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政治综合库 > 走进社会生活 > 网络生活新空间 > 合理利用网络 >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要求
题型:分析说明题 难度:0.15 引用次数:70 题号:14922730

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国旅游的国人越来越多。但有个别人不注重自己的行为,如:在景点乱扔垃圾、公共场合抽烟、参观时插队、宗教场所嬉戏、遇事大声吵闹,这些行为带来了恶劣的影响。

材料二 中小学生的上网行为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有调查显示,六成以上中小学生,假期生活的一半时间是在家中度过。他们看短视频、刷微博、玩手游,将大量时间用在了电脑互联网和手机网络上。有家长发帖诉苦:“现在回家,孩子都用微信和我讲话了”还有家长反映孩子做网络兼职被骗过数千元。


(1)如何看待材料一中个别国人出国旅游时的这些行为?
(2)你认为我们应怎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中学生?
(3)针对材料二的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中学生应怎样合理利用网络?

相似题推荐

分析说明题 | 困难 (0.1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互联网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只要有网络,家用电器、数码产品、日用品等就能在网上购买;点开手机就可以获取各种最新信息;微信视频让千里之外的朋友实现“面对面”聊天。我们可以在网络上发祝福、抢红包……我们越来越离不开网络。

材料二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民法总则中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应当确保依法取得个人信息,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个人信息。


(1)结合材料一,说明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的认识。
2021-12-14更新 | 24次组卷
分析说明题 | 困难 (0.15)
【推荐2】【增强法治观念,理性网络购物】

2024年2月24日,国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条例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做了进一步细化。

条例摘录(部分)
第九条   经营者应当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真实、全面地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相关信息,不得通过虚构经营者资质、资格或者所获荣誉,虚构商品或者服务交易信息、经营数据,篡改、编造、隐匿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第十四条   经营者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依法履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义务。
第十九条   未经消费者确认,经营者不得拒绝无理由退货。消费者无理由退货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不得利用无理由退货规则损害经营者和其他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组织、协调、督促有关行政部门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职责,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法治化水平。
第四十八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本条例有关规定,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1)从上述条例摘录中,你能解读出哪些法律信息?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9.15亿人,绿色消费、国货“潮品”等成为消费的新增长点。围绕网络购物话题,认真学习《条例》后,两位同学发表看法:

小刚同学:互联网改变我们的生活,网购既便利又安全。

小文同学:网上购物陷阱多,买买买时要谨慎。

(2)请结合两位同学的看法,谈谈你对网购的理解。
2024-05-31更新 | 52次组卷
分析说明题 | 困难 (0.1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网上预约挂号、病历实现多家医院网络共享,患者不用再做不必要的重复检查:网上订餐……就算上菜市场买一根葱,也可扫一扫支付。如今,许多人只需一部手机就可以满足各种生活需求。

材料二   61日,吴某开车途经某地,发现前面因发洪水堵车,便用手机拍视频,边拍边虚构事实称前方是因交通事故堵车,并已有人员伤亡。吴某利用本人微信发到微信某群内(群内人数13人)。经交警大队核实,该地并未发生交通事故,视频系谣言。吴某因涉嫌散布谣言被依法行政拘留。


(1)材料一说明网络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2)你认为发布网络信息应遵循的准则是什么?结合材料二,说说法律和互联网生活之间有何关系。
(3)上述材料及问题的探究,对于青少年正确参与网络生活有何启示?
2022-03-25更新 | 9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