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山水游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386 题号:6327864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几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不可久(          )
(2)潭中鱼百许头(         )
(3)其岸势犬牙差互(          )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思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其境过清不物喜,不以己悲
B.记之而去重修岳阳楼
C.潭西南望饮少辄醉,年又最高
D.似与游相乐鸢飞戾天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贬官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防水,写下此文。
B.文章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移步换景,抓住了小石潭的清幽、冷寂的特点来写的。
C.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幽深泠寂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孤独忧伤(痛苦)的心情。
D.文章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4.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
【知识点】 山水游记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迭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有删改)


【注】①迳:取道,经过。②纡曲:迂回曲折。③山松:指袁山松,东晋文学家,《宜都记》的作者。④践跻:登临。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略无   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乘御风   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峡口百许里   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欣然始信耳闻之   欣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中的“溯”是逆流而上的意思,写出水势极大,流速猛且急的样子。
B.“虽乘奔御风”中的“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C.“良多趣味”中的“良”是“好”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三峡春冬景象的赞美。
D.“泠泠不绝”中的“绝”是“消失,断绝”的意思,写出了猿猴叫声清厉凄婉,在山谷间回响,清越不绝。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4.请用“/”给【乙】文第二段中画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既 至 欣 然 始 信 耳 闻 之 不 如 亲 见 矣 其 迭 崿 秀 峰 奇 构 异 形
5.【甲】文结尾引用“渔歌”和【乙】文结尾引用“山松”的话,在效果上有何不同?
6.【甲】文的“高猿长啸”与【乙】文的“猿鸣至清”,都写猿猴的啼叫声。试分析两者在写法上和作用上的不同之处。
2023-11-01更新 | 6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选自《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怀民亦未_____________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_
③余寓居惠州嘉祐寺_____________             ④思欲亭止息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①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3.【甲】文中“月色入户”运用了拟人手法,很有人情味。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
2023-01-05更新 | 10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③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乙】①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②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观潮》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略无
(2)虽乘御风
(3)天下之伟
(4)至于夏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③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
3.填空:【甲】文写山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面描写了山的挺拔险峻,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侧面写山的高峻。【乙】文第②段先写水军演习,然后写_________________,一动一静,相得益彰。
4.【甲】文最后的渔者歌谣有何作用?
2018-10-18更新 | 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