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物质构成的奥秘 > 构成物质的微粒 > 分子 > 物质的微粒性 > 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
题型:选择题-单选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7 题号:21615840
从宏观、微观相联系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化学学科特有的“科学思维”之一。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能分解
B.金刚石很硬,石墨很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地运动且间隔发生改变
D.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

相似题推荐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下列实验操作的现象及相应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小烧杯A中装有蒸馏水(滴有数滴酚酞),B中装有浓氨水
一段时间后,A中溶液变蓝色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将螺旋状细铁丝灼烧红热后,立即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瓶底部有少量水)细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瓶底有黑色固体物质生成铁与氧气反应生成了Fe2O3
C
将一段光亮铜片装在敞口的试管中,用酒精灯火焰加热试管一段时间铜片变黑Cu与O2反应生成了CuO
D往集满CO2的软质矿泉水瓶里注入约1/3瓶蒸馏水,立即旋紧瓶盖,充分振荡矿泉水瓶不变瘪CO2与水不反应
A.AB.BC.CD.D
2018-09-29更新 | 133次组卷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 (0.65)
名校
解题方法
【推荐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温度升高微粒变大
B.金刚石很硬石墨很软是因为构成两者的原子种类不同
C.NaCl由NaCl离子构成
D.水蒸发过程中,水分子的间隔变大
2022-11-18更新 | 66次组卷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如图所示实验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B.   铜片表面出现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说明铜比银活泼
C.   下方燃着的小木条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D.   抽掉玻璃板后,两瓶内气体颜色发生变化,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021-08-04更新 | 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