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三国 > 诸葛亮(181-234)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5 题号:7758714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10-12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故临崩臣以大事也   
(2)庶竭鸳钝,攘除奸凶
(3)思惟北征,先入南
(4)今贼疲于西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3.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北伐的理由。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选自韩婴《韩诗外传》)


【注释】①田子:指齐国田稷子。②归休:休假回家。③镒(yì):古代重量单位。一锁合二十两。④馆:房舍,这里指家。⑤造朝:上朝。逢,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非宁静无以(          )       (2)非学无以广(          )
(3)王其母(          )                 (4)即田子罪(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孝子事亲也       水陆草木
B.非志无成学       金赐其母
C.奉                 如土石何
D.不入             乃取一葫芦置
3.用“/”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为 人 臣 不 忠 是 为 人 子 不 孝 也 子 其 去 之
4.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5.注重对子女的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甲】文中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________、学习、惜时三个条件;【乙】文中田子的母亲告诫儿子__________
2023-06-07更新 | 12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
以养德 ___________
②非宁静无以___________
③险躁则不能___________
成枯落___________
2.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夫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3.下面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的“夫”与“逝者如斯夫”的“夫”用法一样。
B.“淫慢则不能励精”的“则”与“学而不思则罔”的“则”都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C.“夫学须静也”的朗读节奏应是“夫\学\须静也”。
D.结合文章的语境,“将复何及!”的语义可以理解为“(即使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学无以广才。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2019-02-20更新 | 3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臣本布衣,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耕于南阳       躬:亲自
B.当率三军       奖:鼓励
C.王之甚矣       蔽:弊端
D.面寡人之过       刺:指责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苟全性命乱世             吾十有五而志
B.此臣所以报先帝忠陛下之职分也       鸣之不能通其意
C.皆美于徐公             蒙辞军中多务
D.闻寡人耳者             不惠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A.先帝不认为我品行卑劣、见识短浅,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
B.先帝不因为我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
C.先帝不认为我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照顾我。
D.先帝不因为我品行卑劣、见识短浅,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看我。
4.下面对选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文皆写有朝臣进言,且都希望君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B.两文说理有方。甲文以情动人,直言进谏,乙文设喻说理,委婉劝谏。
C.两文形象鲜明。甲文凸显诸葛亮的知恩图报、忠君爱国,乙文凸显邹忌的智慧忠诚和齐威王的贤明、纳谏真诚。
D.两文语言各有特色,甲文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和议论,乙文以议论、记叙为主。
2024-03-31更新 | 11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