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身边的化学物质 > 生活中常见化合物 > 中和反应 > 溶液的酸碱性和pH > 溶液酸碱性及pH相关关系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58 题号:22805301
已知可燃物在O2燃烧,O2的作用是助燃剂,除O2外 ,CO2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作助燃剂。某校化学学习小组对Na在CO2中反应的产物进行探究。
(1)I【提出猜想】1 产物是Na2O和C
2 产物是___________和C
3 产物是Na2O、Na2CO3和C
Ⅱ【查阅资料】1.Mg在CO2中燃烧的产物是MgO和C;
2.Na2O遇H2O 迅速反应生成NaOH,Na2O与CO2反应生成Na₂CO3
II【实验探究】
(2)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表:
操作现象结论

步骤1.点燃金属钠;反应后加水溶解、过滤

剧烈反应,现象如图


金属Na能在CO2中燃烧

步骤2.取滤液于试管,滴加试剂,监测溶液pH值的变化
①试管中产生白色沉淀

产物中有
产物中无________
步骤3.取步骤1中产生的黑色固体,点燃,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产物中有C

(3)IV【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现象,你认为猜想___________正确(填序号),Na在C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V【反思拓展】
(4)通过本实验探究,你认为燃烧是否一定要有氧气 ___________(填“是”或者“否”)。
VI【学以致用】
(5)某校化学试剂保管室(有钠、钾、镁等活泼金属单质)失火,你作为化学爱好者,建议消防员最好选用以下哪种物质灭火___________
A.干燥的河沙B.二氧化碳灭火器C.干粉灭火器D.高压水枪中的水

相似题推荐

【推荐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酸、碱和盐的性质进行探究,实验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猜想】
(1)实验一反应后成分的确定
猜想一:氯化钙。猜想二:氯化钙与氯化氢。猜想三 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 取实验一反应后的溶液于烧杯,将实验二的溶液实验二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逐滴滴入烧杯中,用传感器测定滴加过程中溶液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实验结论】
(2)分析数据,可以确定猜想 ______ 成立。
(3)点后曲线平缓阶段,b点溶液中的溶质___________
(4)点时,溶液呈 ______ 色。说明将反应一中所有钙离子除去,所需溶液的体积 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023-06-27更新 | 92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2】对于现象不明显的化学反应,实验设计中常通过放大、转化等方式使化学反应现象显现出来,更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测定,实现反应过程的“可视化”。
【实验探究1】证明稀盐酸与NaOH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
方案一:将盐酸滴入NaOH溶液的过程中,用pH传感器探究反应过程。当pH≤7即可确定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测得其图像如图所示。

(1)b点表示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
(2)强调“pH≤7时”而不是“pH减小”作为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
方案二:向盛有10mL5%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匀速加入稀盐酸。并用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变化情况,发现温度升高明显
【提出问题】
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混合时,溶液温度升高是否能得出该反应放热的结论?为此,需补做下列两个实验。
(1)向10mL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________,边加边搅拌,并用温度传感器测定实验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2)将实验(1)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替换为同浓度的盐酸,并再次进行实验。实验所得图像分别如图1、图2:

由图可知,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均______(填“放热”或“吸热”),但它们稀释时温度的变化量远_____(填“大于”或“小于”)两溶液混合时温度的变化量。
【实验结论】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实验探究2】用电导率传感器测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电导率变化(如图)。

【查阅资料】
①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能反映离子浓度大小。
②相同温度下同种溶液电导率越大离子浓度越大。
【分析与讨论】
(1)AB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
(2)如图表示该反应过程中烧杯中不同时间点的微观粒子示意图,按时间先后排列的顺序为______(填字母)。

【实验探究3】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测定
课外活动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将稀盐酸滴入20mL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中,溶液的温度和pH随稀盐酸体积(V)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1)通过该实验给出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进行该实验时环境温度约为22-23℃
b.溶液由碱性转变为中性,再转变为酸性且酸性不断减弱
c.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转化为热能
(2)计算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1位小数,假设几种溶液密度均约为1g/mL)。
2022-04-28更新 | 437次组卷
【推荐3】学习小组在进行镁带与酸反应的实验时,发现足量镁带与稀盐酸反应后出现了灰白色沉淀,而与稀硫酸反应后,未有此现象,化学小组对这一异常现象开展探究。
【探究一】:探究灰白色沉淀中是否含有过量的镁或反应生成的氯化镁。
(1)①取灰白色固体样品,加入______,无气泡产生,灰白色固体不含镁。
②取等质量的灰白色固体和 MgCl2晶体分别放入同温、等量水中,灰白色固体不溶解而 MgCl2晶体全部______,灰白色固体不含 MgCl2
【探究二】:探究灰白色固体产生的原因。

用如图 1 所示装置(平底烧瓶已固定)分别进行镁带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实验,其中镁带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现象如表所示。
足量镁带和稀盐酸反应的实验现象:
时间/min246812161820放置过夜
溶液 pH5.87.48.08.69.39.810.010.010.2
实验现象大量气泡、无沉淀生成镁带慢慢溶解,气泡量减少,烧杯底部灰白色沉淀逐渐增加
(2)实验时,使镁条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操作是______
(3)根据实验现象推测:①产生灰白色沉淀需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条件;②灰白色沉淀产生和______(填离子符号)有关。
(4)为证实灰白色沉淀中含有 ,小赵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过滤,取少量灰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稀硝酸使其完全溶解,继续滴加______,出现白色沉淀,他得出结论:灰白色沉淀中含有
【结论】: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灰白色沉淀与溶液中的氯离子有关。
(5)图 2 是两个实验反应过程中烧瓶内压强的变化情况。根据图示可得出:实验中盐酸生成的氢气体积______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体积(填“>、=、<”);反应结束后,烧瓶内压强减少的原因是______
(6)资料显示:灰白色沉淀为碱式氯化镁,它存在多种组成,受热后分解生成 MgO、H2O 和 HCl,为进一步探究灰白色沉淀 Mg2(OH)xCly • nH2O 组成,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组装仪器,______
②取 20.65g Mg2(OH)xCly • nH2O 于 A 中,按图示装入其他药品(均足量);
③打开止水夹,缓缓通入一段时间 N2后,关闭止水夹;
④称量 C 质量并记录数据为 120.0 g;
⑤点燃酒精灯加热至 A 中固体完全分解,继续通入一段时间 N2
⑥称量 C 质量并记录数据为 123.65 g,称量 A 中残留固体质量并记录数据为 8.0 g;
⑦数据处理。

【交流讨论】
(7)步骤 5 通 N2的目的是______
(8)D 的作用是______
(9)根据计算结果,请完整写出该碱式氯化镁的化学式______
2022-07-04更新 | 1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