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政治综合库 > 走进社会生活 > 网络生活新空间 > 合理利用网络 >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要求
题型:分析说明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30 题号:20305890

2022年6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1)》。

【管理升级控网络】

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腾讯禁止12周岁及以下未成年人在游戏内消费、对55周岁以上实名用户的夜间游戏登录进行人脸识别。
(1)请运用所学知识,说说我们应怎样合理利用网络?

【修订刑法惩犯罪】

近年来,低年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事件不时发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2022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增加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修订刑法的必要性。
(3)刑事责任年龄的调整带给我们未成年人哪些思考?

相似题推荐

分析说明题 | 较易 (0.85)
【推荐1】【做网络生活的主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有人在网上带节奏,误导舆论走向,对持不同观点人群大肆攻击,近年来,网络暴力“按键伤人”事件时有发生;有人在微信朋友圈转发谣言,引发社会恐慌而受到法律制裁;还有人沉迷于短视频不可自拔,给主播打赏,造成财产的损失。


(1)请为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的内容设计一个主题。
(2)有人认为“网络是陷阱,我们青少年要远离网络”,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评析该观点。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青少年如何合理利用网络,做网络生活的主人。
2023-11-25更新 | 9次组卷
分析说明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根据调查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较2018年底提升4.9个百分点。2019年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75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3.1%。初中生上网聊天、使用社交网站查看或回复好友状态的比例,分别比小学生增长31.5和29.8个百分点。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些中学生热衷于网络交往:信息沟通、关系维持、自我展示、娱乐消遣现实中的人际关系有时因此被忽略。

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运用,手机上网对中学生来说已不再是个新鲜词。有些同学上课时,隔几分钟就刷一次微博;晚上就寝,摇个微信躲在被子里和陌生人畅聊;玩游戏、看电子书、在网上吐槽……手机这个美丽的终端让一些同学任意的永远在线。


(1)有人说,互联网是“桥”,促进了人际关系;也有人说,互联网是“墙”;阻碍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互联网究竟是人际交往的“桥”还是“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2)请你结合材料给那些任意的永远在线的同学提几点建议。
2022-11-03更新 | 28次组卷
分析说明题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过去十几年里,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应用到各行各业之中,并带来生产力的大幅提升。不过,在具体实践中,人工智能的应用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人工智能模拟人类语音,方便不法分子提高诈骗水平;基于“深度伪造”的“智能换脸”,让不少名人遭遇名誉权侵犯;自动驾驶技术大规模普及,却难以回答伦理学中的“电车难题”……

材料二   2022年11月17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时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各国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领域的复杂影响日益显现。各国普遍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一旦被误用滥用,可能冲击社会道德规范和现有法律体系,引发严重的伦理问题。加强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已成为摆在各国面前的重要课题。”



(1)请你分析材料一涉及什么违法行为?
(2)人工智能技术被滥用,再一次引起人们对诚信的关注。有人认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诈骗,靠的是真本事,不影响诚信——就算违背了也没关系。”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评析此观点。
(3)请你就预防和打击涉及人工智能的相关违法行为,从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3-02-19更新 | 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