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 宋濂(1310-1381)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082 题号:832033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己告罄?汝苟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汝不应若是耳。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吾儿恃有汝父庇荫,固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穑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也。

(选自《张之洞《复儿子书》,有改动)


【注】①稼穑(sè):指农业劳动;②训:教诲,教导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①无冻之患矣(         )诸人而后见也。(         )
③余京师(           )甚可怪(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皆集此。种植之利有大此者乎。
B.不必若余手录。吾妻美我者
C.之论辩。蹴尔而之。
D.言和色夷。人不知不愠。
3.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今诸生学于太学”相同的一项是()
A.莲,花之君子者也。
B.帝感其诚
C.咨臣以当世之事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撰长书以为贽。
②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
5.【甲】【乙】两文的作者要表达的观点各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乙】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黄生借书说》节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白玉之环                    (2)同舍生皆绮绣
(3)其切如                       (4)家贫难
2.下列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衾拥覆,久而乃和不物喜,不以己悲
B.借书亦类予   安陵君许寡人
C.戴朱缨宝饰   蹴尔而与
D.有所览,辄省记   自号曰醉翁
3.翻译下面各句。
(1)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2)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4.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甲文中作者对太学生中的“烨然若神人”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乙文中作者对黄生的勉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
5.【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请结合两篇短文进行具体分析。
2020-02-22更新 | 12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叶秀发传

(明)宋濂

秀发师事吕祖谦、唐仲友,极深性理之学,以余力为文,辄擢庆元丙辰进士第。初授福州长溪簿,丁父忧而归。服除,转庆元府学教授。秩满关升循从政郎、建宁府政和令。丁母忧,服阕。调安庆府桐城丞。金人犯蕲、黄二州,桐城为邻壤,万目睽睽不相保。骑兵将迫,家人号泣求避,秀发叱之曰:“此正臣子竭力致身之日,虽死何憾?先去之,与邑民何异?”修城浚濠,日为备御计。会金人使谍者至,秀发擒之,亟斩于城门以徇。金人计沮不得近,邑赖以完。事定,制阃忌其功不自己出,上其擅斩非法。降迪功郎,俄前事罢免。秀发退居余十年,无一毫觖望意,独愤李诚之之冤,上书讼于朝。初,诚之守蕲,蕲陷,一城士卒皆战死无降者,诚之亦望阙拜,拔剑自刭。议者不录其忠,反咎其不能人,故秀发不平而讼之。

史弥远当国,人有自桐城来者,弥远以秀发事为问,其人历言抚绥安定之详,且谓:“某等得保首领至今,皆叶桐城之赐,不然已无桐城久矣。”弥远颔之,从容问参知政事宣缯,其言同。弥远叹曰:“几失贤矣!”命知高邮军。转承议郎。绍定庚寅九月卒,年七十。

(选自《宋学士文集》,有删改)

1.下列句中的“以”与“俄以前事罢免”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B.策之不以其道
C.令辱之,以激怒其众D.以中有足乐者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叶秀发在他父亲母亲去世后,都回家守丧,可见他的孝心。
B.金人入侵时,眼看桐城不保,叶秀发并没有听从家人建议躲避起来,而是每天谋划防备抵御金人的计策。
C.桐城之战后,叶秀发对于议事者看不到他的忠诚,反而责怪他,感到非常不平,所以上书朝廷。
D.史弥远当政的时候,他向从桐城来的人询问叶秀发的情况,听后他很赞赏叶秀发并重用了叶秀发。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先去之                 苟:______
②诚之亦望阙       再:______
③反咎其不能       全:______
转承议郎             寻: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会金人使谍者至,秀发擒之,亟斩于城门以徇。
2019-04-13更新 | 16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门人弟子其室(     )
(2)不敢出一言以(     )
(3)右备容(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乙】

刘恕笃好史学,自太史公所记,下至周显德末,纪传之外至私记杂说,无所不览,上下数千载间,钜微之事,如指诸掌。恕为学,自历数、地理、官职、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牍,皆取以审证。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偕司马光游万安山,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宋次道知亳州,家多书,恕枉道借览。次道日具馔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悉去之。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目为之翳。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三》,有删改)

3.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司马光游万安山(         )
(2)次道日馔为主人礼(         )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独 闭 阁 昼 夜 口 诵 手 抄 留 旬 日 尽 其 书 而 去
5.宋濂和刘恕在求学方面有何相似之处?
2023-03-18更新 | 29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