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曹店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安徽 九年级 期末 2024-02-28 3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实验、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与社会发展、物质的化学变化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容易(0.94)
真题
1.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自身的天然循环
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与软水
C.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用滤纸过滤可以除去所有的杂质
2. 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不合理的是
A.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导管口刚开始有气泡冒出时就进行收集
B.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多——俯视读数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集气瓶底部没有放少量的水或细沙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测量的结果小于五分之一—红磷的量不足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3. 钋广泛用于抗静电刷。钋元素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非金属元素B.质子数为84C.核外电子数为84D.相对原子质量为209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4. 从地沟油中提炼生物柴油是垃圾资源化的方法之一。生物柴油的主要成分是硬脂酸甲酯(C19H38O2),下列有关硬脂酸甲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硬脂酸甲酯属于氧化物
B.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2×19+1×38+16×2
C.其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9:38:2
D.硬脂酸甲酯由19个碳原子、3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名校
5. 2018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Nature for water"(借自然之力,护绿水青山)。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自来水中只含水分子,不含其他粒子B.利用沉降的方法,将硬水转化成软水
C.洗脸,刷牙时,不间断地放水D.生活污水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选择题-单选题 | 容易(0.94)
解题方法
6. 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造成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有:①用酒精灯外焰加热;②试管外壁有水;③试管底部接触灯芯;④试管内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⑤没有进行预热就直接集中加热试管内的液体⑥试管没有倾斜,与桌面约成45°角。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⑥
选择题-单选题 | 容易(0.94)
7. 化学用语书写错误的是(  )
A.汞元素﹣﹣HgB.铵根﹣﹣NH4
C.2个氢原子﹣﹣2HD.氦气﹣﹣He2
2019-04-27更新 | 66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19年九年级中考二模(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容易(0.94)
解题方法
8. 垃圾分类开始正式走进我们的生活。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质能够放入绿色可回收垃圾箱中的是
A.日光灯B.螃蟹壳C.空矿泉水瓶D.医用药瓶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解题方法
9. 下列化学符号中关于“2”的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表示2个一氧化碳分子B. :表示二氧化氮中含有2个氧原子
C. :表示1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D.: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名校
解题方法
10. 人们在加油站加油,经常能闻到汽油的气味,其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由原子构成D.分子在不断运动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11. 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众生的地球”,下列做法与该主题不符的是
A.分类回收处理生活垃圾B.城市公园内焚烧落叶
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D.倡导市民低碳出行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解题方法
12. 化学符号表示不同的意义,下列化学符号中,表示2个水分子的是
A.2H2 OB.2OH-C.H2OD.2H2O2

二、填空与简答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与简答-科普阅读题 | 适中(0.65)
13.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依据文章内容问答下列问题:
(一)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排入大气中的CO2越来越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家用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减少CO2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1。CO2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环节,常选用NaOH、氨水、一乙醇胺等作吸收剂。在研究膜吸收法吸收CO2时,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比较了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氨基乙酸钾3种吸收剂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其结果如图2。

(1)家用天然气是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它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自然界中能吸收二氧化碳的途径主要是_______
(2)由图1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_______。补充一条你在生活中能为达到碳中和力所能及的事情:_______
(3)由图2可知,随烟气流速增大,CO2脱除效果_______(填“增强”或“减小”)。
(4)对比图2中三条曲线,得出的结论是:在实验研究的烟气流速范围内,当烟气流速相同时,___的CO2脱除率最高。
(二)全球能源生产正向“氢能经济”转型,以CO2和可再生生物资源(如纤维素等)为原料生产氢气已成为能源研究的重点。如图是某新型能源转换与利用模式示意图:

(5)该模式中涉及的能源转化依次为: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_______能。
(6)该系统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
(7)与耗费电能制氢气相比,该模式制取氢气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

三、科学探究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4. 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空气的知识后,想对“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进行再探究。
【回顾历史】(1)1774年,拉瓦锡通过用金属汞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汞等实验,该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
(2)如图1的微粒示意图可简单表示金属汞与氧气反应的过程,请在反应中方框内画出正确的图示____

【提出问题】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2),实验中装置内部的情况是怎样的,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不能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进行实验】查阅资料后,学习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1)将数显设备(电脑等)、三种传感器(压强、温度、O2浓度)、测量装置(反应容器为蒸馏水瓶)按图3所示进行连接。

(2)打开导管活塞,向烧杯内加入适量的水,双手紧贴蒸馏水瓶外壁,____,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打开瓶口橡皮塞,加水并调节使蒸馏水瓶和烧杯内液面相平,关闭活塞,打开并调试好传感器和数显设备。用酒精灯将足量的红磷点燃,立即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
(4)燃烧结束后,装置冷却到室温,打开导管活塞,待瓶内液面不再上升后再向烧杯内加入一定量的水,使烧杯和瓶内的液面相平。在数显设备上得到的曲线图(纵坐标为O2浓度,横坐标为时间,压强和温度曲线仅表示该段时间内对应的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

【数据分析】
①压强曲线A点表示红磷开始在集气瓶中燃烧,主要判断依据是:_______
②压强曲线CD段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
③压强曲线EF段略低于OA段是因为_______
【实验结论】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因是_______
【反思拓展】甲同学认为应该将蒸馏水瓶液面上的容积划分为5等分并加以标记,乙同学认为没有必要,理由是_______
2021-02-08更新 | 124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15. 学完质量守恒定律后,小虹和小桥同学想用实验验证“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进行了如下科学探究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及填写相关空白。
【验证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制订计划】小虹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和所用的药品如图A所示,小桥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和药品如图B所示。

【实验方案A】
(1)小虹同学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在锥形瓶口的橡胶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牢一个小气球,并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红磷接触。将带有玻璃管的橡胶塞安装在锥形瓶上并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然后取下锥形瓶,将橡胶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胶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引燃红磷,随后观察到锥形瓶内红磷燃烧了,瓶上气球的变化是:______;冷却后再重新放到天平上,天平指针指向分度盘中央,此反应中小气球在调节装置内气压,防止胶塞弹开的同时,还有一个目的是使装置______
【实验结论一】小虹同学通过上述实验得出和质量守恒定律一样的结论。
【实验方案B】
(2)小桥同学取下小烧杯并将其倾斜使小试管中的过氧化氢溶液进入小烧杯中,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再把小烧杯放回托盘天平上,天平平指针______(填“偏左”“偏右”“指向分度盘中央”)。
【实验结论二】
(3)小桥认为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请判断他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填“是”或“否”)。
【交流评价】小虹认为小桥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实验装置应密闭,这样就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了。
【拓展延伸】
(4)将化学实验图像化也是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原理的好方法。若用本图像来记录小虹同学的实验,则纵坐标不可以表示______。(填字母)
A.装置内氧元素的质量B.装置内物质总质量
C.装置内的氧分子总数D.装置内的原子总数
2023-04-24更新 | 75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高新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16. 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请你帮小丽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没有明显现象

__

实验三

____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评价与反思】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应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这两个方面的实验操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7. 一般大地震后,为了预防疫情,防疫人员使用了各种消毒剂对环境进行消毒。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消毒剂。试计算:
(1)一个亚氯酸钠分子共含有_____个原子;其中Na、Cl、O三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__。
(2)现要配制质量分数为16%的亚氯酸钠消毒液1500kg,需要亚氯酸钠_____kg。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实验、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与社会发展、物质的化学变化

试卷题型(共 17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12
填空与简答
1
科学探究题
3
计算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身边的化学物质
2
化学实验
3
物质构成的奥秘
4
化学与社会发展
5
物质的化学变化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94过滤操作问题分析  硬水和软水定义及鉴别  硬水的危害及软化方法单选题
20.85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误差分析  铁在氧气中燃烧及其实验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  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单选题
30.85原子中各类微粒的数值关系  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分类  元素周期表信息示意图单选题
40.65氧化物的定义  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质量比单选题
50.65硬水的危害及软化方法  爱护水资源单选题
60.94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物质的加热单选题
70.94元素符号书写及含义  化学式书写及读法单选题
80.94绿色化学  垃圾分类(上海)  垃圾分类(北京)单选题
90.85离子符号的含义及书写  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单选题
100.65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单选题
110.85绿色化学  水体的污染及保护  “三废”处理单选题
120.65化学式、分子式及涵义  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单选题
二、填空与简答
130.65自然界碳循环  甲烷的燃烧  根据图像分析结论科普阅读题
三、科学探究题
140.4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拉瓦锡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过程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改进
150.65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及适用范围  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60.65催化剂的概念、性质与用途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  控制变量
四、计算题
170.65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质量比  计算混合物中物质或元素的质量分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