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46 题号:7234392
(二)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孩子,有些东西不属于你


我在始发站上了公共汽车,坐到最后一排。在我的后面,紧跟着上来一对母女。妈妈三十多岁,戴着无框眼镜。她的女儿五六岁,怀里紧抱着一只毛绒玩具。那时车厢里尚有部分空座,可是小女孩瞅瞅那些空座,然后坚定地指指我,对她妈妈说:“我要坐那里。”我愣住了。

女人抱歉地冲我笑笑。她低下头,对小女孩说:“咱们去那边靠窗的位置坐吧。”“不,我要坐那里!”小女孩再一次指指我。我不知道小女孩为什么非要坐到我的位置。但我知道,现在她与妈妈犟上了,任女人如何哄她,就是站在那里,不肯随女人去坐。她不去坐,女人也不去,两个人站在狭窄的过道里,任很多人用异样的目光打量她们。

(A)我想,现在小女孩想要的并非是一个座位,而是一种满足,一种习惯性的满足,一种有理或者无理要求的满足。或许 大多数时候,她的这种满足可以在家里得到,在她妈妈那里得到。问题是,现在,她并不是在家里

“你应该向我要这个座位,而不是你的妈妈。”我终于忍不住了,提醒她说。小女孩似乎没有听到我的话。(B)她看着妈妈,拽着妈妈的手,说:“我要坐那里,我要坐那里。”“那你们过来坐吧。”我说,“你和你妈妈挤一挤,或者你妈妈抱着你……”虽然我并不想惯着她,可是我实在不忍看到女人尴尬的模样。“不!”她说,“我不要和妈妈一起坐!我要一个人坐!” 这就太过分了。或者说,对她的妈妈来说,这已经远非胡搅蛮缠,而是威胁了。我告诉小女孩,她乘公共汽车是免费的,她的妈妈并没有为她花一分钱。既然是免费,公共汽车上就没有给她准备座位。现在我把座位让给她,她应该把座位让给妈妈。或者,就算她花了钱,就算她有一个座位,有老人或者孕妇上来,她也应该给他们让座。现在,全社会都在这样做。

“我要坐那个座位!”小女孩对我的话充耳不闻,她一门心思缠着她的妈妈。我想起一个词:教养。那天,直到终点,我也没有给她让座。我始终坐得安安稳稳,再也没有和小女孩说一句话。而她则始终站在我的面前,拽着妈妈的手,每隔一会儿,就要说一遍“我要坐那个座位”。可是,没有用。她的要求在今天,在这辆公共汽车上,在我的面前,注定不会得到满足。车上的人看着我,看着她,看着她的妈妈,目光里,各种情绪都有。但不管如何,我想,大概没有人觉得这个小女孩可怜,也没有人觉得我应该把座位让给她。那天我必须拒绝她,不仅要用语言,还要用行动。我想告诉这个小女孩:这世上,有些东西并不属于她。不属于她的东西,并非撒娇,或者威胁唯一可以对她没有立场和底线的妈妈就可以得到的。小女孩终会长大。但愿长大后她会明白:世界不是她家的客厅,别人的东西不是她怀里的毛绒玩具,别人也绝非她的妈妈。这是世间最为简单的道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标题“孩子,有些东西不属于你”的表达妙处。
3.品读 AB 两处画线的句子,任选一处加以赏析。
4.读了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请你从孩子或家长的角度谈谈。
【知识点】 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你的眼泪是一条河

李东辉

①摇曳的光影里。六十年了,多少苦涩的泪伴着逝去的岁月,在母亲的脸上流呀流,流走了母亲满头的青丝,流成了道道细密的小河。

②从出生那一天起,我就把无尽的牵挂和愁苦带给了她,母亲的生命从此成为一支被我点燃的蜡烛,再没有停止过燃烧和流泪。

③不满一岁的时候,我得了急性肠炎,这病在三十多年前的农村,是可以置人于死命的。当时,已经担任村支书的父亲远在几百里外的地委党校学习。母亲抱着气息奄奄的我,冲进雷电交加的茫茫雨夜,一路跌跌撞撞,终于在子夜敲开了十里外一个老中医的家门。母亲跪在老中医的面前,求他救救她的儿子。她再次用她的泪感动了上苍,我竟死里逃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④说起来,我还算给母亲争气,从小学到中学一路读过来,没让她失望。那年我参加高考竟考了个全县文科第一,母亲连夜把我的被子拆了,添一层新棉絮,灯光下,她手中的针线起起落落,点点滴滴的泪水连同那颗慈母心都缝进了那厚厚的棉被里。

⑤大学毕业后,我被分至一个新兴城市工作。母亲盼来的不是儿子过年归来的团圆,而是我患病住院的音讯。在我所住的医院,母亲踉跄着扑到我的床头,抱着我的头,泉涌般的泪水湿润了我的脸。我的心里满是对母亲深深的歉意,为什么我带给你的总是流不尽的泪?我真是一个不怀好意的讨债鬼吗?

⑥在以后整整十八个月的日子里,病魔与死神将我这个不满24岁的生命当成它们手中的一根扯来扯去的猴皮筋,母亲用她带血的泪水和根根白发陪着我一道和它们较量,最终我竟奇迹般摆脱了死神的纠缠,可是它并没有空手而去,带走了我的一双眼睛。

⑦对失明的儿子,已是心碎的母亲,就如做错了事的孩子,不知如何才能不惹我发怒。黑暗中,我下意识地伸出手,她竟看见了,忙把一支烟放到我手中,然后又急急忙忙地去找火柴。我深吸一口香烟,许久才伴着一声重重的叹息吐出浓浓的烟雾。母亲又小心冀翼地开口了:“妈知道你心里难受,可我们总还要活下去!”“活,像我这样活着有啥用?”这是我几个月来第一次顺着母亲的话茬儿回答,母亲受到了更大的鼓励:“咋没用,只要你还活着,只要我和你爹下地回来能看到炕上坐着我们的儿子,我们心里就踏实,就有奔……”窗外的雨下得更大了,落在长出新芽的树上沙沙作响,忽觉得脸上痒痒的,用手去摸,是泪。   

⑧肆虐的风暴过去了,生命之树带着累累伤痕又艰难地站了起来。在家休养了三年,我又鼓起勇气上路了,因为有母亲那句“咱要好好活”,我必须走出一条活的路来。几年来我的脚下已有一条路的雏形,尽管还不是很清晰,尽管还很狭窄,但那是我自己用脚踩出来的,是我活着的见证,这条路上有我的梦,也有母亲的泪。如果说我的生命是一条船,那么母亲的眼泪就是一条河了。          

⑨母亲啊,你的眼泪真是一条流不尽的河,每当我的生命之船搁浅了,你总是用自己的生命托起我这只船,送我到远方。

—选自《时文选粹》

1.本文主要记述了“我”让母亲“牵挂和愁苦”的一些往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的两件事。(每件事的概括不超过30字)
2.文章多次写到母亲的眼泪,而写“我”流泪,仅在第⑦自然段结尾一处。请分析“我”此时流泪的原因。
3.按要求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1)母亲的生命从此成为一支被我点燃的蜡烛,再没有停止过燃烧和流泪。(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2)在我所住的医院,母亲踉跄着到我的床头,着我的头,泉涌般的泪水湿润了我的脸。(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4.你觉得文中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018-12-25更新 | 4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大医仁心

①今年2月下旬,我到了,上海第二军医大之后,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是去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看吴孟超做手术。我心中想的是我一定要看出个真假来!

②那一天早饭后,我在一位医生的带领下,到医院手术准备处领取了一套消过毒的隔离服。随后,走进了手术医生的换衣间。这时,我看见了吴孟超。和照片上的他相比,他失去了伟岸和威武,真实的他原来就是一个身材不高、体态偏瘦的普通老人。

③我朝他点头致意,他也朝我点头笑笑,他一定已经知道我们的来意。

④我注意他换衣服的动作,不慌不忙,有条不紊。但那动作里也有老年人特有的那种

⑤换好衣服的他向手术室走去,我急忙跟上。他走路的动作让我略有些意外两脚迈得很快捷。

⑥进了手术室,他一边跟大家打招呼一边掏出手术专用的眼镜戴上,又麻利地戴上手术手套,然后走到墙前去查看病人的CT片子。这片子他已经看过多次,昨天他还亲自去B超室为病人做过B超检查。

⑦他走向手术台,眼中浮起严肃郑重的神色。我注意到他双脚踏上了一个约20厘米高的木台。陪我的人附耳轻声告诉我他身高只有1.62米,那木台是为他特制的。站在手术台前的他和在换衣间的他有了明显的区别老态一扫而光,一副昂然冷峻之状。随着他的眼神改变,手术室里的气氛也骤然一变一股紧张弥漫开来。

⑧他站的是主刀位置,看来他是真的要亲自为病人做手术。

⑨他双手伸进病人的腹腔进行探摸,他的眼睛并未看触摸部位好像全凭手的感觉。

⑩他的一只手朝器械护士那儿一伸,一把手术刀已准确地放到了他手中。

⑪有血喷出来,他威严地说了句什么,喷血骤然停了。

⑫他把一块血糊糊的东西放到了托盘里。陪我的医生低声告诉我已切下病人病变的胆。

⑬吴孟超继续探手在病人的腹腔里忙,他的动作纯熟而有把握。他下命令的样子像极了战场上掩蔽部里的指挥员,简短、清楚。有力。他的全程表现和全部动作,像极了一个50多岁的外科医生。一个人一下子显得年轻了几十岁,这真是神了!

⑭又一个病人被推了进来。吴孟超走近前去,亲切地摸了一下病人的脸,轻声说:“别害怕!那病人微微一笑,回答说:“有你在,我啥都不怕。十几分钟以后,第二台手术又开始了。

⑮眼见为实。一个近90岁的老人在这天上午为两个病人做了肝胆手术,耗时3个多小时,而且都非常成功。

⑯我不能不信。我查了一下有关吴老的统计资料,仅2010年,他就主刀完成手术196台。他主攻肝脏外科以来,已主刀完成14000多台肝脏手术。按每天平均两台算,他得连续工作7000多天。换算一下,是得连续工作20年呀!

⑰接下来,我就特别想弄明白他,吴孟超,得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过中央军委授予的模范医学专家称号,为何还要让自己如此辛苦?为何不歇息歇息,享享晚年之乐?

⑱他说:“我是一个外科医生,我的岗位是手术台,只有在手术台上,我的心里才踏实,才舒服,才痛快;再说,做手术时,和年轻人在一起,有时说说话,聊聊天,我很开心;还有一条,我们外科医生要想多带出好学生,必须上手术台;最后,是有好多病人希望我亲自给他们主刀,他们信任我,我不能辜负了他们。只要我还能干,就坚持做到最后,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倒在手术室里,倒在工作岗位上,那我会感到幸福。

⑲一个90高龄的老人!

⑳一个罕见的老人!

1.文章题目“大医仁心”该如何理解?
2.文中说吴孟超“那动作里的也有老年人特有的那种‘慢’”,又说“他走路的动作让我略有些意外:两脚迈得很快捷”,这相互矛盾吗?为什么?
3.吴孟超进手术室后作者有两次描写到他的神态,请在文中找出来并画上横线,说说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4.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吴孟超是一个怎样的人。
2024-05-06更新 | 1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忍 冬

①谷雨过后,卢老师院子里的金银花开了,黄的,白的,开满墙头。

②卢老师住在老教工宿舍底楼的最西边,墙外是条小巷,狭窄而幽深。从校门口进入家属区,都得从他小院门前拐弯儿,钻进小巷。大伙儿一眼就能看到墙头的金银花,赏心悦目。

③金银花给小巷带来了人气。夏天,花木葳蕤;到了秋末,虽老叶枯落,但在其叶间又会簇生新叶,新叶是紫红色的,凌冬不凋,成为另一种风景。所以金银花又叫忍冬。常有学生走近院墙,踮起脚尖,或者跳起来,去扯藤蔓玩儿。花开时节,就连大人也禁不住诱惑,时不时站在墙外采摘花儿。卢老师没事便拎出一把藤椅,坐在院子里看书、歇凉、闻花香,沉浸在莫名的幸福中。“多美的金银花啊!”这是卢老师听得最多的一句话。然而,他万万没想到烦恼也接踵而至。

④可不,何师母弯着腰,前来告状,说看到几个女生到墙下摘金银花,还把藤扯断了。

⑤卢老师笑了笑,说:“人家喜欢就好,何必去计较呢!”

⑥不久,李师母压低声音,凑到卢老师耳边,说:“退休的高老师老不正经,居然搬着板凳来摘金银花。还要脸吗?”

⑦卢老师笑着说:“高老师说过,他要采些金银花去泡茶喝,清热解毒,就算没打招呼,也不用计较。你不嫌弃,也可以采。”

⑧几天后,王老师找到卢老师,希望卢老师能想想办法,说墙头的金银花成了安全隐患。昨天傍晚,他开车从院墙外拐弯时,差点儿撞到正在采金银花的张奶奶。

⑨卢老师满脸赔笑,忙说:“不好意思,请下次拐弯时多按几下喇叭,小心点儿。”

⑩卢老师向来笑脸对人,从不计较,可是前来找他计较的人却有增无减。

⑪你看,工会吴主席走进小院,问卢老师:“你栽金银花到底有何用途?“据医书记载,二花有清热解毒、凉血止泻的功能,主治咽喉肿痛、目赤肿痛及热毒痢疾等症。开花时节,采花晒干,贮藏备用即可。另外,还可以美化环境。”卢老师答道。

⑫“我不反对你栽金银花,但是有很多人反对!”吴主席一脸苦笑。

⑬“为什么?”

⑭“一是招惹闲人,二是埋下安全隐患。”吴主席继续说,“你栽花,就得管好花,杜绝闲人来采花。昨天大清早,何师母、李师母和张奶奶争采金银花,居然吵起架来,太丢人啦!”

⑮“居然有此事?那我想想办法。”

⑯夏天来了。金银花凋谢了。墙外采花的人不见了,小巷里安静了。

⑰一天中午,太阳火辣辣的,卢老师提着水壶给金银花浇水。这时,鲁校长走进小院,瞧着葳蕤的金银花藤叶,笑着说:“卢老师,好雅兴!你栽金银花多年了,我却很少见到你们夫妻去采摘。你到底图个啥?”

⑱卢老师说:“不瞒您说,我妻子原是针织厂工人,下岗多年,心情一直不好,患有轻度抑郁症,不大出门,她最喜欢金银花。”

⑲鲁校长笑着走出了小院。

⑳几天后的一个傍晚,卢老师发现有人把他家伸出墙外的金银花藤蔓全剪断了,墙头上光秃秃的。

又是一年春深,人们路过小巷,却没有看到卢老师院墙上的金银花,一个个怅然若失。

不过,在小巷的拐弯处,却芳香依旧。有人看到卢老师家的院门大开,门口放着一个木牌,上面写着几个金色大字:欢迎入内,采金银花。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0.02期)

1.从选文内容看,卢老师为什么要栽种金银花?请分条概括。
2.请说说文中第③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3.小说中的卢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的具体描写分析卢老师的形象。
4.忍冬即金银花,文章不以“金银花”为题,而取题“忍冬”有何含义?
5.对比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2023-08-16更新 | 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