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物质的化学变化 >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 化学方程式 >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 题号:22775271
趣小组在做“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探究一】铁丝燃烧是否需要纯氧
【实验内容】取长短相同,直径均为0.38mm的铁丝,分别在体积分数为90%,70%,60%,55%的中实验。
【实验现象】
氧气含量90%70%60%55%
实验现象燃烧剧烈、燃烧时间长,效果好燃烧比90%弱,燃烧时间短,实验成功燃烧比70%弱,燃烧时间更短,实验成功难以燃烧,只是发红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实验中所用的不同体积分数的氧气可用______收集(填“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3)若用如图装置收集一瓶(150mL)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60%的气体,方法是在150mL集气瓶里装满水,塞紧橡胶塞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通入氧气,把瓶里的水排入量筒,当量筒内的水达到设定的体积后立即关闭活塞a,然后打开活塞b通入空气,把瓶里的水全部排入量筒,则停止通入氧气时量筒内水的体积约为______(填字母)(提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5)。

A.25mLB.40mLC.60mLD.75mL

【探究二】铁丝在纯氧中燃烧

(4)小组同学按上图实验时,集气瓶中放水的目的是______
(5)某同学只发现“铁丝”红热一下后,就没有观察到其他现象,他分析可能是氧气浓度不够,我认为还可能的一个原因是______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1】秦思发现某品牌自热食品发热包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铝粉、碳酸钠和少量氢氧化钠等,对其发热原理产生兴趣。于是,他与小组同学合作,进行下列实验活动。

【假设与实验】
(1)根据加热包遇到一定量的冷水后放出大量热的事实,结合所学知识,秦思假设该发热包的热量来源于氧化钙与水的反应,利用实验室中的氧化钙进行实验A,观察到___________,放出大量热。秦思认为自己的假设正确。
【质疑与假设】根据加热包遇规定量的冷水后能稳定供热15~20分钟,而氧化钙遇水的放热过程却剧烈且短暂的事实,石建质疑秦思的实验结论,提出新的假设:发热包中的其他成分也能发生化学变化产生能量,实现稳定、持续放热。
【实验与结论】
(2)根据“勿在封闭空间使用”和“远离明火”的操作提示,小组同学通过网络搜索,获取到铝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的信息,进行实验B,将___________置于试管口,发出爆鸣声。据此,确定发热包中的铝粉、氢氧化钠遇水能发生化学反应并能稳定、持续放热,请补充并配平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偏铝酸钠)+___________

【证据与解释】
(3)发热包中的碳酸钠有什么作用?联系A、B两个实验,裘臻认为Na2CO3能与实验A的生成物反应转化为NaOH,持续发生B中的反应进而持久产热。为了证明加入规定量的冷水后,加热包内的碳酸钠与实验A的生成物发生了化学反应,小组同学进行实验C确定了反应后发热包的固体中有较多的氢氧化钙。小组同学继续实验并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液体于试管b中,加入___________无明显现象溶液中无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碳酸钠与实验A的生成物发生了化学反应。

【分析与交流】
(4)根据发生的化学反应及过程中溶液pH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D,小组同学又讨论并确定了对使用后的发热包及产生废液的处理方法,对该废液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

【总结与评价】
(5)经历上述过程,可以总结出在利用化学反应为生活提供便利时需考虑的因素有_________(写一条)。老师对同学们多角度分析、解决真实性问题,在应用中形成对化学变化的系统认识的能力与品格给予了高度评价!
2024-04-11更新 | 28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2】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右下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70%。

(1)如图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写出镁条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______%。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有氮气。
【发现问题】氮气是怎样减少的呢?
【假设】氮气(在高温条件下)与瓶内的物质反应而减少。
【查阅资料】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产物为氮化镁(Mg3N2)固体。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
(3)通过以上知识你对燃烧有了新的认识:______
(4)通过以上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认为要测定“空气中的氧气的体积分数”不能用镁条,你若是该小组的成员,如何改进能使该实验成功呢?______
2021-03-25更新 | 22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3】酸在工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特别广泛,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盐酸和硫酸。化学兴趣小组对酸的相关性质展开了如下项目式探究:
【任务一】:初始盐酸和硫酸
(1)某瓶酸溶液由于标签被腐蚀,无法看清药品名称和化学式。根据残留的部分信息可以判断出该酸为:(写出化学式)_______

【任务二】:探究酸的共性
实验①:小组同学用紫茄子皮自制了酸碱指示剂,滴加至盐酸和硫酸中都能变成桃红色。
实验②:分别将大小相同的金属铝、锌、铁放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硫酸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结果发现铝表面开始时并没有气泡产生。
实验③:向某固体滴加足量稀盐酸溶液,产生大量气泡。
(2)盐酸、硫酸都能使指示剂变色的本质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_______(写出离子符号)。
(3)写出铁与稀硫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铝和稀硫酸反应为什么刚开始没有气泡产生?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任务三】:再探盐酸和硫酸
盐酸和硫酸中酸根离子不同,与其它物质反应,也可体现酸的个性。
【进行实验】:同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用滴定管分别向Ba(OH)2溶液中匀速滴加稀盐酸和稀硫酸,观察现象并绘制出电导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查阅资料】
1.电导率传感器可通过电脑软件记录溶液中导电情况。
2.电导率与溶液中离子浓度有关。
【进行实验】
(4)向Ba(OH)2溶液中匀速滴加稀盐酸,并绘制出曲线1,其中曲线1点M处烧杯中溶液溶质有(写化学式)_______。曲线2表示的是向Ba(OH)2溶液中匀速滴加稀硫酸时溶液的导电性的变化情况。
(5)根据该实验,下列所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溶液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强
B.N点和Q点是中和反应的结束点
C.随着酸的不断增加,电导率最终趋近于稳定值
D.往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盐酸和硫酸溶液时现象相同
2023-12-30更新 | 9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