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 张岱(1597-1679)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255 题号:6815423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      )到亭上   (      )大喜曰   (      )是金陵人   (      )   (      )拉余同饮
2.“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3.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4.“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5.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丁卯四月,余读书天瓦庵,午后同二三友人登顶,看落照。一友曰:“少需之,俟月出去。胜期难再得,纵遇虎,亦命也。有虎亦有道,夜则下山觅豚犬食耳,渠上山亦看月耶?”语亦有理。四人踞座金简石上。是日月正望,日没月出,山中草木都发光怪,悄然生恐。月白路明,相与策杖而下。行未数武,半山嘄呼,乃余苍头同山僧七八人,持火燎、靿刀、木棍,疑余辈遇虎失路,缘山叫喊耳。余接声应,奔而上,扶掖下之。

次日,山背有人言:“昨晚更定,有火燎数十把,大盗百余人,过张公岭,不知出何地?”吾辈匿笑不之语。谢灵运开山临澥,者数百人,太守王琇惊骇,是山贼。乃知为灵运,乃安。吾辈是夜不以山贼缚献太守,亦幸矣。

(节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①渠:它。此处指虎。②武:半步。③嘄(jiāo):叫喊。④苍头:奴仆。⑤火燎:火炬。⑥张岱:明亡后披发入山,安贫著书,常回忆美好往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午后同二三友人登(                 )
相与策杖而下(                 )
者数百人(                 )
是山贼(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余接声应,奔而上,扶掖下之
A.一怒而诸侯惧(《富贵不能淫》)
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D.然而不胜者(《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吾 辈 匿 笑 不 之 语
4.翻译下列句子。
(1)疑余辈遇虎失路,缘山叫喊耳。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5.这篇赏月小品文,读来很有“趣”,请用自己的话阐述本文之“趣”。
2019-11-15更新 | 9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余拏 一作:余挐)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乙】满井游记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选自袁宏道《袁中郎集笺校》)


【注】①膏:肥沃。②毛羽鳞鬣(liè);泛指一切动物。   ③堕(huī)事:耽误公事。堕,坏,耽误。 ④此官:当时作者任顺天府儒学教授,是个闲职。 ⑤恶(wū)能:怎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余一小舟
(2)者中
(3)未百步
(4)晶晶如镜之新开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2处

始 知 郊 田 之 外 未 始 无 春 而 城 居 者 未 之 知 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亭记》)
(3)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4.甲、乙两文都是写景散文,请分别概括两文抒发的情感。
2019-10-26更新 | 5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出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杭人游湖,已出酉归,避月如仇。……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靧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同坐。韵友来,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节选自张岱《西湖七月半》,有删改)

【丙】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唐)白居易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棕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注释】①已出酉归:巳、酉,均为旧时记时法,分别相当于现在的9-11点和17-19点。②舣舟:把船停靠在岸边。③靧(huì)面:洗脸。④松岛:孤山。莲花寺:孤山寺。⑤桡(ráo):船桨。道场:佛殿。⑥卢橘子:枇杷的果实。⑦蓬莱:传说海上有仙山,名蓬莱;孤山寺中亦有蓬莱阁。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无与为乐者(       )          (2)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皂隶喝道(       )
2.【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B.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C.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D.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3.【乙】文中有两处□。根据上下文,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其上,呼客纵。……吾辈往通声气,拉□同坐。
A.席     B.徙     C.席     D.徙     
4.下面关于【丙】诗内容和相关诗歌知识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以“柳湖”“松岛”代西湖、孤山,凸显出景物的特征,读之有身临其境之感。
B.颔联中的“重”“凉”二字,写出了枇杷硕果累累、雨后天气宜人,诗情画意间透着诗人的满心喜悦。
C.尾联回到“回望孤山赠诸客”的题旨,而“蓬莱宫在海中央”则表达了诗人对蓬莱仙境的无限憧憬。
D.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第二、四、六、八句,通押一个ɑng韵。
5.三篇古诗文都写景抒情。请参照以下示例,为【甲】文和【丙】诗的画线句做赏析式批注。
【示例】句子: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靧面。
批注:一轮圆月,如新磨之镜,清光格外皎洁可爱;湖光山色,如美人重新梳妆打扮,益发显得容光照人。此句尽显作者对西湖水月之喜爱。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6.【乙】文中出现的游湖者大约可分为三类,分别是“避月如仇者”“浅斟低唱、匿影树下者”和“纵舟酣睡、尽享月色者”。倘苏轼或白居易也在“七月半”那天游湖,你认为他们可能是哪一类游湖者?请任选一人,根据所选文或诗,简述你的理由。
2021-03-25更新 | 1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