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晚清的危机与变革 > 维新变法运动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2 题号:19582877
千年大变局,革新求生存。初三某历史兴趣小组在研读陈旭麓先生《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时,做了三张书摘。阅读书摘,回答问题。

书摘一

“夷”与“狄”是蔑视鄙薄之称……因此,天朝人物虽然不屑接触夷商,但又用一连串防范外夷条规,对西方商人的来、往、住行都作了严格苛细的限制。

书摘二

中国人透过弥漫的硝烟发觉自己面临的对手是完全陌生的。来自西洋的“夷”人,是历史上从未碰到过的族类。两千年来传统的夷狄观念在他们的头脑里开始动摇了。

书摘三

甲午一战,日本以彻底的西学打败了中国不彻底的西学。这一事实非常雄辩地为西学致强的实效作了证明……日本的榜样被有志于维新改良的人们放大了。

(1)结合相关史实,证明书摘一中所说的“严格苛细的限制”。
(2)书摘二中“弥漫的销烟”是指哪次战争?谈谈你对划线句子的理解。
(3)书摘三中“不彻底的西学”指什么事件?并谈谈该事件的“不彻底性”。
(4)结合三张书摘,指出清政府对西方的态度的变化。
【知识点】 维新变法运动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 | 较难 (0.4)
【推荐1】近代化进程,是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的近代化进程】

材料一:在1787年的制宪会议上,美国人第一次把专利权写入了宪法,用国家的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仅1865年至1900年,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

(内战)使美国原来宪政机制中分裂的主权得到统一,使领土、劳动力体制得到统一,它为美国大工业化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据《大国崛起》解说词



【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材料二:


材料三:从19世纪初对西方的轻蔑排斥到20世纪20年代对西方的崇拜,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首先是影响器物的技术,而后是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最后则是触及精神生活核心的观念。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据图概括1870年到1913年美国经济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材料一分析出现变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中国近代化经历的进程。       
(3)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化进程是后发的、被动的、由表及里的递进,是对适应时代巨变的生存之路的探索。”请用相关史实佐证这一观点。(温馨提醒: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2021-01-19更新 | 27次组卷
非选择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余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于求中国之自由平等。

——《国事遗嘱》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材料三: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历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

——毛泽东


(1)材料一中的“余”指的是谁?请你写出他“致力于国民革命”的三个具体事件。
(2)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材料二中的哪句话是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体现?
(3)材料二的出处是一部宪法性质的文献,请你补充出来。然后分析这部文献与材料一中的“余”有什么关系。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先进的中国人”的“先进”两字是如何理解的。然后简述不同阶级的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的两个典型事例。提示:(简述答题要素=时间+人物+事件+结局)
2018-09-21更新 | 23次组卷
非选择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养兵练兵的方法,培养掌握西方技术的人才,鼓励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民族危机越来越严重,严复深感有必要向全国人士敲响誓钟。在天津的《直撮》接连发表了许多文章,无情地抨击了封建顽固派的谬论,批驳了洋务派的妄想,全面提出了他的“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主张,他所译著的《天演论》出版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源的思想主张的核心是什么?发生在19世纪60—90年代的什么事件是对魏源这些思想主张的实践运用?其结果如何?
(2)严复所译著的《天演论》一书的核心观点是什么?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严复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2021-04-24更新 | 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