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物质的化学变化 >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 质量守恒定律 > 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9 题号:19234119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从而确定甲烷的元素组成,请你参与: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无水CuSO4遇水变蓝。
【实验探究】将甲烷在一定量的纯净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列装置,进行验证:
   

(1)

把甲烷燃烧产

物通入装置中

观察到A中白色固体变蓝色

说明有水生成,推理甲烷中一定含

______元素

(2)

观察到B、E中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D中______

由此说明有______生成,推理甲

烷中一定含有______元素,D中

化学方程式:______

【实验反思】A、B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______。实验中用纯净氧气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______
【反思与交流】燃气热水器必须安装在浴室外非密闭空间的原因是______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1】金属钠投入到NH4Cl溶液中,钠浮在液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并生成大量气体。为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1)猜想气体可能是HCl、NH3、H2中的一种或几种,作此猜想的理论依据是______
(2)实验甲同学为判断气体成分,查阅资料得知:2NH3+3CuO3Cu+N2+3H2O。于是设计了如下图实验装置:

(3)现象与结论:A中观察到酚酞试剂变红色,证明有______;B中玻璃管内观察到固体表面由黑色变红色,证明有______
(4)实验反思:①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
②乙同学认为甲的设计不能确定是否含有HCl,于是他将气体通入酸化的______溶液中,无白色沉淀产生,则该气体中______HCl(填“有”或“无”)。
③写出Na与NH4Cl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020-06-07更新 | 26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教材中“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如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3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强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实验过程】
(1)如图2,将漏斗斜插入蜡烛焰心时,观察到漏斗内产生白烟,再将燃着的火柴放在漏斗尖嘴处,逸出的白烟燃烧并产生了火焰,据此判断白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填“石蜡蒸气”、“一氧化碳”或“石蜡固体”)。
(2)如图3,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一支点燃的小蜡烛,在烧杯内靠近顶部的位置了适量的硫酸铜粉末和澄清石灰水。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并观察到硫酸铜粉末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根据实验现象,结合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发生改变,则可以推断石蜡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拓展探究】
(3)同学们为了进一步测定蜡烛中各元素的质量关系,继续进行了下列探究:
称量的蜡烛,在检查完装置气密性并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后,通入足量的氧气让蜡烛完全燃烧,最终收集到二氧化碳和水。通过计算可知蜡烛中______(填“含”或“不含”)氧元素,且通过计算可知这种蜡烛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小数点后保留1位数字)。
2023-11-26更新 | 25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3】小雨同学将一块薄铜片加入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很长时间都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之后他向此试管中加入硝酸钾溶液,发现薄铜片逐渐变小,其表面有气泡产生,该气体到试管口后,由无色变成红棕色,最后铜片完全消失。溶液变成蓝色。
【提出问题】铜和什么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小雨认为此气体可能是氢气、氧气、氮气、一氧化氮和氨气中的一种,作出此猜想的依据是______
【查阅资料】小雨通过查阅资料付知:
①银、铜等不活泼金属会与稀硝酸反应;
②NO是一种无色气体,与空气接触后跟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
由此得出此气体是______,原因是______
【进行实验】小雨同学为了验证铜和什么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现象】试管①②中薄铜片不溶解,无明显现象;试管③中薄铜片溶解,溶液变成蓝色,且有无色气体产生,气体到试管口后变成红棕色。
【实验结论】铜会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反思与交流】
(1)铜在含有H2SO4和KNO3的溶液中反应,说明此溶液中含有HNO3,理由是溶液中的离子有______
(2)根据铜在含有H2SO4和KNO3的溶液中反应的现象推理,把银粉加入HCl和NaNO3混合溶液中,所产生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2023-06-04更新 | 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