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身边的化学物质 > 溶液 > 溶液的形成 > 乳化现象与结晶现象 > 结晶分离混合物
题型:填空与简答-填空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2 题号:16371012
t2℃时,将甲,乙各80g分别放到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恢复到t2℃,现象如图。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_______(填“a”或“b”)。
(2)a中含有少量b,可用______________(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
(3)将t2℃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变成不饱和的是______________(填“甲”或“乙”),所得溶液中溶剂的关系是甲______________乙(填“>”或“<”或“=”)。
(4)t1℃时,将165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成20%的溶液,需加水____________g。
2022·广西河池·二模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填空与简答-流程题 | 适中 (0.65)
解题方法
【推荐1】海水中蕴藏丰富的化学资源,辛勤劳动才能获得海洋的馈赠。
(一)从海水提取粗盐

(1)上图中N是_______(“冷却”或“蒸发”)池
(2)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填标号)。
A 海水进入贮水池中,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
B 在N中,海水中水的质量不变
C 在N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增加
D 析出晶体后的母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固体
(二)从海水获得淡水
海水淡化是国际上研究的热点问题。我国科学家在利用高分子膜进行海水淡化的研究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如图为经过一段时间后左侧的海水经高分子膜渗透得到右侧的淡水。

(3)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分子是_______(填符号)。
(4)从微粒种类考虑,海水和淡水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
(5)从微观角度具体阐述高分子膜在海水淡化过程中所起的选择性作用_______
(三)从海水提取镁

(6)实验室中进行操作a,需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
(7)反应③中MgCl2与石灰乳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反应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两个反应任选一个,若两个都写,则按第一个进行评分)
(8)已知⑥为分解反应,则海水提取镁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一种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2021-06-17更新 | 78次组卷
填空与简答-填空题 | 适中 (0.65)
【推荐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如图1所示。

(1)与物质C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趋势相同的物质是______(填序号)。
A.NaClB.Ca(OH)2C.KNO3D.NH4NO3

(2)t1℃时,将125g一定质量分数的A溶液恒温蒸发,溶液质量随蒸发掉水的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则125gA溶液_____饱和溶液(填“是”或“不是”),M点溶液中溶质质量为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t1℃时,将20gA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20g
B.t2℃时,将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C.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可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提纯A物质
D.t1℃时,A、C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的溶剂质量相等
2024-05-07更新 | 141次组卷
填空与简答-填空题 | 适中 (0.65)
解题方法
【推荐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灿烂辉煌,是民族的“根”与“魂”。《天工开物》记载了中国传统科技不同时期的辉煌成就。请分析图文信息,解答21~24题的相关问题。

1.“丹青”章中记载“每升水银一斤得朱(HgS)十四两,次朱三两五钱。出数藉硫质而生”(图1)。其描述的反应为Hg+S=HgS,其中汞由______构成,一斤汞(古代一斤是16两)能制取十七两五钱的硫化汞,比汞多出的一两五钱是______的质量。
【新角度·安全措施】
2.“燔石”章中记载南方竖井采煤时(图2),用竹管排出瓦斯(以甲烷为主的气体),目的是______。“珠玉”章中记载井下采宝时,下井人用长绳系腰并在腰间挂一巨铃,当下井人感到呼吸困难时赶快摇铃,让他人用长绳将其拉出井来。这是因为下井人吸入了大量“宝气”,“宝气”富含一氧化碳、甲烷、氮气以及其他毒气等,为保障下井人的人身安全和提高下井人的效率,你的建议是______(写一条)。
3.“作咸”章记载的海盐制取中提到:在涨潮能淹没的浅滩地,直接采用风吹日晒蒸发结晶,原理是______;在不被海潮淹没的高地,则利用草木灰疏松的结构使土壤中含盐的水分以毛细作用大量进入灰里“种盐”,草木灰中含K2CO3,所制得的食盐更易保持Na-K平衡,Na、K是人体必需的_____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书中记载淋洗(图3):用竹或木将芦席架在浅坑上,将扫来的盐料铺在席上,中间用海水淋灌,盐卤水就渗到浅坑中、其操作为溶解与过滤,用海水反复淋洗盐意在______
4.受时代局限和条件限制,书中记录难免有疏漏和不够确切之处。《天工开物》是第一本记述锌(即倭铅,如图4)的制法的著作。泥罐内将炉甘石(主要成分为ZnCO3)、煤粉混合,在高温下最终生成锌蒸气,如果不用铜来收伏,锌就会以蒸气形式逸出。靠泥固定的“封裹”状态会使锌蒸气逸出,须设法冷却后才能取锌的原因是______;泥罐顶部燃料煤饼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热量,其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024-04-02更新 | 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