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物质的化学变化 >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 化学方程式 >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题型:实验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39 题号:20395983
氨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与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尿素【】,同时生成水。
【资料】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
探究一:氨气制备
   
(1)写出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
(2)实验室常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在常温下制取氨气,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可选择图1中______(填字母)。某同学用图2中G装置收集氨气,应该从______(填“a”或“b”)通入,实验时还需在装置G后接装置H吸收多余氨气,其中倒置漏斗的作用是______
探究二:二氧化碳制备
(3)实验室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常选择图1中的装置C,相对装置B,优点是______。下列装置中与装置C优点相同的是______
   
高锰酸钾与草酸反应也可以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某化学小组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酸性高锰酸钾与草酸的反应,记录以下实验数据:
实验编号实验温度试管中所加试剂及用量/mL溶液褪色所需时间/min
溶液稀溶液溶液
253.02.02.03.01.5
252.03.02.03.02.7
502.0V2.03.01.0
(4)V=______
(5)由实验①②可知,______(填字母)。
A.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B.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浓度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6)为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应选择______(填实验编号)。
探究三:合成氨气
(7)如图为某特定条件下,不同水碳比和温度影响转化率变化的趋势曲线。为了提高产率,提高二氧化碳的转化率,最优的反应条件应该是_______。
   
A.
B.
C.

相似题推荐

【推荐1】为粗略测定空气中SO2的含量,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资料】
①室温下,碘的溶解度为0.029g。
②我国空气质量标准中SO2浓度限值(mg/m3)如下表。
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
1≤0.15≤0.500 ≤0.70
③SO2+I2+2H2O=H2SO4+2HI。
④SO2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实验步骤】
①检查气密性;②向C装置中加入1.0 mL溶质质量分数为1.27×10-6g/mL的碘水(ρ≈1.0g/mL),滴入2~3滴淀粉溶液;③打开弹簧夹____(填“a”或“b”),关闭另一个弹簧夹,抽拉注射器吸取500 mL空气,再开、闭相应弹簧夹,缓缓推气体进入C装置,重复上述操作多次。当C中溶液颜色____时,停止推动注射器的活塞;④实验数据处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完善步骤③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____,若____,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3)实验时,C装置中原有蒸馏水对实验有无影响?____(填“有影响”或“无影响”);在下列因素中,会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____
A.推动注射器活塞速率太快
B. 长期放置的碘水溶质质量分数低于1.27×10-6g/mL
C. 抽取空气时,未抽满500 mL
(4)以下试剂可以代替C装置中碘的淀粉溶液的是____。
A.NaOH溶液B.酸性KMnO4溶液C.蒸馏水D.酚酞试液

(5)工业上吸收SO2常用足量氨水(用NH3·H2O表示),生成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16的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还可用石灰乳[Ca(OH)2悬浊液]吸收SO2获得副产品石膏,请补充完整该反应方程式:2SO2+O2+2Ca(OH)2+2H2O=2___
(6)该小组在同一地点进行了3次实验,推动活塞次数记录如下表(每次抽气为500 mL)。进行3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综合3次实验数据分析:该测定地点的空气质量属于____级标准(写出计算过程)。
实验序号123
推动次数192021
2016-11-28更新 | 506次组卷
实验题 | 较难 (0.4)
【推荐2】甲同学利用如图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证。

(1)打开K,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装置Ⅲ中烧杯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
(2)关闭K,装置Ⅰ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装置Ⅰ的优点是_________
(3)将插入澄清石灰水的管子的下端改成具有多孔的球泡,有利于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乙同学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为说明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应该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可重复选用)。

①从b端通氮气          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从a端通二氧化碳     ④将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2018-06-02更新 | 265次组卷
【推荐3】将过量的Na2CO3溶液滴入到一定量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固体。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蓝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定性探究,得知其为Cu(OH)2和CuCO3的混合物。
(1)蓝色固体中含有CuCO3,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蓝色固体中含有Cu(OH)2,原因是:Na2CO3溶液呈_______性(选填“酸”、“中”或“碱”)。
(2)已知:Cu(OH)2的分解温度为66℃~68℃,CuCO3的分解温度为200℃~220℃,且各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设蓝色固体的组成为aCu(OH)2·bCuCO3,该小组同学用热分析仪对固体进行热分解,获得相关数据,绘成固体质量变化与分解温度的关系如图。
   
①写出C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根据如图计算出a:b的值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③D点对应纵坐标的值为_______
2023-04-26更新 | 18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