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政治综合库 > 富强与创新 > 踏上强国之路 > 走向共同富裕 > 实现共同富裕
题型:分析说明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7 题号:2291796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化传承】

2024年春节期间,乐山市以市级为引领,联动县区,开展上百项新春文旅活动,包括非遗体验、文艺演出、美食等。市民和游客可以免费体验剪纸、传拓技艺,观看街舞×京剧、皮影戏×动漫等。各区县也组织了迎新春文艺汇演、新春游园会等活动,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如:马边首届妞妞火迎新原创音乐会特色活动;五通桥区硅谷广场14场文艺汇演等,市民和游客可以在乐山市各地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和满满的烟火气!

材料二   【让发展绿起来】

我国实现绿色发展,未来要迈向三个零目标:2025,实现资源消耗零增长”;2035,实现生态占用零赤字”;2050,实现环境污染零排放。近年来,五通桥区也在实施工业强区、城市更新、绿色发展战略,奋力争创全国百强区。

材料三   【改革·创新·富强】某班同学围绕改革创新的话题展开讨论。

情境一:10年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10元增加到36883,人均预期寿命从74.8岁增长到78.2,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10.4亿人。

情境二: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9月黑龙江调研期间,提到一个耳目一新的词汇———“新质生产力。他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情境三:学校开设科技课,聘请科技教师铺导我参加第三十七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现场展示了我为解决学校自行车停车难研发的双层停车架。

情境四:我国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李强总理指出: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乐山是怎样让文化焕发出生命力的?
(2)结合材料二,五通桥区要实现绿色发展,请你向区政府建言献策。
(3)结合材料三,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情境分别给了你什么启示。

相似题推荐

分析说明题 | 较难 (0.4)
【推荐1】【聚焦国家发展】

某中学校团委利用假期组织主题为助力乡村建设,我们在行动的项目式学习活动,对W村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

【发展规划组】

村主任:我们村背靠山,风景优美,海拔较高,夏季最高温度不超过25摄氏度,盛产玉米、核桃、栗子、花椒、荞麦等作物,但由于地处山林,交通不便,有时会出现农产品滞销的情况。对此,村民们都很头疼。

村支书:我们村有不少千年古建筑,但因年久失修、无人管理,损毁严重。还有,近年来,大批村民选择外出打工,原来的有些特色手工作坊已无人经营;一些传统手艺也逐渐消失。

(1)针对两位村官的困惑,请你为W村的发展谋新策,出实招,助力乡村振兴。

【创意设计组】

(2)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W村所在的S县准备主办创新成果展,为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礼,村支书号召村民积极参与。假如你是该村的一员,请你为该村设计体现本地特色的参展作品,并配备解说词。
我的展品是:____
我的解说词:____。
2024-05-12更新 | 51次组卷
分析说明题 | 较难 (0.4)
解题方法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3年初春三月,党的二十大后的首次全国两会召开,中国式现代化,是这次两会上的高频热词,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今天的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经过八年持续努力,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让十四亿多中国人整体迈入现代化,也给世界带来了巨大机遇,今年距“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刚好十年,这10年里,倡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让将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中老铁路让老挝从“陆锁国”变成“陆联国”,斯里兰卡普特拉姆电站点亮了万家灯火,中欧班列迄今已开行6万5千列,是联通亚欧的钢铁驼队。

材料三   “一带一路”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却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抹黑成“债务陷阱”,2023年3月7日,“两会”外交部记者会上,面对相关提问时,外交部长秦刚说:“当今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们比以往更容易‘上热搜’、被围观,但我们手中的麦克风还不够多,音量还不够响,舞台上还有不少‘麦霸’,关于中国的噪音、杂音还不少。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当代中国青年义不容辞。”


(1)结合材料一,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体现了什么道理?
(2)材料二中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哪些影响?
(3)结合材料三,作为新时代青少年,在“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中我们有哪些义不容辞?
2023-04-10更新 | 273次组卷
分析说明题 | 较难 (0.4)
【推荐3】材料一:设置自贸试验区,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规定,争取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权力的重要平台。从近40年的大背景看,中国的对外开放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办特区、扩沿海、入世贸、“育新能、创优势”。其中,第四阶段最显著的标志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加快实施自贸试验区战略。2017年4月1日,豫、辽、浙、鄂、渝、川、陕七个自贸试验区同日正式挂牌。随着第三批自贸试验区成功挂牌,我国自贸试验区已经形成从沿海到中部再到西部的“1+3+7”战略新格局,中国自贸试验区改革进入“雁行阵”模式,冲击国际高标准自由贸易体系。
材料二:2017年4月1日,河南自贸试验区宣布挂牌,正式跻身中国开放第一方阵。“贯通南北、连接东西,‘两体系+一枢纽’”,国家赋予河南自贸试验区战略定位和历史性机遇。这一天必将载入河南发展史册。河南省将自贸试验区建设作为我省国家战略中分量最重的战略,作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带动全省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要求自贸试验区建设服务全局、带动全局。4月5日,河南自贸试验区揭开了未来发展详细路线图,这包括“郑中心、汴文化、洛智造”三大片区。三大片区的目标定位、功能布局、建设思路、产业导向、支持措施等露出真容。同时,与自贸试验区建设相关的十几家省直机构也悉数亮相,为3年后的“河南枢纽”描绘出清晰的发展蓝图和主要抓手。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设立中国自贸试验区说明了哪些道理?
(2)国家赋予河南自贸试验区战略定位和历史性机遇,作为中原儿女我们该做些什么?
2017-08-20更新 | 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