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小说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76 题号:7116324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其家穿井(     )
(2)有而传之者(     )
(3)国人(     )
(4)之于宋君(     )
(5)丁氏(     )
2.翻译下列句子。
(1)家无井而出溉汲。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3.文中的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
4.对本文的寓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要轻信流言蜚语。
B.一家之言,经再三转述,往往会丧失原义。
C.对于别人的话,要注意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
D.要勇于揭穿别人的谎言。
【知识点】 小说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桃花源记》,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伊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谓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逐无问津者。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捕鱼   白露     宫室、器皿B.鸡犬相   鸡起舞   过则喜
C.屋舍俨   不以为     若听茶声D.处处志   而去   径寸
2.翻译文中两处划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此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翻译: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生。
理解:文章一开头就交代了时代、渔人的籍贯和职业,写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这就缩短了读者与作品的心理距离,把读者从现实世界引入到迷离梦幻的桃花源。
B.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翻译: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的志向,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理解:渔人的迷不得路,使读者从这朦胧飘忽的理想世界退回到现实世界,心中充满了对它的依恋,接下来南阳刘子骥规往不果一笔,又使全文有余味无穷之趣。
2023-09-29更新 | 5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乙】

范式(节选)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注释】①太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②孺子:小孩子,指张劭的子女。③克:约定。④馔:食物,多指类食。⑤审:确定。⑥乖违:违背,此指违约。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共克                                           期:期待
B.二人告归乡里                                     并:一起
C.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所寄             亡:没有
D.曰:“巨卿信土,必不乖违。”             对:回答,应答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请设馔候之                           骨(《狼》)
B.共克期引日                           悟前狼假寐(《狼》)
C.至日,巨即果到                    人舍然大喜(《杞人忧天》)
D.当尔酝酒                              温故而知新,可以师矣(《论语》十二章)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常用“杞人忧天”告诉我们不要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或者事情。
B.《杞人忧天》中“杞人”之所忧与“晓之者”之所忧不同,“杞人”忧天地崩坠,“晓之者”为杞人的担忧而担忧。这两种人的想法都是不可取的。
C.《范式》一文中张母与张劭相信范式会遵守诺言,如期赴约,因为他们了解范式的为人。
D.《范式》一文中元伯坚守两年之期,范巨卿千里赴约,二人均是信义之人。
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5.请用“/”给下列文句划分合理的停顿(限标两处)。
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
2022-02-26更新 | 16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无童磨墨

有一世家子,颇能文,初赴童试讫,父令诵文,谓必首选,及揭案竟不录。父怪之,以让县尹,尹检视原卷则是用笔淡如薄雾乍有乍无不可辨识。父回家怒,罚其子跪于阶下,厉声责问。对曰:“只因考场中没个童子在傍代我磨墨,只就黑砚抻写,所以淡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颇能/父令诵
B.赴童试讫/,权谓吕蒙曰
C.揭案竟不录/鲁肃过浔阳
D.只黑砚抻写/蒙乃始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3处)。
尹 检 视 原 卷 则 是 用 笔 淡 如 薄 雾 乍 有 乍 无 不 可 辨 识
3.文章借这个“世家子”的故事讽刺什么?
2019-11-05更新 | 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