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仁寿县华兴联谊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四川 七年级 期中 2017-11-30 28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1. 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山朗(rùn)起来了,水(zhàng)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B.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bāo)轻轻地在风中摆动,(shì)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
C.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sù)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jiào)。
D.看鸟雀下来zhuó)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zhào)住了。
选择题 | 适中(0.65)
2. 选出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A.翻来覆去       截然不同       不求甚解       粗旷
B.废寝忘食       呼朋引伴       迫不及待       感慨
C.花枝招展       拙拙逼人       各得其所       沐浴
D.一座皆惊       全神贯注       油然而升       侍弄
2017-11-3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仁寿县华兴联谊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的令尊大人已经七十多岁了,他每天坚持去跳广场舞,身体棒棒的。
B.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C.这里黛玉喝了两口稀粥,仍歪在床上,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
D.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行其是, 终不愿意。
选择题 | 容易(0.94)
真题 名校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否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是中考取得满意成绩的前提。(去掉“能否”)
B.据统计,目前已有大约1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相应“一带一路”建设。(去掉“大约”或“左右的”。)
C.通过阳光体育锻炼,使同学们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
D.张华同学以优美的文笔、大胆的创意荣获“光雾杯”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特等奖获得主。(“荣获”改为“评为”)
选择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5. 选出下面这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①人们已认识到,家风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所以要向后代传递出正能量。
②古人撰写在门框上的“忠厚传家久”“持家尊古训”,就是一种传统的家风。
③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是对古今家风的一种诠释。
④家风就是家庭的风气,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和文化。
⑤而今父母懂规矩,知书达理,有这样良好的文化氛围,后人自会获得很好的熏陶。
A.①④②③⑤B.①③④②⑤C.③④①②⑤D.④②⑤③①
2023-04-11更新 | 2240次组卷 | 81卷引用:山东省莒县第三协作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6. 有关《观沧海》和《次北固山下》两首古诗,下列分析与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A.《观沧海》中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观沧海”是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
B.《观沧海》中“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次北固山下》中“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次北固山下》中“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2017-11-30更新 | 45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仁寿县华兴联谊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C.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下面各组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不亦乎?   说:同“悦”,愉快
B.博学而                       笃:坚定
C.饭疏食,饮                    水:热水
D.人不其忧                       堪:能忍受
9.下面对文意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孔子赞叹颜回品德高尚,是因为他有安贫乐道的节操,身处贫困,却专注于做学问,自得其乐。
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对时光无情流逝慨叹,规劝人们要珍惜时间。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我们看到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明白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对不义之财的鄙夷,“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是说六十岁时听力有变化了,七十岁时就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受任何限制了。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017-11-3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仁寿县华兴联谊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三、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11. 根据提示,写出古诗文名句。
(1)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___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5)奥运会期间全国人民喜迎世界各国宾朋,这种喜悦之情可以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
2017-11-3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仁寿县华兴联谊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4)
名校

不必说( )的菜畦,( )的石井栏,( )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2.将原文括号内的词语补充完整,这三空分别填的是(       )(        )(        )
13.这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
写视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听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味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_______________之情。
15.文段开头的两个“不必说”有什么表达作用?
16.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快手刘

冯骥才

①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我有时待在家里闷得慌,就不免要到离家很近的那个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②快手刘是个摆摊卖糖的大胖汉子。随身背着的绿色小木箱,上面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很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他两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一下,只见他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嘿!四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

③有一次,我亲见他手指敏捷灵活地一动,把一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想揭他老底,禁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谁知快手刘突然把右边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咦?怎么碗下边什么都没有呢?快手刘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面。怪,怪,怪!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声。“怎么样?你输了吧!不罚你钱,买块糖吃就行了。”我臊得脸皮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在围了几圈的人后边去。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到前边去多嘴多舌。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神奇无比,那时他是我最佩服的人。我童年和少年的许多时光,就是在他令人痴想不已的表演中慢慢消磨掉的。

④我上高中是在外地,人一走,留在家乡的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的书。快手刘带给我的美好故事,就像鲜活的花瓣夹在书页里,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的回忆。

⑤高二暑假回家,一天在离家不远的街口看见十多个孩子围着什么又喊又叫,走近一看,竟然是快手刘!他依旧卖糖葫芦和变戏法,但那只木箱,已经破损不堪,再也看不出先前那悦目的绿色。再看他,饱满的曲线没了,尖尖的骨形突露,眸子没了光彩。这双手尤其使我吃惊,手背上青筋缕缕,污黑的手指头上绕着一圈圈皱纹,好像吐尽了丝而皱缩下去的老蚕……他抓住两只碰得破破烂烂的茶碗口,缓慢迟钝地翻来翻去,四个小球一会儿没头没脑地撞在碗边上,一会儿从手里掉下来。

⑥孩子们叫起来:“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呢!”叫声让他慌张不已,手抖抖索索,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球在哪儿了,无怪乎周围的看客只是寥寥无几的孩子。

⑦“在他手心里!绝对没错!”孩子们吵着闹着叫他张开手,他却攥得紧紧的,几乎用请求的口气说:“是在碗里呢!我手里什么也没有……”可这些稚气的小孩儿偏偏不依不饶,非叫他张开不可!他哪能张开?一张开,就会漏洞百出。我真不愿意看见他这幅窘相,走到孩子们中间,用手指那木箱说:“球在这箱子上呢!”

⑧孩子们被我这突如其来的话,弄得莫名其妙,都瞅那木箱。就在这时,我瞥见快手刘用一种尽可能快的速度把手里的小球儿塞在碗下边。“球在哪儿呢?”孩子们问我。

⑨快手刘笑呵呵地翻开地上的碗说:“瞧,就在这儿哪!怎么样?你们说错了吧?买块糖吧!”孩子们给骗住了,再不喊闹。一两个孩子掏钱买糖,其余的一哄而散。只剩下我和快手刘呆立在那儿,他灰蒙蒙的眸子里充满疑问,显然他不明白,我这个陌生的青年何以要帮他解困。

⑩在饱经风霜的岁月里,艺人的高超技艺,却没有人来传承,他晚年竟变得如此凄凉,为什么呢?我陷入了沉思之中。

17.阅读全文,用文中原词填写下表。
时间快手刘的手快手刘的演技观众“我”的表现
“我”童年时敏捷灵活______围了几圈揭他老底
“我”高二暑假______漏洞百出____________
18.品析下面的词或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①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到前边去多嘴多舌。(“挤”字有何表达效果?)
②“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呢!”(连用三个感叹号,有何作用?)
19.从结构和内容上,说说第④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0.标题为“快手刘”,文章却用大量笔墨写他表演“不灵”,这样写有何目的?请结合文意分点简说。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该不该让家长陪读》,完成下列小题。

【编者按】①陪读,顾名思义就是陪同孩子读书。广义上讲是家长全程参与孩子生活与学习的一种行为。狭义上讲是孩子放学后家长或陪读老师陪同孩子写作业并予以指导的行为。现在家长陪读已经成为一种风气。有的在县城的学校附近租房子陪读,有的跨学区买房陪读,还有的甚至飘洋过海去陪读。该不该让家长陪读呢?我们选取了三位同学的发言来讨论这个问题。

②“孟母三迁”是我们熟悉的千古佳话,这也许是有记载的最早的陪读吧。孟母努力为孟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值得天下父母效仿。有人说:“父母应当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导师,生活中的朋友,学习中的伙伴。”这句话将父母对孩子的重要性概括得很全面。确实如此,我们如果与父母一起生活,父母良好的品行修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现在,很多学校实行寄宿制,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陪读就能增加与孩子相聚的时光,减少父母的“空巢”感,提高家庭的和谐幸福指数。另外,很多孩子学习压力大,父母陪读能缓解孩子压力,激发孩子学习动力。(1)          ——(广东)刘同学

③首先,家长陪读不利于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很多陪读家长甚至连盛饭、洗袜子、挤牙膏这样的小事都代劳,如此陪读会导致孩子“高分低能”。其次,孩子在成长道路上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和困难,如果每次家长都在身边给予“帮助”,这些麻烦、困难对于孩子来讲就失去了助其成长的意义,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近年来社会上热议的“啃老族”,不就是被父母一路“包办”成长的精神上的矮子吗?最后,家长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家长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了成绩,无疑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如果他们把孩子当作全部,放弃了事业和追求,可能就无法有效地“言传身教”了。不可否认,不少家长陪读也是出于无奈。但问题是,今天在重重保护下长大的我们,未来有能力去保护自己的孩子吗?(2)          ——(河南)李同学

④家长陪读的重点应放在“读”上,而不仅仅放在“陪”上。要“读”懂孩子,理解孩子,摆正自己“陪”的位置,而不是变成管孩子吃饭,管孩子学习,管孩子交友,管孩子看电视、电脑。我的父母陪读就很讲究方法,有艺术。我到家后,他们不光嘘寒问暖,还留出时间让我给他们讲述一天的情况,等我自己作出评价后,他们才会恰当地说出他们的见解。遇到双休日,不是他们“伺候”我,而是我孝敬他们。这使得我们之间有了更多的情感交流,就像并肩作战的战友。我们年纪小,有父母在身边,我们快乐无忧,父母心里踏实。(3)         ——(浙江)张同学

(节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

21.下列语句来自三位同学的发言,请把它们分别放到材料中最恰当的位置(填序号即可)。
A.所以,家长陪读要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不要把陪读重心放在约束孩子、管教孩子上。这样,不光孩子成长得快,家长也会“成长”。
B.因此,与其躲在父母背后避风雨,不如大胆迈出自己的脚步,在泥泞与荆棘中收获真正的人生教益。
C.对毕业班的孩子来说,尤其如此。家长的陪读能缓解孩子的压力,有利于他们以积极轻松的状态面对学习的挑战。
(1)_______       (2)_______     (3)______
22.编者选取了三位同学的发言,其意图最有可能的是(       )
A.解释陪读的现象。B.呈现对陪读的看法。
C.说明陪读的方法。D.倡导陪读的风气。
23.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我已陪读了两年,孩子上初中后,我就选择了辞职陪读。每天的工作就是接送孩子上下学,准备一日三餐,做好一切后勤保障。我怕孩子学习不自觉,每晚都坐他身边陪读。除此之外,还要督促他复习。可最近孩子一回家就关房门,也不知他在想什么。

——(上海)李女士


你认为李女士在陪读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请结合文本中三位同学的发言作出分析。

五、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4.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______,我的快乐之源”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提示:横线上可以填入“成长、理解、关爱、成功、读书、劳动”等。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要通过对具体事实的叙述来表达出“快乐之源”,说真话,抒真情。

2017-11-3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仁寿县华兴联谊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六、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25.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前两句诗人在追忆什么?流露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2)简要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

七、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过小溪,逢老媪磨铁杵,白怪而问之,媪曰:“作针。”太白感其意,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2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       )
(2)逢老媪磨铁杵(       )
(3)媪曰:“作针。”(       )
2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2)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问之。
28.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2017-11-3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仁寿县华兴联谊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八、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列名著片段,完成下列小题。

二十四孝图

鲁迅

①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但“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②“人之初,性本善”么?这并非现在要加以研究的问题。但我还依稀记得,幼小时候,对于父母,倒是极愿意孝顺的。不过年幼无知,以为“孝顺”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供年迈父母好好吃饭罢了。自从得了《孝子》这一本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到几十几百倍。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之类的。“陆绩怀桔”也并不难,只要有阔人请我吃饭。“鲁迅先生作宾客而怀橘乎?”我便跪答云,“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阔人十分佩服,于是孝子就做稳了,也非常省事。“哭竹生笋”就可疑,怕我的精诚未必会这样感动天地。但是哭不出笋来,还不过抛脸而已,到“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虞了。我乡的天气是温和的,严冬中,水面也只结一层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样小,躺上去,也一定哗喇一声,冰破落水,鲤鱼还不及游过来。自然,必须不顾性命,这才孝感神明,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迹,但那时我还小,实在不明白这些。

③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反感的,是“        ”和“       ”。

……

⑨现在想起来,实在很觉得傻气。这是因为现在已经知道了这些老玩意,本来谁也不实行。整饬伦纪的文电是常有的,却很少见绅士赤条条地躺在冰上面,将军跳下汽车去负米。何况现在早长大了,看过几部古书,买过几本新书,什么《太平御览》咧,《古孝子传》咧,《人口问题》咧,《节制生育》咧,《二十世纪是儿童的世界》咧,可以抵抗被埋的理由多得很。不过彼一时,此一时,彼时我委实有点害怕:掘好深坑,不见黄金,连“摇咕咚”一同埋下去,盖上土,踏得实实的,又有什么法子可想呢。我想,事情虽然未必实现,但我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的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至少,也是一个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后来这印象日见其淡了,但总有一些留遗,一直到她去世——这大概是送给《二十四孝图》的儒者所万料不到的罢。

(节选自鲁迅《二十四孝图》)

【注】①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

29.简述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30.根据图片配文字。选文第三段,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反感的,是“_______ ”和“_______ ”。

31.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       
A.《风筝》B.《无常》C.《父亲的病》D.《藤野先生》
2017-11-30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仁寿县华兴联谊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5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6
文言文阅读
2
名句名篇默写
1
现代文阅读
4
作文
1
诗歌鉴赏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3,4,5,6,11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字音
20.65字音
30.65一般词语  成语和熟语
40.94病句辨析与修改
50.65衔接与排序
60.65文学常识综合
二、文言文阅读
7-100.65中国古代作者  议论说理类
26-280.65中国古代作者  散文
三、名句名篇默写
110.8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12-160.64记叙文
17-200.4中国现当代作者  小说
21-230.4非连续性文本
29-310.65中国现当代作者  散文
五、作文
240.65成长与人生
六、诗歌鉴赏
250.65中国古代作者  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