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身边的化学物质 > 溶液 > 溶液的形成 > 乳化现象与结晶现象 > 结晶分离混合物
题型:填空与简答-简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90 题号:8404661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_____℃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采用_____方法提纯甲。
(3)t1℃时,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甲溶液,需要甲物质的质量为_____g。
(4)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5)t1℃时,将15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

相似题推荐

填空与简答-填空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来源

(1)P点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时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_________ (写出一种)
(3)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 ____________ 的方法提纯甲 。
(4)30℃时,将40g甲物质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若将烧杯内物质升温到50℃(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变化的是 _____ (选填A、B、C、D)
A、溶剂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C、溶质的质量分数D、以上都不变
2016-12-10更新 | 188次组卷
填空与简答-填空题 | 适中 (0.65)
解题方法
【推荐2】宋朝时期,将卤水(含氯化钠,以及少量的硫酸钠、硫酸镁等溶液)通过晒或煮的方式进行制盐。部分物质的溶解度数据如下:
温度(℃)010203040
溶解度(g/100g水)氯化钠35.735.83636.336.6
硫酸钠4.99.119.540.848.8
硫酸镁2227.733.539.344.5

(1)卤水制取。可以将海水引入到覆盖有茅草的卤坑上,茅草可以将不溶于水的泥沙除去,该方法类似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______(填写操作名称),“茅草”类似于该操作中的______(填写用品名称)。
(2)卤水浓缩。卤水浓度越高,溶液的密度越大。
晒盐通过自然界的风吹日晒得到食盐晶体,该结晶方法称为______。加热熬制卤水达到一定浓度时,采用一些方法将卤水冷却,进行这样的操作目的是______
(3)浓度检验。为检验卤水的浓度是否达到熬盐要求,往卤水中投入石莲子(一种植物种子),通过石莲子的沉浮确定溶液的浓度。
为验证该方法进行如下实验:
Ⅰ、常温下,配制氯化钠溶液
烧杯编号123456
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17.0%19.0%21.0%23.0%25.0%27.0%
若要配制25%的溶液100g,需要氯化钠______g;有同学认为27%的溶液是不能配制的,理由是______
Ⅱ、投入石莲子,进行实验
在编号1~5的溶液中,各投入5枚石莲子,观察到编号“4”中石莲子上浮。产生相同现象是烧杯编号______
Ⅲ、反思评价
古人采用石莲子进行浓度检验的优点是______
2024-01-09更新 | 103次组卷
填空与简答-填空题 | 适中 (0.65)
【推荐3】(1)下列实验均用到水,其中水仅作为溶剂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配制0.9%的生理盐水       B 生石灰变成熟石灰     C 浓硫酸稀释
(2)如图为KNO3和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_________   t1℃时,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NaCl_____ KNO3(填“>”或“=”或“<”)。
②t2℃时,将15g KNO3固体投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 KNO3________溶液(填“不饱和”或“饱和”)。此时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
(3)工业上将硝酸钾和氯化钠的热混合溶液(两者均已达饱和)冷却至室温,析出晶体。对析出的晶体和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写字母)。
A 剩余溶液一定是KNO3饱和溶液             B 剩余溶液一定是NaCl饱和溶液
C 上述方法可以将两者完全分离            D 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KNO3
2019-10-07更新 | 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