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物质的化学变化 >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 化学方程式 >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15 引用次数:370 题号:15329135
将4cm光亮镁条放入一定量的稀HCl中,产生大量气泡后出现白色固体。小组同学为探究白色不溶物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资料】在MgC12溶液中,常温下发生反应:
【猜想】I、生成的MgC12过多而析出:Ⅱ、反应后有镁粉剩余:Ⅲ、生成了Mg(OH)2沉淀
【实验】小组同学将上述实验过程所得的白色固体,过滤并用蒸馏水洗涤固体,直至最后一次洗涤所得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无______(填现象),分别得到干燥洁净固体mg。
(1)对比实验:将mg固体与mg______,分别加入5mL蒸馏水中,充分振荡,观察到固体没有明显减少。
结论:假设I不成立。
(2)取mg固体,加入稀盐酸。若观察到______现象。
结论:假设Ⅱ也不成立。
(3)取mg固体,全部溶于稀硝酸,将所得溶液分成两等份。
①向一份溶液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生成了1.16 gMg(OH)2沉淀;
②向另一份溶液中滴加过量的AgNO3溶液,生成了2.87g沉淀。
结论:假设Ⅲ也不成立。若已知白色固体化学式为【Mga(OH)b____c】,则缺少的元素符号为______
【结论】经计算分析a:b:c=______
请写出镁和稀盐酸反应得到白色固体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已知白色固体和H2两者计量数比为1:2):______
2022·江苏常州·模拟预测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困难 (0.15)
【推荐1】过氧化镁(MgO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来处理被地下水污染的土壤,还可以用于配制牙膏,对牙齿有漂白和防过敏的作用。
(一)过氧化镁的性质
过氧化镁是一种白色粉末,化学性质不够稳定,加热时会分解生成氧气和氧化镁;也不溶于水,但在水中会逐渐分解放出氧气。
(1)过氧化镁易溶于稀盐酸,发生反应:MgO2+2HCl=MgCl2+_______(补充化学方程式),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二)过氧化镁的制备
(2)煅烧:煅烧Mg2(OH)2CO3得到三种氧化物,其中一种常温下是气体,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煅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转化:向所得固体中加双氧水充分搅拌,发生反应MgO+H2O2= MgO2+H2O。
分离:得到产品。
(3)测定:在生产过程中过氧化镁中常含有少量的氧化镁杂质(其他杂质不考虑)。
如图是某小组进行过氧化镁样品纯度检测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

   

已知:a.MnO2不与稀盐酸反应;
b.MgO+CMg+CO↑。
实验前称取产品及二氧化锰共12 g,先缓慢通N2一段时间,加热铜网至红热后,再缓慢滴入过量稀盐酸,直至A中样品完全反应,继续缓慢通N2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对锥形瓶中的剩余物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滤渣2 g。
①样品完全反应后继续缓慢通N2的目的是_______
②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填序号)。
a.除去气体中水蒸气                                                    b.便于观察和控制气流速度
③实验测得C装置中铜网增重1.6 g,该产品中过氧化镁的含量为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④经讨论,该小组又设计了下列三种方案,分别取5.0 g产品进行实验,能确定MgO2质量分数的是___(填序号)。
a.加热,使MgO2完全分解,测出剩余固体的质量
b.与足量炭粉在高温下充分反应,测出生成Mg的质量
c.先加足量稀盐酸,再加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测出Mg(OH)2质量
2023-03-21更新 | 284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困难 (0.15)
【推荐2】下图分别是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加热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两种溶液反应后的混合物”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的示意图:

【甲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 ,加热两种溶液反应后的混合物,生成的黑色物质是氧化铜。
【乙组】为寻找两种溶液反应后的混合物在加热后没有产生氧化铜的原因,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a.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
b.在酸性条件下,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
6NaOH+4CuSO4=3Na2SO4+Cu4(OH)6SO4↓,生成的碱式硫酸铜是不溶于水的蓝白色固体,加热不易发生分解。
【提出猜想】根据资料分析,乙组同学认为本组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不足,导致试管中溶液偏酸性的原因可能是:
猜想Ⅰ:过量的硫酸铜导致溶液呈酸性 猜想Ⅱ:生成的硫酸钠使溶液呈酸性。
【实验与结论】
实验①:用pH试纸测定硫酸铜溶液的酸碱度,得出其pH ______ 7(填“>”、“<”或“=”),硫酸铜溶液呈酸性,猜想Ⅰ成立。
实验②:向盛有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仍显紫色,硫酸钠溶液呈 ________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猜想Ⅱ不成立。
【交流与反思】(1)乙组同学认真分析甲组实验后,认为不需要通过实验也能判定猜想Ⅱ不成立,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组实验说明相同的反应物会因其质量比的不同而可能导致 _____ 不同。
2017-04-21更新 | 370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困难 (0.15)
【推荐3】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复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1)写出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2)B实验中观察到 _________________ 的现象时,证明了氢氧化钠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A、B、C三个实验后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里,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于是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除Na+和Cl-,还含有哪些离子?
【探究实验1】小明同学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静置后只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浅,他认为溶液中一定没有CO32-,请你评价小明同学的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实验2】为了确定可能存在的离子是否存在,小红同学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后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仍呈红色,由此可确定上层清液中一定还含有② _______________
【表达与交流】通过上诉实验,得出碱的化学性质是能与③ ______________ 反应(填物质类别),
【反思与总结】经过同学们讨论后认为,要从上层清液中提纯氯化钠,只需向上层清液中加入④ ____________ ,充分搅拌后,再对溶液进行⑤ _______ 操作即可。
2017-03-10更新 | 6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