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身边的化学物质 > 空气 > 空气的组成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过程
题型:实验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2 题号:20786142
以下是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遇到的三个实验,请按要求填空。

(1)用图1所示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气球的作用除了使装置密闭之外,还可以_______。所用的红磷的量_______(“必须”或“不用”)是足量。
(2)图2所示实验中,小明查阅大量资料后,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混合进行实验,他的理由是_______;在试管①内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体现了木炭具有_______性。
(3)图3所示实验中,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烧瓶中放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迅速塞上单孔橡皮塞,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这体现了木炭具有_______性。

相似题推荐

实验题 | 适中 (0.65)
解题方法
【推荐1】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多组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甲同学设计图1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被倒吸入集气瓶中,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设计图2装置进行实验。与图1相比较,他用硫粉代替了红磷,并增加了滴管,滴管内吸有足量的氢氧化钠浓溶液,可以完全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则实验过程中乙同学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设计图3装置进行实验。该同学在“金属梯”的每一步的凹处放置一颗用滤纸吸干水后的白磷,用放大镜聚太阳光于靠近水面的一步“金属梯”处的白磷上。该设计方案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 ,此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
2016-11-28更新 | 109次组卷
实验题 | 适中 (0.65)
名校
解题方法
【推荐2】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

(1)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按图1装置进行实验:将燃烧匙中的过量的红磷点燃后放入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水能进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______
(3)关于该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C.该实验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4)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如图1)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如图2)(选用容积为45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图1、图2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a.正式开始图2实验前,该小组同学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从20mL刻度推至15mL刻度,然后松开活塞,观察活塞回到20mL处,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b.图2实验其它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点燃酒精灯。
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2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
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序号)。
c.图2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栘到约为______mL刻度处才停止。
d.对比图1实验,你认为图2实验有何优点?______(回答一点即可)。
2021-09-22更新 | 205次组卷
【推荐3】为探究空气的组成,小明用图A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时,取下橡胶塞,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旋紧橡胶塞,这时看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又设计了如图B所示的改进装置(提示:白磷和红磷的燃烧现象相同),其优点是 ________ (只需写1点)。从理论上分析,玻璃管内液面最终将上升至 _____ 处(填“1”、“2”、“3”或“4”),但实测结果液面往往偏低,其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2条)。
(3)从课本镁条燃烧实验小明得到启发,于是他用镁代替红磷,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气瓶,实验完毕,冷却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远大于总容积的1/5。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28更新 | 3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