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协作体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江西 七年级 期末 2023-02-14 15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A.窗(xián)               样(mó)             (kàn)               毛骨然(sǒng)
B.踉(qiàng)             头(càn)             (niàng)             忧心忡(zhōng)
C.星宿(xiù)                 (qì)               (miè)               卧龙(qiú)
D.可(hán)               偻(yǔ)               着(zuàn)               十寒(bào)
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许多科学家为了人类科技的进步而鞠躬尽瘁,无私奉献。
B.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生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书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C.歌乐山景区中最能让游客气冲斗牛的,是暗河和溶洞。
D.黄旭华长期从事核潜艇研制工作,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是当之无愧的。
选择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3. 选出下面这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①人们已认识到,家风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所以要向后代传递出正能量。
②古人撰写在门框上的“忠厚传家久”“持家尊古训”,就是一种传统的家风。
③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是对古今家风的一种诠释。
④家风就是家庭的风气,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和文化。
⑤而今父母懂规矩,知书达理,有这样良好的文化氛围,后人自会获得很好的熏陶。
A.①④②③⑤B.①③④②⑤C.③④①②⑤D.④②⑤③①
2023-04-11更新 | 2353次组卷 | 82卷引用:山东省莒县第三协作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4. 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B.我深深闭了柴门,伫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在风雨里哆嗦。
C.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又偏苦涩涩地笑着。
D.我突然看见那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2023-02-12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协作体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5.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B.据统计,中学生大约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学生喜欢课外阅读。
C.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哺育了华夏儿女。
D.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2023-02-12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协作体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6. 对名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朝花夕拾》是1926年鲁迅先生先后撰写的十篇回忆性散文。
B.《朝花夕拾》中的散文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我们可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C.鲁迅,原名周建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小说有《朝花夕拾》《呐喊》,散文诗集有《野草》。
D.《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7. 古诗文默写。
(1)水何澹澹,______。(曹操《观沧海》)
(2)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______,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4)《论语》中提到人要三省吾身:____________?传不习乎?
(5)《次北固山下》中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名校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杂志的调查数据表明,中国的父母对子女讲得最多的三句话是:听话,好好学习,没出息。这三句话完全可以涵盖中国的父母们望子成龙的急切心理,是中国式的家庭教育内容。父母的这种期待自然是无可厚非的,但这三句话不断重复达到的教育效果却是极其片面的,是停留在一个落后于时代精神的低层面上的。

材料二 幼儿园放假了,阳阳跟着爸爸到刘叔叔家去玩,他发现,刘叔叔书房里的凳子脚都套着套子,就兴奋她对爸爸说:“爸爸,叔叔家的凳子都穿了鞋子!”爸爸纠正说:“你胡说什么呀,这明明是椅套嘛。”阳阳不解地走开了。

材料三 某教师上课,问学生:“雪化后是什么呀?”一学生回答:“雪化后是春天。”老师说:“错了!雪化后是水。”

材料四 漫画。


七年级(3)班的同学准备邀请家长一起参加班级开展的以“重温童年,呵护童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认真观察材料四的两幅关于童年生活的漫画,并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读完上述材料,你想对材料中的家长、老师说些什么?
写作提示:①思路清晰,语言得体;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③不少于80字。

四、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9. 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列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显现,生发了____的感慨。他想托鸿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问候家乡的亲人。
(2)赏析划横线诗句中“阔”或“悬”字的妙处。
2023-02-1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协作体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真宗朝,岁岁赏花钓鱼,群臣应制尝一岁临池久之而御钓不食。时丁晋公《应制诗》云:“莺惊凤辇穿花去,鱼畏龙须上钓迟。”真宗称赏,群臣皆自以为不及也。

(选自欧阳修《归田录》)


注:①应制:由皇帝下诏命而作文赋诗的一种活动。②丁晋公:即丁谓,北宋奸臣。
10.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食。
1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⑴但微        ⑵康肃忿然        一岁临池久之而御钓不食        ⑷鱼龙须上钓迟
1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其发矢十中八九                    ②归来天子
B.①取一葫芦置于地                    ②太丘舍去,去后
C.①丁晋公《应制诗》云             ②学而习之
D.①莺惊凤辇穿花                       ②一狼径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⑵真宗称赏,群臣皆自以为不及也。
14.选文中卖油翁与丁晋公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请分别概括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

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

晓辉

①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开始,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

②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这在阅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那种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浅阅读是不一样的。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网络也有黑暗一面》一书中写道:“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改变我的大脑,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易如反掌,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文字里,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从而进行思考。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

③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做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多样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逻辑了。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信息盛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

④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触摸屏情有独钟。一些人因为在智能手机上面频繁敲敲打打而被戏称为“拇指族”,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在一项实验中,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邀请37位手机重度用户参与实验,其中26人用智能触屏手机,11人用普通按键手机,他们将电极连接在这些参与者头部,测试他们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在使用手机时,大脑皮层的反应。科学家记录下这些参与者10天的活动,结果显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而使用按键手机的则没有明显变化,使用触屏手机的次数越多,大脑皮层相应区域更加活跃在数字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上网和操控智能手机,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

⑤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动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摘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5.阅读全文,说说数字时代给我们的大脑带来了哪些改变。
16.对于“网络”和“手机”有人说利大于弊,有人说弊大于利。你怎么看,请用一个排比句式写出你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二)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孩子,有些东西不属于你


我在始发站上了公共汽车,坐到最后一排。在我的后面,紧跟着上来一对母女。妈妈三十多岁,戴着无框眼镜。她的女儿五六岁,怀里紧抱着一只毛绒玩具。那时车厢里尚有部分空座,可是小女孩瞅瞅那些空座,然后坚定地指指我,对她妈妈说:“我要坐那里。”我愣住了。

女人抱歉地冲我笑笑。她低下头,对小女孩说:“咱们去那边靠窗的位置坐吧。”“不,我要坐那里!”小女孩再一次指指我。我不知道小女孩为什么非要坐到我的位置。但我知道,现在她与妈妈犟上了,任女人如何哄她,就是站在那里,不肯随女人去坐。她不去坐,女人也不去,两个人站在狭窄的过道里,任很多人用异样的目光打量她们。

(A)我想,现在小女孩想要的并非是一个座位,而是一种满足,一种习惯性的满足,一种有理或者无理要求的满足。或许 大多数时候,她的这种满足可以在家里得到,在她妈妈那里得到。问题是,现在,她并不是在家里

“你应该向我要这个座位,而不是你的妈妈。”我终于忍不住了,提醒她说。小女孩似乎没有听到我的话。(B)她看着妈妈,拽着妈妈的手,说:“我要坐那里,我要坐那里。”“那你们过来坐吧。”我说,“你和你妈妈挤一挤,或者你妈妈抱着你……”虽然我并不想惯着她,可是我实在不忍看到女人尴尬的模样。“不!”她说,“我不要和妈妈一起坐!我要一个人坐!” 这就太过分了。或者说,对她的妈妈来说,这已经远非胡搅蛮缠,而是威胁了。我告诉小女孩,她乘公共汽车是免费的,她的妈妈并没有为她花一分钱。既然是免费,公共汽车上就没有给她准备座位。现在我把座位让给她,她应该把座位让给妈妈。或者,就算她花了钱,就算她有一个座位,有老人或者孕妇上来,她也应该给他们让座。现在,全社会都在这样做。

“我要坐那个座位!”小女孩对我的话充耳不闻,她一门心思缠着她的妈妈。我想起一个词:教养。那天,直到终点,我也没有给她让座。我始终坐得安安稳稳,再也没有和小女孩说一句话。而她则始终站在我的面前,拽着妈妈的手,每隔一会儿,就要说一遍“我要坐那个座位”。可是,没有用。她的要求在今天,在这辆公共汽车上,在我的面前,注定不会得到满足。车上的人看着我,看着她,看着她的妈妈,目光里,各种情绪都有。但不管如何,我想,大概没有人觉得这个小女孩可怜,也没有人觉得我应该把座位让给她。那天我必须拒绝她,不仅要用语言,还要用行动。我想告诉这个小女孩:这世上,有些东西并不属于她。不属于她的东西,并非撒娇,或者威胁唯一可以对她没有立场和底线的妈妈就可以得到的。小女孩终会长大。但愿长大后她会明白:世界不是她家的客厅,别人的东西不是她怀里的毛绒玩具,别人也绝非她的妈妈。这是世间最为简单的道理。

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8.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标题“孩子,有些东西不属于你”的表达妙处。
19.品读 AB 两处画线的句子,任选一处加以赏析。
20.读了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请你从孩子或家长的角度谈谈。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1. 按要求写作文。
请以《这真是让我着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书写清楚工整。②中心突出,有典型的细节描写,抒发真情实感。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2023-02-1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协作体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6
名句名篇默写
1
综合性学习
1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字音
20.65成语和熟语
30.65衔接与排序
40.85修辞手法
50.65病句辨析与修改
60.65名著导读
二、名句名篇默写
7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三、综合性学习
80.65文段综合  漫画类
四、诗歌鉴赏
90.65诗  王湾(693-751)
五、文言文阅读
10-140.65欧阳修(1007-1072)  寓言神话类对比阅读
六、现代文阅读
15-16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事理说明文
17-200.65小说
七、作文
210.65全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