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政治综合库 > 富强与创新 > 创新驱动发展 > 创新永无止境 >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
题型:分析说明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90 题号:17122707
飞天梦想,中国精神

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延续千年。小闽对我国的航天事业十分关注,2021年10月15日晚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意味着中国走在全球太空探索前沿,小闽想为同学们宣传中国的航天事业,于是他制作了以下三个展板:

材料一   中国航天创新之路

中国载人航天之路是一条建立在完全独立自主基础上的自主创新道路。广大科技工作者勤于探索、勇于创新,攻克了许多宇航界公认的尖端课题,不仅获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而且形成了一套符合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要求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展示了中国航天人卓越的攻关能力和创新能力。

材料二   这些年,中国航天员队伍接续飞行,一次次代我们为国出征、触摸浩瀚宇宙,一次次在太空中飞出中国高度、刻下中国足迹。他们的背后,站立着无数矢志奋斗、默默坚守的科研人员。这些忠诚和担当,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不断书写着建设航天强国的新篇章。

材料三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成功,是靠一代代航天人的汗水和泪水换回来的,是靠全国100多个行业、3000多个单位、几十万科技大军团结协作干出来的。“我们有幸成了踩路石,不管春露秋霜,无论冬来夏往。因为石子的承受,才有了人走的路,相伴着人生辉煌……”一位航天人如此深情地写道。


(1)根据材料一,中国航天的创新之路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有什么启示?
(2)阅读材料二与材料三,说一说传承载人航天精神的意义。
(3)谈一谈青少年如何弘扬和践行载人航天精神?

相似题推荐

分析说明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   从1949年到2019年,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70年前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中国变成了现在活力四射、繁荣富强的中国。以前的小渔村现在变成了大都市;复兴号奔驰大地,港珠澳大桥跨越沧海,长征5号B首飞成功,5G技术跻身世界前沿;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连续多年对世界的贡献率达到30%,中国昂首进入新时代!新的时代里,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有风狂雨疾的时刻,但我们从未懈怠,从不退缩,依将砥砺前行!


(1)材料一中的划线部分得益于我国实施的哪些基本国策或发展战略?读完这段材料,你有何感想?

材料二   中国永远不会忘记―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国际社会对中国提供的政治支持和物资捐助。面对疫情在全球爆发的严唆形势,在国内依然抗疫的情况下,中国尽力向遭受疫情的国家伸出援助之手。截至到目前,中国已与全球180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分享 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向世卫组织提供2000万美元捐款;同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举行专家视频会议;向12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口罩、防护服、核酸检测试剂、呼吸机等物资援助。中国的援助赢得广泛国际赞誉。


(2)材料二展示了怎样的“中国态度”?
(3)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概括出“文本一”与材料二的关系。
2021-10-05更新 | 91次组卷
分析说明题 | 较难 (0.4)

【推荐2】新华社北京724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的要求。


(1)国家实施“双减”政策表明了什么?
(2)我国为什么实施“双减”政策?
(3)我们初中学生应如何适应这一变化?
2022-08-27更新 | 23次组卷
分析说明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我们必须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ˈ的突破。”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指明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科研要提升原始创新能力,鼓励科研人员做中国原创的、自主的科研。


根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材料一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2)材料二中,为什么习近平反复强调要提升“从0到1”的创新能力?
(3)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贡献?
2022-10-15更新 | 2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