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河北 八年级 期末 2023-09-04 7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较易(0.85)
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书是知识的源泉。读书,使人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我热爱读书。徜徉在书中,黄土高原粗犷豪放,刚健雄浑的腰鼓令我陶醉;壶口气势磅礴 的瀑声令我zhèn hàn;大自然鸟语花香、cǎo zhǎng yīng fēi的语言令我痴迷;勃朗峰色彩斑斓、白云缭绕的景观令我流连……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点字词注音。
①zhèn hàn(      )   ②cǎo zhǎng yīng fēi(      )   磅礴(      )   缭绕(      )
(2)填入文段中的横线①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川流不息B.振聋发聩C.怒不可遏D.震耳欲聋
2023-09-0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适中(0.65)
2.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填空。

天地有情,生命有节。他们的生命之“节”,在时空浩渺中,亘古永恒。“节”,是气节,是苏轼被贬黄州孤独落魄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高洁自许;“节”,亦是情操,是孟浩然“欲济无舟楫,____________”的报国之心;是白居易在《卖炭翁》结尾处“一车炭,____________”之重与“____________”之轻的强烈对比中蕴含的爱憎之情。

2023-09-0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3. 选出下面这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①人们已认识到,家风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所以要向后代传递出正能量。
②古人撰写在门框上的“忠厚传家久”“持家尊古训”,就是一种传统的家风。
③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是对古今家风的一种诠释。
④家风就是家庭的风气,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和文化。
⑤而今父母懂规矩,知书达理,有这样良好的文化氛围,后人自会获得很好的熏陶。
A.①④②③⑤B.①③④②⑤C.③④①②⑤D.④②⑤③①
2023-04-11更新 | 2240次组卷 | 81卷引用:山东省莒县第三协作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四、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4. 神话是一个民族历史和民族精神的载体,请你结合下列材料,试分析比较西方民族和中华民族在民族精神方面的差异。

在西方神话里,火是上帝赐予的;希腊神话里,火是普罗米修斯偷来的;而在中国的神话里,火是他们钻木取火,不懈地摩擦出来的!

面对末日洪水,西方民族在诺亚方舟里躲避,但中国人的神话里,我们的祖先大禹治水成功。

每个国家都有太阳神的传说,在部落时代,太阳神有着绝对的权威,很多地方建着恢弘的太阳神庙。但是中华民族祖先对于太阳却有不同的表现。(如图)


(1)概括西方民族和中华民族在民族精神方面的差异。
(2)中国人听这样的神话故事长大,民族精神已经成为整个民族的遗传基因,由此,中华民族在现代创造了一个个新的“神话”,请你写出两个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神话”。

五、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杜甫《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两首诗,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5.《春夜喜雨》颈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对仗工整,“_____”和“_____”两字相互联衬,突出夜色之深、渔火之亮,造成视觉冲击,使读者获得审美体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前三节讲述了三件事:秋风破屋、群童抱茅和___________,第四节写自己的崇高理想与愿望,直接表达了___________的情怀。
6.文中两首诗都出现了“雨”,选择其中一处画线诗句,从修辞角度赏析。

六、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节选)

【乙】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资治通鉴·唐纪八》(节选)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哂:微笑。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百姓无偿劳动。④安:何必。⑤升平:太平。
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选贤(      )             (2)女有(      )
(3)使民衣食有余(      )       (4)是数年之后(      )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B.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C.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D.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
10.乙文中唐太宗采取哪些措施达到了“止盗”的效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2023-09-04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