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山水游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29 题号:6765442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①共乐②矣!”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注】①庶人:百姓。②共乐:共同享受。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溪而渔(       )
(2)杂然而前(       )
(3)宴之乐(       )
(4)筹交错(       )
(5)有风飒然(       )
2.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玉之言,盖有讽焉。
3.甲文作者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滁人”跟随太守出游的欢乐场景。请分析他们“从太守游而乐”的原因。
4.乙文中楚襄王所谓的“与民同乐”与甲文中欧阳修的“与民同乐”有何不同?
【知识点】 山水游记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文言文阅读

峡州至喜亭

欧阳修

岷江之来,合蜀众水,出三峡为荆江,倾折回直,捍怒斗激,束之为湍,触之为旋。顺流之舟顷刻数百里不及顾视一失毫厘与崖石遇则糜溃漂没不见踪迹。故凡蜀之可以充内府、供京师而移用乎诸州者,皆陆出,而其羡余不急之物,乃下于江,若弃之然,其为险且不测如此。夷陵为州,当峡口,江出峡始温为平流。故舟人至此者,必沥酒再拜相贺,以为更生。

尚书虞部郎中朱公再治是州之三月,作至喜亭于江津,以为舟者之停留也。且志夫天下之大险,至此而始平夷,以为行人之喜幸。夷陵固为下州,廪与俸皆薄,而僻且远,虽有善政,不足为名誉以资进取。朱公能不以陋而安之,其心又喜夫人之去忧患而就乐易,《诗》所谓“恺悌君子”者矣。自公之来,岁数大丰,因民之余,然后有作,惠于往来,以馆以劳,动不违时,而人有赖,是皆宜书。故凡公之佐吏,因相与谋,而属笔于修焉。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


注释:①至喜亭:始建于宋朝,由峡州(今湖北宜昌)太守朱庆基修建在大江边。景祐四年(1037年)欧阳修任夷陵县令时,专为此亭撰写了《峡州至喜亭记》,使此亭成为宋代峡州三大胜境之一。②羡余:地方官员以赋税盈余的名义向朝廷进贡的财物。 ③尚书虞部:宋朝时期尚书省所辖六部分二十四司,工部下辖屯田、虞部、水部三司。④下州:偏远州县。⑤廪(lǐn):米仓,这里指官员的供给。⑥夫(fú):助词,无实义。⑦恺悌:和乐平易。⑧岁数:年年。⑨佐吏:朱公手下的门吏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是(     
A.廪与俸皆   暮冥冥
B.因民之       舟一芥
C.朱公能不陋而安之     醒能述文者
D.而笔于修焉       予作文以记之
2.请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顺 流 之 舟 顷 刻 数 百 里 不 及 顾 视 一 失 毫 厘 与 崖 石 遇 则 糜 溃 漂 没 不 见 踪 迹
3.小语参照《醉翁亭记》中的虚词“而”“也”的用法,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做了以下添字处理,你认为是否恰当?请简述理由。
原句:倾折回直,捍怒斗激,束之为湍,触之为旋。
改句:倾折而回直,捍怒而斗激也,束之而为湍,触之而为旋也。
4.朱公作为“恺悌君子”,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你认为欧阳修可以称为“恺悌君子”吗?请结合选文和《醉翁亭记》的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022-12-08更新 | 13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醉翁亭记》,完成下面小题。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往来而不                                  湖中人鸟声俱                                      恩断义
B.而亦无穷也                                 醉能同其                                                此不疲
C.野芳而幽香            白帝,暮到江陵                           夕至
D.颜白发                                                天之苍,其正色耶                                        白云
2.把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文章第①段,作者是如何由远及近,一步步“推出”醉翁亭的?请结合课文内容对此做简要分析。
4.下面这首诗是黄庭坚在当县官的时候所做,其在内容和表现的主题方面与《醉翁亭记》有何异同?请具体分析。

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齐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释】①痴儿了却公家事:意思是说,自己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痴儿,作者自指。②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③青眼: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则是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指正眼看人。④聊:姑且。⑤与白鸥盟: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
2022-10-03更新 | 15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选自《苏轼文集》)


【注释】①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②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③闾里:乡里。④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俯 而 不 答 仰 而 笑 呼 余 宿 其 家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无与为乐者_____
②藻、荇交横_____
③人识也_____
见焉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4.请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写景之妙。
5.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
2021-01-28更新 | 11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