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身边的化学物质 > 生活中常见化合物 > 中和反应 > 中和反应原理 > 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的判断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9 题号:11195061
常用专题探究的方法复习物质的性质与制取,课上老师引导我们回顾了几个探究实验。
探究1:研究常见物质性质------氢氧化钠与硫酸是否恰好中和
(1)探索:用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8,说明氢氧化钠过量。
(2)验证: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
取反应后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铁溶液。__________证明研究结论正确
写出(2)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探究2:研究常见物质制取一制取氢氧化钠溶液
小京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得到无色溶液,他说:“我制得了氢氧化钠溶液!”
小欢同学却说:“这种无色溶液中不一定只含有氢氧化钠。”他提出了如下实验:
小欢用试管取无色溶液少许,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发现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了,于是得出结论:无色溶液中只含有氢氧化钠。小妮同学认为小欢的实验方案也不严密,不能证实无色溶液中只含有氢氧化钠,理由是______________
小妮同学设计了另一个实验证明了无色溶液中确实只含有氢氧化钠: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无色溶液中确实只含有氢氧化钠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烧杯内物质过滤,滤渣回收,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_进行处理后再排放。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1】酸碱中和反应是初中阶段重要的一类反应,某小组用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和一定浓度的盐酸反应来进行相关探究。
(实验探究Ⅰ)
相同条件下往50 mL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滴加50 mL一定浓度的盐酸,并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到溶液的温度升高,由此现象得出两者能发生反应的结论。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此结论不够严谨,设计了下列3个对比实验:
①50 mL一定浓度的盐酸与50 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②50 mL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与5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③50 mL一定浓度的盐酸与50 mL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得以上3个实验的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盐酸、NaOH溶液稀释时均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但它们稀释时温度的变化量远________两溶液混合时温度的变化量。

(2)从微观角度分析,此中和反应的温度变化主要是由于________(填离子符号)两种离子发生反应放出热量的缘故。
(实验探究Ⅱ)
(1)往装有50 mL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再________,溶液颜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时,可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2)取一定量反应后的无色溶液加热蒸发,“意外”发现溶液由无色又变成红色。同学们对此红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酚酞除外)进行再探究。
查阅资料:酚酞在pH<8.2的溶液中呈无色,在8.2<pH<14的溶液中呈红色。
作出猜想: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NaOH          猜想三:NaCl、NaOH和Na2CO3
大家认为猜想三溶液中可能存在Na2CO3的原因是________
实验验证:取少量样品溶液于试管中,滴加________,猜想三错误。
原因分析:反应后无色溶液中仍存在少量 NaOH,加热蒸发,当溶液的pH在________范围内,溶液的颜色变红。
总结反思:向某碱性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后溶液的颜色不一定变红。
2021-05-13更新 | 404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2】同学们在完成酸的化学性质实验。如图所示:
   
【实验记录】观察到实验2中产生__________ 现象时,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实验 4 中铁锈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长时间浸泡后,还观察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出现。
【实验结论】如果将上面四个实验中的稀硫酸换成稀盐酸,实验现象都相同,可以归纳出酸有与__________(填物质的类别)反应的化学性质。
【提出问题】将实验 1 和实验 2 反应后的溶液混合得到溶液 M,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溶液 M 中可能含有哪些离子?(不考虑溶液中的指示剂)
【猜想假设】 小冰的猜想:Na+、SO;小城的猜想:Na+、SO、H+;小美的猜想: Na+、SO、OH-;小丽的猜想:Na+、SO、CO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__________的猜测错误,无需验证。
【实验探究】小丽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取溶液 M 样品,滴加足量实验 3 反应后的液体,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得出结论,自己的猜想不正确,小城的猜想正确。请你评价她 的实验结论:__________
【表达交流】大家重新设计实验,证明确实是小城的猜想正确。同学们用图像表示实验 1 和实验 2 混合得 M 的过程中,某些离子数目变化的情况如图,则图中②表示的是__________(填 离子符号)。
   
【探究感悟】通过探究活动,同学们加深了对酸的性质的认识,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对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借助加入指示剂等物质验证 __________,从而证明反应发生了。
2020-07-16更新 | 74次组卷
【推荐3】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学习中和反应后,做了如下实验:

【观察与讨论】甲同学观察到B烧杯中出现__________现象,于是甲同学认为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发生了反应。乙同学不同意甲同学的观点,其理由是______ ; 为了科学处理废液,同学们对B烧杯中.上层清液里的溶质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 B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含有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猜想: Na2SO4
乙同学猜想: Na2SO4、NaOH
丙同学猜想: NaOH、Ba (OH)2
丁同学猜想: Na2SO4、H2SO4
【实验探究】甲同学实验:取B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先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然后再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观察到_____________现象,于是甲同学认为乙同学猜想正确。请你评价甲同学的实验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实验:收B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硝酸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乙同学结合甲同学实验确定了溶液中溶质为____________ ( 填化学式) ;同学们根据探究结果合理的处理了废液。
【反思与总结】
a 通过甲同学实验可知,判断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发生了,可以通过实验验证__________即可;
b 通过上述探究过程可知,猜想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时,不仅要考虑可溶于水的反应物及生成物,还要考虑反应的先后顺序。
2020-04-29更新 | 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