯顿带的食物——两个墨西哥玉米饼、几颗糖果及1公升水都快吃光了,原本他只计划出来一天。此时他意识到除非割断自己的手臂,否则无法活下去。他说:“想到现实的效果,我的勇气变得更大了。”

在开始动手断臂前,罗尔斯顿为自己准备了一条止血带,从背包中扯出短裤准备包住伤口,并且把其他物品都包好、捆好,那样一旦断臂解困他就可以立刻下山向外走。

但是他第一次尝试割断手臂没有成功,他用的就是那把削不动石头的小刀。这是一种常见的多用途折刀,上面除了刀刃之外还有钳子、螺丝起子及各种小工具。这把刀是如此的钝,“我难以割开自己的手臂。”

第四天,他喝光了最后一滴水,决心再试一次。这次他割开了自己手上的肌肉,却发现刀子太钝割不断骨头。

到了受困的第五天早上,即5月1日上午,他得出结论:只有1次逃生的机会,不会再有机会了。他说:“我意识到这是最后的机会,现在断臂我还有力气走出峡谷到搜救人员可能发现我的地方。”

这一次,他拼命扭转手臂直至拗断自己的骨头。“我先折断了桡骨,几分钟后又折断了手腕处的尺骨,然后我拿出刀子和止血带开始切割,”他事后说,“整个过程大约用了1个小时。”

然而罗尔斯顿的磨难还未结束,他知道所处的地方太偏僻,只有拖着简单包扎仍在淌血的断臂步行数公里,才有可能获救。于是,他只用一只手顺着绳子爬下18米深的峡谷向外走,走了8公里才碰上两名荷兰旅游者。其中1名旅游者回忆说:“当他开始和我们说话的时候,我们都惊呆了。他说:‘我叫阿伦,我从上周六就一直被困在峡谷里。3个小时前,我不得不断了自己的手臂逃生。’”

这两名游客使劲向空中盘旋的搜救直升机挥动衣服,才引起机上警官注意。当飞机把罗尔斯顿送到医院时,他相当清醒,而且十分镇静,自己走入急诊室向医生讲述了事情的经过。警方后来说,如果他不这样做可能已经丧命,因为他受困的地方太偏僻不可能被发现。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尽管经受了如此痛苦的磨难,罗尔斯顿和他的父母都表示,他不会就此放弃户外运动,躺在家里做个闲散的人。他的父母说:“对他来说,失去手臂当然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与改变,他必须调整自己的生活。但是有一样事情不会变,他将重新投入户外运动。”

1.断臂前,罗尔斯顿曾尝试了哪些求生方法?
2.断臂之前,罗尔斯顿做过哪些准备工作?
3.罗尔斯顿动手断臂经过了怎样的过程?
4.读完此文,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氤氲豆角香

王一如

①我一直以为,外婆这辈子过得太苦,几乎不曾享受过什么好的东西。

②以前,每当我独坐在外婆家的院子里,想到这一点时,抬头总会看见外婆忙碌的身影。她小心地穿梭在一人多高的豆角藤蔓里,佝着背,捯弄着什么,像是在对土地虔诚地祈求。在外婆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农人最原始的模样:辛勤、质朴、坚韧,与土地融为一体。我也看到了土地最温顺的一面;裸露在外的黝黑皮囊,似隐隐泛着油光,亲昵地吻着外婆微微陷进泥土里的布鞋,像个讨喜的孩子。

③农作物、土地和老屋,几乎构成外婆生活的全部。这便更加印证了我对外婆的看法——除了这些土到根里的东西,外婆确实是再无其他了。只是当我看到外婆仰头露出的比太阳还灿烂的笑脸时,又不由得怀疑起来——外婆好像已经拥有了全世界最宝贵的东西。

④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外婆对书籍的渴望,一早就因时代和艰难的生活化作泡影。外婆早早地学会下厨做饭、挑水洗衣,操持家务,大一些又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后来便随父母在外打工赚钱,最后嫁人、生子……同那个时代的很多人一样,外婆一出生,命运便被长辈固定在了一条路上,除此之外,无路可走。

⑤那时,外婆嫁给了全村最穷的一户人家,过着紧巴巴的日子。待有些余钱,外婆便在屋后开垦了一片地,买了些豆角种子,清明前后种下去。豆角好活,产量又高。几场春雨之后,那些沉睡的豆角种子在潮湿的泥土中被暖阳一晒,便探出了微芽。正是这些生命力顽强的豆角,这些油油的绿意,给外婆带来了无尽的勇气和希望,似将她的生活都点亮了。即使在更艰苦的岁月里,有了豆角的陪伴,外婆也不曾退缩。

⑥外婆感慨豆角生命力顽强,我看外婆又何尝不是呢?当外婆笑着跟我讲这些故事时,我忽地从中悟到这样两个词:坚强不屈,苦中作乐。这是一种尽管天欲雪,也能笑问能饮一杯无的心境。

⑦外婆种豆角的习惯,保持至今。她把豆角当成自己的孩子,还未收获时,便时不时到地里看看。每当这时,她的眼神里总是带着几分欣慰和期待。她有时翻翻几片叶,有时端详几朵花,有时松松脚下的土,有时勾起几片草屑。当她做完这一切时,便喜欢用手把衣角搓来搓去,这时她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她向着背,微笑着,喷喷地赞叹着:今年又是个好收成。风一吹,豆角叶儿沙沙作响,伴着外婆的笑,成了我记忆中最美的一幅画。

⑧成熟的豆角,外婆把它们摘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趁新鲜炖着吃,另一部分晒干,囤起来。温火,三勺油,一勺盐,几味调料,少顷,醉人的香便在厨房里漫开了。小时候耐不住,每每此时,我便跑到外婆身边,扯扯她的衣角,迫不及待地讨一口吃,身旁的母亲地笑出声,把我拉过来,食指轻点一下我的额头:这都等不及呀?

⑨待豆角上桌,外婆永远是吃得最少的一个,她把母亲夹给她的又统统给了我。我夹起一根小咬一口,泛着油花的香便在口腔中弥漫,那是源于土地,源于自然,源于爱的最纯粹质朴的香,回味悠长。仿佛自己此刻正站在广间的东北平原上,肆意、随性、自由。这是我尝过的,最接近故乡的味道。

⑩我抬起头,看向远方,仿佛看到了在一片广阔的原野上,在一块黝黑的土地上,竹竿上的豆角花开得正旺,而外婆,那个微佝着背的老太太,正微笑着,似与天边温暖的夕阳,融为一体。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一直以为外婆这辈子几乎没享受过什么好东西,其实这是“我”的误解。
B.从“农作物、土地和老屋,几乎构成外婆生活的全部”中可看出外婆苦中作乐的无奈。
C.文中的豆角生命力顽强,作者既在写物,也在写人,借此赞颂外婆勤劳、乐观的品质。
D.本文语言富有诗情画意,笔下风物鲜活灵动,有田园牧歌的味道。
2.请仿照示例,用三字短语概括文章第⑤~⑩段围绕豆角所写的几件事。
种豆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②段中加点部分的表达效果。
她小心地穿梭在一人多高的豆角藤蔓里,着背,捯弄着什么,像是在对土地虔诚地祈求。
4.本文标题“氤氲豆角香”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
2023-04-10更新 | 15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初秋暖阳

徐原清

①初秋的早晨,有些凉意。家中新添了家具,清理了杂物,才发现废纸箱子、矿泉水瓶已堆积太多。打电话给回收废品的人,请他们上门收购,他们倒是口头上痛快地答应了,但却几次迟迟没有上门,害得家人白白在家里空等,垃圾几次从阳台挪到门口再挪回阳台,让人不禁怀疑这个社会的诚信。若从5楼的家中搬下直接送到废品站吧,他们经常不在,只能随手放在收购站,白白地攒了那么久,似乎又不太甘心。就在这样的不断纠结中,阳台上的垃圾渐渐地堆放成了小山,真让人心情烦乱。

②一天下午,下班回家。在小区的路上,远远看到一个女人,用力地骑着三轮板车,上面摞放着大大小小的瓶子和纸箱子,边走边吆喝着。我不禁一阵欣喜,马上叫住了她。本想她会犹豫不决,毕竟爬5楼并不是轻松的事情,更何况并不多赚钱,还耽误做生意的时间呢!没想到,她竟然爽快地答应了下来,我不由得用“感激”的眼神细细地打量着她。

只见她的头发微黄干枯,脸色稍显憔悴,衣服有些破旧却难得很干净。她从平板车上随手抓起一个灰色大袋子,又细心地拿了杆秤,就迅速随着我上了楼。刚进了楼里,一楼的邻居就和她打起了招呼:“范范儿,你来了?慢点啊。”“嗯,谢谢阿姨关心!需要我帮忙就给打电话,别客气啊”。说这话时,她脸上洋溢着真诚而灿烂的笑容。我边走边和她闲聊。“现在生意还挺好吧?”“那可不是啊,现在很多人都不干了,嫌不挣钱,一个矿泉水瓶才收6分钱。”“啊?怎么这么低呢?那您怎么还干呢?”“唉,那收废品总得有人干啊,别人不做,我就坚持做吧。”就这样聊着天,我们一路到了楼上。我说:“您进来坐一会儿吧,我马上就把垃圾拿过来。”她却连连摇着头说:“别把你家的地板踩脏了。”

④等我把杂物拿出门来,发现她正蹲在门外地上休息。大概是有些累了吧?看到我出来,她一面主动利落地帮我把东西拿出门外,一面数着矿泉水瓶的个数。就在我们聊着的时候,我家隔壁的老太太打开了门,亲切地说道:“小范儿,又在忙啊?别太累啊。”“是啊,阿姨,最近身体还好吧?您家里有杂物吗?我顺道也给您拿下去。”听着她们熟络地交谈,我心里一阵感动。“范儿”,多么亲切的称呼!尽管她只是附近小区里小小的废品收购员,却赢得了众多邻居由衷的喜爱,这需要她付出多少辛劳和汗水,才换来人们这样的真情呢。

⑤有人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个世界里,生活着形形色色的人们。选择在北京这个国际化的大都市生活,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面对生活的艰难,有的人愤世嫉俗牢骚满腹,却整天无所事事,甘愿做家里的寄生虫;有的人仇视一切有钱人,采用极端的手段,毁灭自己也毁灭他人,绝望地报复社会;而有的人尽管工作普通甚至卑微,却用付出和厚道,让身边的人们生活得更幸福美好。这样平和踏实的心态,在这个浮躁喧嚣、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是多么可贵!生活中,总有一些人,用朴素而生动的行为,告诉你应该怎样去爱,怎样爱生活!

⑥结了账,送走废品收购员,我回到窗外的阳台边。望着无比干净清爽的阳台,不知怎地,突然感觉窗外的阳光格外温暖;而这个秋天,也格外美丽。

1.理解第①段的画线语句,结合全文说说:那些回收废品的人为什么会“几次迟迟没有上门”收购?
2.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精神,需抓住典型细节。请品读下面2个细节,分析其表达效果。
(1)只见她的头发微黄干枯,脸色稍显憔悴,衣服有些破旧却难得很干净。
(2)“唉,那收废品总得有人干啊,别人不做,我就坚持做吧。”
3.在小组学习活动中,李明同学仔细研读本文之后,提出了一个修改建议:“第③段、第④段都写了收废品女人与‘我’的邻居的对话,内容重复,写法相同。我建议删掉一处,保留一处,让行文更简明。”同桌陈嘉却不赞同。
如果你是陈嘉,你会怎样与李明交流呢?请写出你说的话。
4.本文是发表在微信公众号上的一篇微文,请你给这篇微文写一则留言,用第二人称表达对收废品女人的评价。
写法提示:概述人物主要事迹→点明人物精神→表达评价、情感
2023-03-01更新 | 30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

秋声一片

林清玄

①生活在都市的人,愈来愈不了解季节了。

②我们不能像在儿时的乡下,看到满地野花怒放,而嗅到春风的讯息;也不能在夜里的庭院,看挥扇乘凉的老人,感受到夏夜的乐趣;更不能在东北季风来临前,做最后一次出海航行捕鱼,而知道秋季将尽。

③都市就是这样的,夏夜里我们坐在冷气房子里,远望落地窗外的明星,怀疑是在秋天;冬寒的时候,我们走过聚集的花市,还以为春天正盛。然后我们慢慢迷惑了,迷失了,季节对我们已失去了意义,因为在都市里的工作是没有季节的。

④前几天,一位朋友来访,兴冲冲地告诉我:“秋天到了,你知不知道?”他突来的问话使我大吃一惊,后来打听清楚,才知道他秋天的讯息来自市场,他到市场去买菜,看到市场里的蟹儿全黄了,才惊觉秋天已至,不禁令我哑然失笑。对“春江水暖鸭先知”的鸭子来说,它要是知道人是从市场知道秋天的,恐怕也要笑吧?

⑤古人是怎样知道秋天的呢?我记得宋朝的词人蒋捷写过一首词,题名就是《秋声》: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这首词很短,但用了十个“声”字,在宋朝辈起的词人里也是罕见的;蒋捷用了风声、雨声、更声、铃声、彩角声、笳声、砧声、蛩声、雁声来形容秋天的到来,真是令人感受到一个有节奏的秋天。中国过去的文学作品里都有着十分强烈的季节感,可惜这种对季节的感应已经慢慢在流失了。

⑥如今,我们对大自然的感应甚至不如一棵树。一棵树知道什么时候抽芽、开花、结实、落叶等,并且把它的生命经验记录在一圈圈或松或紧的年轮中,而我们呢?有许多年轻的孩子甚至不知道玫瑰、杜鹃什么时候开花,更不要说从声音里体会秋天来临了。

⑦自从我们可以控制室内的气温以来,季节的感受就变成被遗弃的孩子,尽管它在冬天里猛力地哭号,也没有多少人能听见了。有一次我在纽约,窗外正飘着大雪,由于室内的暖气很强,我们在朋友家只穿着单衣,朋友从冰箱拿出冰淇淋来招待我们,我拿着冰淇淋看窗外大雪竞自呆了,怀念着“红泥小火炉,能饮一杯无”那样冬天的生活。那时,季节的孩子在窗外探寻,我仿佛看见它蹑着足,走入了远方的树林。

⑧由于人在室内改变了,自然,我们就不容易明白冬天午后的阳光有多么可爱,也不容易体知夏夜庭院,静听蟋蟀鸣唱任凉风吹拂的快意了。因为温室栽培,我们四季都有玫瑰花,但我们就不能知道春天玫瑰是多么的美;我们四季都有杜鹃可赏,也就不知道杜鹃血一样的花是如何动人了。

⑨传说唐朝的武则天,因为嫌牡丹开花太迟,曾下令将牡丹用火焙燔,吓得牡丹仙子大为惊慌,连忙连夜开花以娱武后的欢心,才免去焙燔之苦。读到这则传说的时候,我还是一个不经事的少年,也不禁掩卷而叹:我们现在那些温室里的花朵,不正是用火烘烤着的各种花的精灵吗?使牡丹在室外还下着大雪的冬天开花,到底能让人有什么样的乐趣呢?我不明白。

⑩萌芽的春、绿阴的夏、凋零的秋、枯寂的冬在人类科学的进化中也逐渐消失了。我们知道秋天的来临,竟不再是从满地的落叶,而是市场上的蟹黄,是电视、报纸上暖气与毛毡的广告,使我在秋天临窗北望的时候,有着一种伤感的心情。这种心情,恐怕是我们下一代生活在都市中的孩子永远也不会知道的吧!

(选自《林清玄散文》)

1.作者为什么说“生活在都市的人,愈来愈不了解季节了”?请阅读②至④段并概括原因。
2.请按要求完成括号里的任务。
⑴季节的孩子在窗外探寻,我仿佛看见它蹑着足,走入了远方的树林。(                    )(请自选角度进行赏析)
⑵我们现在那些温室里的花朵,正是用火烘烤着的各种花的精灵。(                       ) (与原句比较,哪一种表达效果更好?请作简要分析)
3.文章第⑤段引用蒋捷的词《秋声》有什么作用?
4.文章最后一段写到了人们不是从落叶中而是从蟹黄和广告中知道秋天的来临,作者对此为什么会“有着一种伤感的心情”?请联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理解。
中秋节没有月亮真是扫兴的事。
我想到,我们在乎的可能不是月亮,而是在乎期待的落空,否则每个月十五都是月圆,大部分人都没有什么感觉的。生活实在太忙了,一般人平常抽不出时间看天色,中秋几乎成为唯一看天空的日子,我们准备了月饼、柚子、茶食就在表示我们是多么慎重地想看看月亮,让月亮看看我们。
好!月亮既然不出现,也就算了,我们吃吃月饼、尝尝柚子,在夜暗中睡去,明天再开始投入忙碌的生活,期待明年的中秋月亮。
——林清玄《月亮永不去》
2017-10-12更新 | 9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