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身边的化学物质 > 生活中常见化合物 > 酸和碱 > 酸的化学性质 > 酸的通性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3 题号:18564220
关于酸的性质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硫酸的性质”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 浓硫酸稀释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图 1 实验中,观察到用石蜡固定在铜片下的乒乓球脱落,此现象说明浓硫酸溶于水_____
【任务二】溶液浓度对硫酸化学性质的影响。
(2)图 2 实验中,观察到很快变黑的是滤纸______(填“A”或“B”),由此可知,硫酸溶液的浓度不同,腐蚀性不同。
【任务三】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小组同学按图 3 进行实验。
(3)试管 2 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4)该组同学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试管 3 中不断滴加稀硫酸时 pH 的变化图像如图 4 所示,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5 所示。
①图 4 中 a 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____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
小组同学对试管 4 反应后的物质成分产生了兴趣,继续进行实验。
【提出问题】试管 4 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
(5)猜想一:可能是 K2SO4;猜想二: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三:可能是 K2SO4、H2SO4
【实验与结论】
(6)某同学为验证猜想三,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该反应后溶液滴到湿润的 pH 试纸上,测得 pH=4,她认为猜想三正确。对她的操作方法、测量结果及结论的评价,正确的是 ________________。
A.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小,结论正确B.方法正确,结果偏大,结论不正确
C.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大,结论正确D.方法正确,结果偏小,结论不正确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1】某小组同学在进行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没看到明显现象,因而无法判断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于是他们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提出猜想,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猜想与假设】
(1)猜想Ⅰ:只有CaCl2
猜想Ⅱ:有___________
猜想Ⅲ:有CaCl2、Ca(OH)2
猜想Ⅳ:有CaCl2、Ca(OH)2、HCl。
经过讨论,同学们直接得出猜想___________是不正确的,理由是___________
【设计与实验】
(2)为了验证其余哪种猜想是正确的,同学们又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不变色猜想③不正确
步骤二:再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有气泡产生猜想___________正确

【反思与拓展】
(3)还可以用下列哪些物质来证明上述猜想是正确的___________。
A.石蕊溶液B.Na2CO3C.CuOD.AgNO3
2024-04-15更新 | 16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2】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
探究: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确实能发生反应.
【方案1】测定稀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前后的pH.
测定某NaOH溶液的pH,pH大于7.将一定量的稀盐酸加入该NaOH溶液中,混合均匀后测定其pH,发现pH减小了,但仍然大于7,小组中有的同学认为根据这个测定结果不可以认为稀盐酸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你认为他的理由____.经过讨论后,他们向溶液中又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混合均匀后测定其pH,pH小于7.
结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稀盐酸过量.
【方案2】借助于无色酚酞试液.
【药品仪器】

①取____(选填“A”或“B”)中试剂加入至D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②用胶头滴管向①中溶液滴加稀盐酸,红色消失;
③用F蘸取②中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有白色固体产生.
【思考拓展】
(1)如不使用酸碱指示剂,进一步确认步骤③中的白色固体不是氢氧化钠的方法是:____
(2)探究步骤②中无色溶液中稀盐酸是否过量.
根据上述反应过程中溶液变成无色,不能确定稀盐酸是否过量,兴趣小组同学又分别选取了AgNO3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铁锈粉末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分析并判断:
实验方案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取样,加入适量的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稀盐酸过量
取样,加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稀盐酸过量
取样,加入铁锈粉末
稀盐酸过量
方案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上述设计方案中,不正确的是____(填“①”、“②”或“③”),错误的原因是____
(3)碱与酸反应不一定都无明显现象,写出一个有沉淀生成的中和反应:____.
2017-06-19更新 | 123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3】在家庭劳动中,小南对妈妈用“可乐除铁锈”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对其进行了实验探究。小南将几枚生锈的铁钉放入一定量某品牌的可乐中,观察到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容器底部沉有固体物质。反应停止后,取出铁钉用水清洗,铁钉恢复光亮。
任务一:探究容器底部固体成分
【实验探究1】
(1)取出容器底部沉有固体物质,用水清洗后干燥,分成两份备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①用磁铁靠近其中一份固体固体物质______(填“不能”或“能”)被吸引固体物质中不含铁单质。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C和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往①中固体中加入足量20%的盐酸固体部分溶解,有少量黑色物质残留,溶液变成黄色

任务二:探究溶液中逸出气体成分
【猜想假设】气体中除了可乐本身含有的外,可能还有
【查阅资料】①可以还原CuO,生成Cu和
②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遇水变蓝。
【实验探究2】将逸出气体依次通过如图的组合装置。
(2)A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
(3)实验过程中观察到______现象,证明逸出气体中含有氢气。
任务三:探究反应停止的原因

【查阅资料】3%的稀盐酸pH约为l,某品牌可乐的pH值为3.39。
【提出问题】铁钉表面已变光亮,而容器底部有大量固体剩余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假设】①可乐太少,酸性物质已消耗完。
②剩余溶液中酸性物质浓度低与固体反应速率太慢。
【实验探究3】
(4)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______(填操作和现象)则猜想①不成立。
【实验探究4】取另一份固体物质放入3%的稀盐酸中,振荡,观察固体溶解,溶液变成黄色。
【实验结论】猜想②成立。
(5)学以致用:小南认为铁制品生锈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为了防止铁制品锈蚀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有______(答一点)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