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242 题号:9573146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那年花开

钱海燕

①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

②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

③“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

④“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⑤“作业做完了,再做其它的练习题巩固啊!要知道,你现在上初三,正是关键的时候,怎么还有空写这些东西!”徐老师显得非常失望。

⑥“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我小心翼翼地说。

⑦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⑧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⑨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

⑩“喝杯茶吧。”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

“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

“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镜子运到的时候,不小心被工人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这太神奇了!”我不由得惊叹道。

“是的,”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功的宝石。”

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1.根据文意,说说文题“那年花开”的含义。
2.请从人物描写或修辞的角度,对下面的句子作简要赏析。
(1)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
(2)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3.文中徐老师给“我”讲“建筑师的故事”有什么用意?说说你的理解。
4.文中的徐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半个疼在父亲

庞于亮

这些年,感觉时间在不停提速,尤其是对父亲。在他身上,岁月的沙漠化一年深过一年,从牙齿到骨骼,他所有坚硬的部分,都迅速钝化、脆弱。

走在路上,每遇见老人,我总会忍不住多看几眼,有时,还会从他身后追到身前……我总觉得,他是我父亲。

我父亲虽然老了,但他还在,还是一位完整的父亲。

老了的父亲,失去标识度和分辨率,老成所有老人的样子——干瘦,呆滞,不苟言笑。但年轻时,他棱角分明,一顶光头佛光普照,哪怕十里外咳嗽一声,我也如雷贯耳。

小时,我诨号葛维搅。维是辈分,搅是捣蛋,我的“皮”有口皆碑。基本上,只要有摩擦,罪就在我,以被父亲摁在地上摩擦结束。这俗套的剧情,常让我怀疑父亲是假的。

那天,我跟着父亲压红芋,甚得他欢心。老师路过地头,随口参我一本。父亲顺手抄起扁担,抽向我。我眼疾手快,但大长腿没能跟上,被铁钩抽到,烙出一道血印。

我抱着腿,疼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蹦蹦跳跳。(1)父亲捉住我,把我摁到地上。揽一把芨芨芽,嚼碎,敷在伤口上。我不经意看见,他稳健的手,比我的腿颤抖得更厉害。

原来,当我疼时,父亲也在痛。我的一半疼痛,一直由父亲默默抚养着。父亲脾气暴躁,一半是母亲点燃的,一半是癣疾煎熬的。年夏一年开春,癣就缘着他开枝散叶。不知听谁说的,用烧红的铜钱烫,就能把癣斩草除根。一点抽搐的灯火前,他捋起袖子,让我烧铜烫癣。

我下不了手!他就自己来。牙一咬,眉一竖,火红的铜钱往手臂上摁。一股焦肉味吱吱乱窜,撕咬得灯火弓起腰,啃噬得我心如刀绞。父亲拍拍我的头,满面春风地说,一点也不疼。我满脸泪水,痛得不能自已。我从未想过,当父亲疼时,我也会痛。父亲的一半疼痛,一直由我默默赡养着。

做了父亲后,我回去得少了,但会经常念及父亲,想象我这个年龄时的他,想象孩子这个年龄的父亲。起初是做反面教材,警醒自己别像他。慢慢,我谅解了父亲,开始和三十多年前的他与自己和解。无论在基因上,还是生活里,我们都有彼此的影像。

(2)前不久,父亲的腿不堪磨损,闹起罢工。我带他看医生,背他上楼下楼。

起初他很不适应,肌肤和骨骼都极不情愿地抗拒我。很快,他认了。回家时,他竟趴在我背上睡着了。在家门口,我扭头看他,酣睡得像个孩子一样。我和父亲,互换了三十年。

或许,也可以说,父亲有一半是我,我有一半是父亲。

家里的地板刚拖过,很滑。我和父亲摔成一团。父亲醒了,龇牙咧嘴地问我可摔痛了?孩子一手扶着我,一手打地板,念念有词。我满面春风地对他们说,一点也不疼。

(选自《意林》,有改动)

1.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小时候的“我”很顽皮。
B.老师“随口参我一本”,父亲抄起扁担就打我。这件事最主要表现父亲脾气暴躁。
C.父亲烧铜烫癣发出焦肉味,却说一点也不疼,就是怕我担心他。
D.“我”背着父亲因为地板滑而摔倒,孩子一手扶“我”,一手打地板,体现孩子对我和父亲的疼爱。
2.在作者看来,父亲的暴躁脾气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请赏析文中划线的语句。
(1)父亲捉住我,把我摁到地上。揽一把芨芨芽,嚼碎,敷在伤口上。(从描写的角度)
(2)前不久,父亲的腿不堪磨损,闹起罢工。(从修辞的角度)
4.简单分析“半个疼在父亲”这个标题的妙处。
5.结合文章内容,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父亲怎样的感情?
2021-06-16更新 | 5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活动二】小海和你一起阅读公众号推送的文章,你们边讨论,边做旁批。

镜泊湖的黄昏

①黄昏有时是一个错误。譬如观飞瀑,黯淡的光线使你无法领略飞腾的气势;譬如草原上的故友重逢,天不假以阳光,无法纵马驰骋,只好入室把盏,醉里挑灯看剑了。但有时,黄昏又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美丽。譬如暮霭降临时,桂子树下情人的相拥;譬如泛舟,泛舟在山环水曲的湖上。

②如今我正在湖上,在镜泊湖的游船中,倚着舷窗,看夕阳在波浪中书写活泼的禅机。

③说到禅机,似乎有些突兀,但我如此表述,绝非心血来潮。说它之前,让我们还是先来追寻一下镜泊湖的历史吧。

④用地质学家的说法,镜泊湖属于高山堰塞湖,海拔高度世界第二,仅比瑞士的日内瓦湖低了25米。所谓堰塞,就是被堵塞的河道。镜泊湖乃牡丹江故道,造物主却赶着青山打了一个滚,牡丹江被截断,只好改道而走。于是,一个美丽的高山湖泊,留在了长白山支脉张广才岭的腹部。

⑤张广才岭并非以某位汉人的姓氏命名,它是满语,读“遮根采良”,意为吉祥如意。镜泊湖在历史上亦有多个称谓。汉朝时,它叫湄沱河;唐高宗时,改称阿卜湖;唐玄宗时,又名呼汗海。明代称镜泊湖,清代称毕尔腾湖。这满语的毕尔腾,仍然是“水平如镜”的意思。辛亥革命后,复改为镜泊湖,沿用至今。

⑥既是牡丹江故道,镜泊湖便不像洱海、洪湖、太湖那样一片浩瀚,泛舟湖心,有横无际涯的感觉。它虽然有90公里的水域,但仍然曲折如河道,唯其曲折,我们才能见到别致的生动。

⑦下湖时,已经五点多钟,枕着山脊的夕阳,已经不再炽烈,你可以用肉眼去细细观察它,看它像太极图一样散发的光晕。这最好的生命的蛋白质,在饲养着那一双旋转不息的阴阳鱼。被阴阳鱼啄剩的光粒,散散地洒落湖中,它们飘荡着,浮漾着,像金箔打造的浮萍。

⑧游船入湖深深,船头向东,切开的是渐渐凝集的暮色。两岸的青山,将葱茏投入湖中,孵化出翡翠般的大宁静。而船尾,那金箔般的浮萍,却是穷追不舍。船头的翡翠,船尾的金箔,在夕阳中穷极变幻。不知为何,这情景让我想起阮籍的诗句:“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我不明白,放逸与纵酒的阮步兵,为何心境如此苍凉。中唐的李商隐吟咏“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虽然含蓄一点,也是过分地感伤。这两位诗人,均生存于中国的禅宗诞生之前,尚不能借助禅家参透生命。

⑨美的东西,大多转瞬即逝。把握生命之内的东西,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就像我此刻站在船尾,眺望夕阳由猩红变成淡红时,我才真切地感到,生命的每一种境界,都是无法替代的历程。它既有色彩,也有温度;既是灿烂,也是淡泊。就像这镜泊湖,成为河道时,它流得欢畅;堰塞成湖,它仍然逍遥。

⑩不知不觉,三分之二的夕阳,已经沉入了山脊。剩下的半弯,似乎激情更为充沛;投放到水中的光晕,金灿灿的更为明亮。船尾的排浪中,水花更为璀璨。这最后的辉煌实在太美了。我突然想到应该拍下一帧照片,于是揿下快门……

⑪刹那间,夕阳完全沉没,湖上的金光也骤然收尽。我捡拾刚才拍摄的湖波,取景框中的画面一出来,我不免大吃一惊。潋滟的金波中,有一尊完整的弥勒佛,正冲着我微笑。

小海:一个“但”字,转折文意,我们也可以去细品黄昏的美丽。

1.如果用圈点的方法在画线句中点出一个关键词,你会点哪一个?为什么?
2.从第④段可见,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使镜泊湖曲折如河道,才有了这份别致的生动。
小海:面对黄昏,料想阮籍与李商隐该是紧皱眉头,面色沉沉,低头嗟叹吧,多少无奈感伤和惋惜在其中。
3.第⑨段画线句中作者会是怎样的表情,请说明理由。
4.小海在此文评论区用顾城的诗歌《感觉》作了回复,结合内容具体分析小海这样回复是否妥当。(可以从文章构思、立意等角度进行分析)

感觉

顾城

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楼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中

走过两个孩子

一个鲜红

一个淡绿

2020-08-28更新 | 11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孤立冰墙

李伶

①10岁那年的一个下午,我站在山丘的平顶上。

②下面山腰间是我的小学教室和室外的操场。有些同学在教室门口跑进跑出,还有些同学在操场上跳绳、踢毽子,时不时传来一两句打闹和追逐声,这是一幅典型的上世纪70年代的快乐童年图。

③不过那一天,我的眼睛留意着操场上一个特别的人,一个蹲着的女孩。她一个人蹲在操场上,背对着追逐玩耍的同学。不时有同学从她身边跑过,但没有一个人停下来和她说话,就像她是一个透明的人,甚至根本不存在。

④我知道有一层透明的膜把她和大家隔开了。那层膜是让人窒息的,它叫孤立。那个蹲着的女孩是一直背对着大家。我看着她弯腰蹲着的背影,我知道那个女孩的孤单,还有她的紧张和害怕。

⑤是的,她感知到同学在周围跑来跑去,欢乐的潮水漫延过来,到她身边却突然凝固,变成坚硬的隔绝她进入的一堵冰冷透明的墙。她蹲在地上,耳朵捕捉着身后与她相关的声音。她仿佛听见几句交头接耳的话:我们走吧,不要理这个人!”“走呀!别理她!

⑥那个时代的小学,也存在校园欺凌,最大的欺凌就是孤立。在我们班,几乎所有的女孩都被孤立过。而孤立别人的首领,就是现在蹲在操场上被孤立的女孩。

⑦好吧,我坦白:是的,我就是让那个孤立人的人被大家孤立的事件策划者,是制造那天孤立行动的幕后指挥。在那一年,我10岁。前一天,我给班里每个女孩送了一张漂亮的糖纸,同时一个一个对她们说:你不是被她孤立过吗?明天,你不要和她说话,我们集体孤立她。大家全部默认和执行了我的安排。于是第二天操场上,就出现了那个孤单紧张的背影。

⑧四年级的10岁的我,怎么会想出这个狠招?那是因为,我是班长,我必须解决这个存在了好久的问题。我一次次看见那个霸道的女孩把班里的每一个女生弄得胆战心惊。她只要看谁好欺、长得好看或者不顺眼,就眉毛一挑说:我们孤立她!她在班里建立的地位,不是因为成绩好或者拳头硬,只是因为她有孤立这个手段,因为实施这个手段屡屡得逞,就成为了女生中的霸王。

⑨因为我是班长,所以我策划了一次为摆平孤立的孤立行动。

⑩其实那时候我对这次行为能否奏效心里没数。站在山坡上的时候我是忐忑的,我从来没有做过这样凶狠的事情,而且我才10岁。但是,从对坡下的观察来看,似乎一切都很顺利。是的,事情顺利得我都想要让它快快结束了——我看到了那个人的慌乱和恐惧,看到了她蜷缩的背影。

⑪一个曾经多次被欺负的女孩跑上山丘……我今天一天都没和她说话!她惊喜又幸灾乐祸地小声说:她真的也被孤立了!活该!活该!活该!我看着那个曾经被欺负得老鼠怕猫似的小女生,问她:你觉得孤立她快活吗?她说:谁叫她孤立别人!

⑫是的,你们都恨她又怕她。我心里说。

你去告诉她:想和大家和好,就来我这里。我对那个同学说。不知道那个同学有没有听出我说这话时的忐忑

⑭我看到同学跑向了那个蹲着的人。我看见那个背影转了过来,望向坡上我这里。我转过身,背对着她。

⑮过了一阵,听到了脚步声。她来了!

知道你为什么被孤立吗?没有回答。

知道被孤立的滋味了?没有回答。

明天想别人和你说话,就永远不要再孤立别人了!”“嗯。她应道。

⑲那个女孩答应了我,不只是让女生们从恐惧中解放出来,同时也解救了她自己。

⑳我现在明白了,每一个孩子小时候如果得到过爱,并体会到爱对自己和别人的重要,她就会去爱别人并回报别人对自己的爱。真心热爱这个世界的人是不会成为小霸王的。

㉑只有不信任这个世界的人才相信懦弱的人就该被凶狠的人欺负,才会穿起盔甲把自己武装成战士。

1.请联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
层次划分第一层①~⑤第二层⑥~⑨
内容概括(1)___________(2)__________
表现手法(3)第②段描绘“快乐童年图”的作用是 ___________


2.文章第⑩段“站在山坡上的时候我是忐忑的”和⑬段“不知道那个同学有没有听出我说这话时的忐忑”两处都用了“忐忑”一词,请结合具体语境,谈分别谈谈你对两处“忐忑”理解。
3.有人读完这篇文章后,认为把标题改为“冰墙”更好一些。“孤立冰墙”和“冰墙”你更喜欢哪个标题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4.在国家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校园欺凌”“校园霸凌”事件却时有发生。本文作者回忆童年往事,讲述与“校园欺凌”作斗争的故事,意在引起读者对该现象的关注与思考。文中班长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的做法不值得提倡,却给我们带来许多思考。面对“校园欺凌”,你该如何做?从施加者、受害者、旁观者的角度思考,任选其中一个角度回答问题,也可以综合回答。要求态度明确,言之有理。
5.下面对选文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描绘了上世纪70年代的快乐童年图,奠定了全文积极明朗的感情基调。
B.作为班长的我策划了这次为摆平孤立的孤立行动,我始终坚信这次行动的正确性。
C.第⑪段写一个曾经多次被欺负的女孩跑上山丘说:“她真的也被孤立了!活该!活该!活该!”这句连用三个“活该!”从侧面烘托出我对此次行动成功的得意。
D.小说结尾通过对比手法强化了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于“爱别人并回报别人对自己的爱”的美好愿望。
2022-11-07更新 | 1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