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物质构成的奥秘 > 构成物质的微粒 > 分子 > 物质的微粒性 > 微粒的共性
题型:实验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0 题号:16989078
(一)如图是氧气性质的实验。

(1)写出丙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
(2)甲实验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实验乙中检验生成了新物质,所用的试剂名称是___________
(二)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两种实验方案。

实验二中图2、图3中无色透明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瓶内用细线固定有用滤纸折叠成的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小纸花,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按照图4的操作方式分别用注射器向图2和图3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然后将针孔处密封,再将两个塑料瓶分别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40℃的热水中。
(4)实验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5)在实验二中浓氨水被注入密闭塑料瓶中,和实验一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为了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部分因素,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实验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

【查阅资料】①浓盐酸会挥发出氯化氢(HCl)气体,浓氨水会挥发出氨气(NH3),两种气体反应会产生白烟,即生成新物质氯化铵(NH4Cl);②氯化氢(HCl)分子质量大于氨气(NH3)分子质量。
【实验方案一】
(1)如图1所示,在小烧杯A中盛有少量浓氨水,小烧杯B中盛有少量含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几分钟后,观察到现象是_______。该方案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说出一点即可)。
【实验方案二】
如图2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10~15滴)。
(2)实验中可以观察到:酚酞试液_______(填“从右往左”或“从左往右”)依次变红。
(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_______
(4)该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口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______
【实验方案三】
如图3所示,在玻璃管两端同时放入蘸有试剂的棉花,发现在玻璃管内形成了白色烟环且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
(5)白色烟环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的原因是_______
(6)写出该反应的文字或化学符号表达式:_______
2023-11-26更新 | 25次组卷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2】请根据下图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结束待集气瓶冷却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填一条即可)。该实验不能用蜡烛代替红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B实验产生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_
(3)C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实验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如果要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一般需要同时具备下列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28更新 | 307次组卷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3】注射器作为简单易得的透明容器,是实验创新的重要器具。

(1)如图甲所示,取两支大小相同的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关闭旋塞K2,打开旋塞K1,缓缓拉动注射器B的栓塞,将注射器A中混合气体全部吸入注射器B中,关闭旋塞K1,轻轻振荡注射器B中的混合物,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且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图丙所示装置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已知试管实际容积为80mL,注射器栓塞在20mL刻度处,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使红磷燃烧,充分反应。试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可观察到注射器栓塞最终稳定在约_____________mL处。
2022-04-17更新 | 25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