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政治综合库 > 走进法治天地 > 法律在我们身边 > 法律保障生活 > 法律的特征
题型:综合探究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 题号:18236460
根据漫画和材料情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放纵必酿祸,生命价更高;若无敬畏心,二者兼可抛。”结合材料认真观察漫画回答

(1)上面漫画中人物存在什么共同问题?
(2)针对这一共同问题,请对他们提出两点忠告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体现法律哪一特征__________________。
(4)践行平等给我们哪些启发?

相似题推荐

综合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   2021年11月23日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河北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该条例为人们出行保驾护航。

2022年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该法是遏制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的新兴领域立法,将着力守护好百姓的“钱袋子”。


(1)说说上述材料体现的法律特征。

材料二   2022年5月1日,《河北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数据显示,2022年5至10月,全省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一般交通事故发生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0.5%、8.8%,交通秩序明显好转。


(2)《河北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的施行与数据显示的结果有什么联系?

有网友表示:在上下学时段,市区道路上有不少骑电动车的中学生。其中的一些骑着电动车的学生或骑得飞快,或塞着耳机听歌,或逆向行驶,或横穿马路,或违规带人,甚至互相搭着肩膀骑行……

相关链接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二条明确规定: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驾驶电动自行车必须年满16周岁。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为避免上述现象,请从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角度中任选两种保护,提出具体建议。
(4)结合上述材料及问题,概括法律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023-09-03更新 | 61次组卷
综合探究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在社会转型时期,传统的道德规范部分失灵而新的社会规范尚未完全确立,导致在一些公共空间出现“道德蹂躏”现象。近期公共场所屡屡发生“任性”行为:周某某乘坐高铁公然“霸座”,无理取闹;安徽合肥女子以等丈夫为名,用身体强行阻挡高铁车门关闭;重庆万州乘客与司机争执互殴致使公交车坠江;尹某肆意在微博发布侮辱四川救火英雄言论……此类“任性”行为不胜枚举,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网友 1:这些事虽发生在很少的人身上,但是它却让我们整个的社会觉得脸上无光,为什么?事情虽小,但是涉及到的是很大的话题,就是这些人不知道对别人的尊重,是时候需要加强道德教育了!

网友 2:我们都理解迟到了会耽误自己的时间,麻烦。但是她这样做,一整列车的人都因此误点啊,为什么不直接拘留?

网友 3:不守规则、戾气横生,互殴对骂、害人害己。方向盘上有人命!第一,不跟行进中的司机吵架,这是公共安全的底线;第二,司机不开情绪车,这是职业操守的底线。重庆公交坠江事件,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人为之灾。司法再不出手,恐人人自危。

网友 4: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英雄已逝,岂容诋毁。必须严惩不贷,人必须要有良知,必须对自己的主行负责。


某班同学准备围绕解决公民“任性”行为,进行一场辩论赛,请运用你的经验,任选正方或反方,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辩论词。(注:一辩的主要任务是开篇立论,简明扼要地阐明本方观点)
正方:解决公民“任性”行为,关键靠法治
反方:解决公民“任性”行为,关键靠道德
2019-06-26更新 | 75次组卷
综合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为了解法治中国建设进程,某校八(1)班组织开展了一次“明德崇法笃行致知”的法治主题班会,让我们一起参与,共同探究。


【数说法律】

党的十九大以来,“天网行动”共追回外逃人员6900人,其中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1962人,追回赃款327.86亿元。查处重大地下钱庄案件5800多起,有效阻遏赃款外流。截至2022年9月“百名红通人员”已有61人归案。


(1)从这些数据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以案说法】

“我是小法官”审判活动正在进行中,请你参与其中。

案例

相关链接

小云的邻居因去疫情高风险区,回家后按当地疫情防控部门及社区要求,居家自我隔离14天,但小云发现该邻居并没有遵守疫情防控要求,经常陪同家人去菜市场买菜。小云决定检举揭发。

对拒绝或者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病人、疑似病人,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2)结合所学知识及相关链接对该案例进行评析。
【守法公民】

增强青少年的法治观念,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平安中国建设的一项源头性、基础性工作,关系亿万家庭的幸福安宁、社会和谐和国家长治久安。


(3)请你完成倡议书的内容。

倡议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在现实中需要全社会共筑社会防线,青少年自身也要有所防范。为此我们青少年需要:______

2023-08-21更新 | 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