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物理综合库 > 光学 > 光现象 > 平面镜成像 >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的装置及作用
题型:实验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2 题号:22898124
小星和小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图乙是茶色玻璃板的示意图。

(1)将一张方格纸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茶色玻璃 ______放置在方格纸上,本实验用茶色玻璃板替代平面镜,因为透过玻璃板能同时看到蜡烛B和蜡烛A的像,所以能______。实验准备了完全相同的棋子A和B(代替蜡烛A和B)、刻度尺等器材。
(2)选用MN这条线段表示平面镜所在的位置,则应将茶色玻璃的 ______(选填“前表面”、“后表面”或“中间位置”)与之对齐。
(3)多次改变棋子A的位置,分别找到相应的像,并设计了如表格,请在表格内的(a)位置填入合适的项目内容。

实验序号

a___________




棋子B到平面镜的距离/cm




(4)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棋子B的位置,______(选填“直接”或“透过玻璃板”)观察白卡片,若卡片上观察不到A的像,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
(5)小星同学调整器材位置观察到棋子A的像,同组的小华站在他的右侧,却没有看到像,如图甲,在不改变棋子A位置的前提下,方法一:将平面镜沿着MN方向,向 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方法二:以茶色玻璃左侧边OM为轴,将平面镜适当向 ______(选填“前”或“后”)表面转动,上述两个方法小华所看到的像 _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位置。

相似题推荐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1】如图所示,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实验时应选较_____(填“厚”或“薄”)的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2)有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将A点燃,移动B同时透过玻璃板观察,当B与A在玻璃中的像重合时,B好像也被“点燃”了。该现象表明平面镜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_____
(3)用刻度尺测量 AB 到玻璃板的距离,分别用 u v 表示,则 v_____u;(选填“>”“<”或“=”);生活中由于_____的变化,同一个物体靠近时感觉它较大,远离时感觉它变小。若蜡烛 A 靠近镜子,则镜中的像将_____ (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4)在A所成像的位置放一光屏,直接对着光屏观察,看不到A的像,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不是_____ 像。(选填“实像”或“虚像”)
2019-12-27更新 | 81次组卷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照图那样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__________,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在竖立的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_________,由此可知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的___________相等;
(2)某同学共进行了三次实验,用刻度尺分别测出蜡烛到玻璃板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数据记录如下:

次序

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

10

10

2

15

15

3

20

20


分析上表数据可以得出:平面镜成像时__________
(3)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__
(4)如果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1 cm,则蜡烛的像竖直向上移动_________
A.2 cm          B.1 cm          C.0.5 cm          D.0 cm
2017-12-20更新 | 406次组卷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3】小林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1)如图甲,小林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前面,当和蜡烛A等大的蜡烛B放在合适位置时,从前面看好像蜡烛B也被点燃了一样,这个现象说明了像和物的 ___________。小林让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蜡烛B要 ___________(填“远离”或“靠近”)玻璃板才能再次看上去像被点燃了一样。
(2)若移走蜡烛B并在该位置放一个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 ___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3)在实验中,小林同学用右手将放在玻璃板前的A蜡烛点燃,发现玻璃板中的“自己”是用 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手点燃蜡烛。
2022-09-07更新 | 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