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2年江西省中考历史真题变式题--主观题
全国 九年级 专题练习 2022-08-08 17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中国近代史

一、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真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小宋同学学习中国古代史后,对七个主题单元知识进行了整理,以下是他的学习笔记:

(1)请补全笔记一内容。
(2)请从下列提供的学习内容中选取四个,参照笔记一完成笔记二。
2022-06-20更新 | 630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年江西省中考历史真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2. 读图题。

(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①、②和③所对应的政权名称。
(2)写出②的建立者
(3)写出本册书学过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2021-03-12更新 | 48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名校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及所学,指出材料中①是什么政权。
(2)小历学习了该节内容后,做了以下笔记: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小历的表述是否正确。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2021-09-02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4. 回顾三国两晋南北朝风起云涌的历程。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

材料二


(1)请写出材料一中①和②所对应的政权名称请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名称?再谈谈她的历史作用?
综合题 | 适中(0.65)
5. 读《三国鼎立形势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200年,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战例是;208年,以少胜多,打败了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战例是。
(2)完成下列表格:
综合题 | 适中(0.65)
6. 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回答问题。

(1)请分别写出一个与图一、图二两个时期历史相关的成语。
(2)结合上面地图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和三国鼎立时期在政治上的共同特征。并依据所学知识,说出结束战国、三国鼎立两个时期后建立的政权名称。
综合题 | 适中(0.65)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图1到图2形势变化的时代背景,并简析其变化的意义。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3到图4有什么变化。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这一变化带来的社会进步。
(3)谈谈你对上述材料中两次变化不同点的认识。
综合题 | 适中(0.65)
真题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以“中外历史人物”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以下是他们收集的人物图片所组成的人物图谱:

(1)请从图中任选两位历史人物,分别简述其突出贡献或主要事迹。
(2)请在上面人物图谱中增加两位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只写人名),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弹一星”精神。
2022-06-20更新 | 795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年江西省中考历史真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名校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艰苦的创业年代,那时候岁月困苦,但是人们怀着无比豪情建设社会主义,涌现出一系列可歌可泣的人民英雄,成为激励好几代中国人奋发前行的集体记忆。


(1)被人民称之为“党的好干部”的县委书记是?
(2)小明在总结《火热年代的英雄模范人物》的笔记时写道:战士王进喜乐于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誉为“解放军好战士”。小明的总结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2022-05-09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上述两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总路线?你如何评价这个总路线?
(3)在探索时期,虽然我们遭遇了挫折,但也有不少成就,列举科技方面的成就。(至少两个)
2022-02-20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喜 事。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1)材料反映的是哪一事件?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有失误,有挫折,但也取得了成就。这一时期有许多杰出的人物,其中 “铁人”“党的好干部”分别是谁?
(3)结合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
2022-03-27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江阴市周庄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限时作业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农民拔地主界桩与新中国成立后初期哪一事件有关?其法律依据是什么?这个事件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什么重大影响?
(2)依据图二信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是什么?其改造过程中的创新之举又是什么?
(3)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请写出图三人物的名字,再举一例同时代的英雄模范人物;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
综合题 | 适中(0.65)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摘编自中国自行车协会秘书处《中国自行车行业六十年辉煌成就》等


问题: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自行车发展经历了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第一辆试制车成功制造的原因。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成为“自行车王国”的时代背景。
(4)你认为中国“‘自行车王国’的称号成为历史”是好事还是坏事,或者利弊兼有?说说你的理由。
2021-12-23更新 | 223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天河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某校开展以宣传新中国建设成果为主题的图片展,请你参与,根据下列图片完成展出要求。

【人物篇】如下图图中三位历史人物是20世纪60年代感动中国的英雄楷模。



(1)请你分别指出图一、图二、图三历史人物的姓名并概括他们身上体现出什么样的高尚品质?

【成就篇】实现工业化是全国人民追求的目标。为此,党在不同时期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图4反映哪一历史时期的经济建设成就?图5反映哪一历史时期的经济建设成就?
2022-04-02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练习(月考)历史试题
综合题 | 困难(0.15)
真题
1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美国人口增长相关的历史事件。

材料二   1913-1920年欧洲部分国家的总人口(单位:百万人)

国家1913年1920年
俄国175.1126.6
德国66.942.8
奥匈帝国52.1
法国39.739.0
英国45.644.4

—摘编自【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2)请从材料二中提取一项历史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人口进入了有史以来的第三次加快增长时期。1950-1975年,世界人口增长了15亿,其中12亿在发展中国家。这与发展中国家新独立后政治、经济、社会条件的改善医疗水平的提高有关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50-1975年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人口变化的因素。
2022-06-20更新 | 90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年江西省中考历史真题
综合题 | 较易(0.85)
16. 阅读材料
近代以来,世界重大历史事件都会对人口的流迁和变化带来显著影响,这种现象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60年,英国5万-10万人的城市只有1个,1851年达到13个。1851年,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有7个,曼切斯特已达35万人。18世纪,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到1841年下降为20%,初步实现了城市化。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等欧洲国家已形成了庞大的城市贫民群体,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阶层。

——余伟民主编:《历史》(上海版)

材料二17世纪初,美国的印第安人不到40万人,随着欧洲移民的流入,1780年至1790年人口增长了41%,到1860年,美国人口增加到3144万人。1861-1914年,又有外国移民2710万人移入。

——李仲生:《人口经济学》

材料三据统计:1910年欧洲人口由3.44亿人下降到1920年的3.29亿人,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0.4%

——布鲁克:《世界人口—民族与人口手册》

材料四晚清时期,清政府被迫签订种种不平等条约,包括允许西方在东南沿海招募华工,因为应募者要订立契约,名为“契约华工”,俗称“卖猪仔”、“当苦力”。由此,“下南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参考朱国宏《近代中国大规模的国际迁移:1840—1949》

材料五华为于1987年成立于中国深圳。在20多年的时间里,逐步发展成一家业务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司。公司人数约17万,派往海外的研发人员约7万。

——摘自网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19世纪上半叶英国人口流动的趋势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7-20世纪初美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并简要分析其对美国发展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口减少的直接原因
(4)根据材料四、五及所学知识,指出15世纪推动华侨下南洋的原因。近年华为公司大量外派员工到海外与全球什么趋势有关?
(5)综合以上材料,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综合题 | 适中(0.65)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13-1920年欧洲部分国家的总人口(单位:百万人)

国家1913年1920年
俄国175.1126.6
德国66.942.8
奥匈帝国52.1
法国39.739.0
英国45.644.4

——摘编自【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美国人口增长相关的历史事件。
(2)请从材料二中提取一项历史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022-07-05更新 | 216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27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01期)-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综合题 | 较难(0.4)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从清朝初年的4200多万,到乾隆末年达到了3亿,150多年里人口增长了6倍多,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材料二     


——以上材料摘编自部编版七年级历史教科书


(1)根据材料一,归纳清朝前期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1661--1766年,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清朝前期人口的快速增长会带来什么问题?
2020-09-11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黄冈麻城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19. 近代以来,世界重大历史事件都会对人口的流迁和变化带来显著影响,这种现象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材料一   1500年后世界人口迁移路线图


材料二   1760年,英国5万~10万人的城市只有1个,1851年达到13个。1851年,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有7个,曼彻斯特已达35万人。18世纪,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到1841年下降为20%,初步实现了城市化。

材料三   17世纪初,美国的印第安人不到40万人,随着欧洲移民的流入,1780年至1790年人口增长了41%,到1860年,美国人口增加到3144万人。18611914年,又有外国移民2710万人移入。

——李仲生《人口经济学》


(1)根据材料一,1500年后哪些事件促使世界人口迁移?人口迁移对美洲和非洲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18~19世纪上半叶英国人口流动的趋势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7~20世纪初美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并简要分析其对美国发展的积极影响。
2021-03-26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23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2021年中考历史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安徽专版)》
综合题 | 较难(0.4)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应对。美国依靠罗斯福新政走出困局,而一些国家却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而结束。这次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的发展。

——摘编自统编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   进入21世纪以来,非典、埃博拉、流感等各种流行疾病威胁人类的公共卫生安全。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给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都带来了重大的影响。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总会面临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挑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及这场战争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3)综合上述问题,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应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021-06-20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卷05-2021年《三步冲刺中考·历史》之第3步中考热身卷
21. 提取图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哪两幅图片能够分别反映出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突破空间限制,将世界各地连接成一个整体,创造新的生活学习模式?
(2)图一中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证明地圆说正确的是哪位航海家及其船队的贡献?
(3)图二图三是两次工业革命在交通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请回答它们分别以什么为动力?
(4)1825年,图二交通工具问世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那么,为铁路时代的开始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是谁?
(5)图三反映的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什么?
(6)在哪副图所反映的革命推动下,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步入工业化强国的行列?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出现了哪些社会问题?
(7)图四在给人类带来许多便利的同时,其负面效应也日益凸显出来,对此,我们如何正确的认识?
2020-06-08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教学衔接检测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真题
22. 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有助于我们学习和感悟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报刊】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江西学生运动声援的历史事件,并谈谈你对江西学生运动的认识。
【历史文献】

材料二   这次北伐入湘、入赣,得民众之援助极大,尤其是江西方面,农民参战更为踊跃。如攻新喻(令新余)时,北伐军已不支,农民(约二百人)用土炮逐走敌人,北伐军遂得冲上……攻入南昌,退出南昌,皆得农民之助力不小,不然,北伐军之损失更大。此外,如一路之送茶送饭,觅渡肩挑,或代觅米粮等,则到处如是,给北伐军以种种便利。

——摘自《中央局报告》(1926年12月5日)


(2)根据材料二,概述江西农民在北伐战争中所起的作用。
【历史绘画】

材料三



何孔德《井冈山会师》(油画)
(3)请结合史实,简述图中反映的历史故事。(要求:语言简洁,观点正确,思想健康)
【历史年表】

材料四

时间事件
1954年7月国营320厂制造的第一架“雅克-18型”飞机升空飞行
1954年12月南昌柴油机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分(30匹马力)移动式空气压缩机
1955年7月江西省内第一个重点火电工程——南昌发电厂开工建设
1955年11月江西省重点工程——乐平钟家山煤矿新建的竖井正式投入生产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历史感悟。
2022-06-20更新 | 58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江西省中考历史真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23. 上海,是当今世界具有广泛影响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近代上海的风云变幻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缩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1)写出材料一中的条约名称,它是哪一重大事件产生的结果?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材料二: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在上海创办,又特称“上海制造局”。1867年,江南制造总局由上海虹口迁往高昌庙,不断扩充,发展为这一运动中规模最大的军事企业。


(2)上海是近代中国诸多工业行业的发源地,材料二反映的这一运动是指哪一重大事件?该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它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三:1919年“六三”北京学生大批被捕的消息传到上海,6月5日起,上海工人纷纷罢工,支援学生斗争,参加罢工的有各纺织厂、机器厂、船厂、铁路公司、轮船公司、电车公司、电报局、印刷厂、饭店工人,总数约六七万人。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重大事件?据材料指出这场运动主力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该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意义。

材料四:“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合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信念永恒》


(4)材料四中的“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红船”与哪次会议有关?该会议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2022-06-28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盐城市大丰区初中学校第四发展共同体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24. 八年级(1)班同学开展以“时代洪流”为主题的中国近代史的探究性学习。下面是第一小组同学根据搜集到的素材设计的学习任务单,请你一起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解读馆藏历史——见证时代足迹】



(1)如图呈现的是位于南京的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内“太平天国历史陈列”的主题。请按先后顺序把下列事件填写道对应的横线处。(只填字母)。
A.天京事变 B.金田起义 C.北伐西征
(2)图二是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主编的《太平天国资料汇编》第一册目录局部。从目录看,这一汇编采用了哪种纪年方法?

任务二【观察图片场景——分析时代局势】



(3)图三场景反映出当时中国面临着怎样的时代困局?简述图四、图五所反映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关系。

任务三【感受民族精神——倾听时代呐喊】


(4)从下面的爱国人士们发出的呐喊声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邓世昌:“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孙中山:“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摘自《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综合题 | 适中(0.65)
25. 大历史观是指长时段、宽视野,通过大概念对课程内容进行较长时空的纵向整合和较广时空的横向整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主题一——【碰撞的世纪】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被套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枷锁,像是一块大石投入了晚清社会这潭积水,使之①“激荡”起来。中国人民在炮声中逐渐觉醒,开始了早期②“探索”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时间重大事件口号了纲领
19世纪50年代—6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洋务运动____
19世纪末戊戌变法____
20世纪初辛亥革命____
A.变法图强   B.三民主义   C.自强、求富

探究主题二——【勃兴的年代】

材料二   依照学术界的通行理解,五四运动有广、狭之分。狭义的五四运动指1919年因山东问题而引发的爱国热潮;广义的五四运动则指1919年前后长达十余年的新文化运动,其内涵与外延都相当广泛,前后期的变化也明显。正如孙中山所言:“其将来收效伟大且久远”。

——摘编自马勇《重寻近代中国》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完善表格“________”内容(选填字母),并从材料的关键词①②中任选一个加以简要解读。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指出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上前后期的主要“变化”,并分析说明你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收效伟大且久远”的理解。
2022-07-03更新 | 256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0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01期)-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综合题 | 适中(0.65)
26. 应对大变局,中国近代的仁人志士一直在努力奋斗,救亡图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

——据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群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革命一度成功、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

——摘自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三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                                           

——据徐国琦《中国与大战》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的救国之道”是什么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认为在辛亥革命中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的理由。此前太平天国为了解决此民生问题颁布了哪一纲领性文件?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人的国家模式认同有何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时代使命。
2022-06-16更新 | 8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华君外国语学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民只知道反对和抨击封建主义;五四运动之后,中国人民从盲目崇拜西方的心理中苏醒过来……才知道中国要走向现代化的通途还必须反对和抨击帝国主义。……最好的思想武器,正是马克思主义。

——《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团成立100周年》

材料二:


材料三:在工业革命时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它是资本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与斗争的指南。在帝国主义时代,列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了伟大的十月革命,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0世纪上半叶,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邓小平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人民对西方认识的变化。
(2)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后,为“改造中国与世界”,毛泽东、蔡和森等在长沙成立了哪一革命团体?
(3)根据材料三,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又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结合当时国情进行创新更能体现它的科学性”,请选择以上任意一种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用至少三个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00字左右)
2022-06-19更新 | 8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湖南省长沙市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真题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6年,李大钊发表文章,大声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新文化运动仍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为救国方案……中国先进分子对救国方案的探索,再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资料

材料二   1918年李大钊部分革命活动

●李大钊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

●毛泽东来到红楼,在李大钊的影响下,开始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书籍,并且逐渐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

●在北大红楼里,李大钊团聚了一些志趣相投的北大师生,建立了第一个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

●在北大红楼里,李大钊和陈独秀等创办了《每周评论》。《每周评论》成为五四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刊物之一。

——摘编自张珊珍《党史第一课——中国共产党成立全纪录》

材料三   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今既被逮,惟有直言。倘因此而重获罪戾,则钊实当负其全责。

——李大钊《狱中自述》


(1)据材料一、二,归纳李大钊救国思想的变化。并依据材料,指出导致李大钊思想变化的重大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概括李大钊宣传新思想的方式。
(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李大钊的革命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中国近代史

试卷题型(共 28题)

题型
数量
综合题
28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1,2,3,4,5,6,7,16,18
2
中国现代史
3
世界近代史
4
世界现代史
5
中国近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综合题
10.65三国鼎立的形成  隋灭亡与唐建立
20.65三国鼎立的形成  东晋与南朝  西晋的兴亡
30.65三国鼎立的形成
40.65三国鼎立的形成  西晋的兴亡  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50.65三国鼎立的形成
60.65七雄征战  三国鼎立的形成
70.65秦朝的建立  三国鼎立的形成
80.65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两弹一星”  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90.65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100.65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110.65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大跃进
120.65土地改革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130.65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经济特区的建立  衣食住行的变迁
140.65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150.15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160.85郑和下西洋、南洋开发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新发明与新能源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与影响  一战的影响
170.65一战的影响
180.4明清经济的发展
190.65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教皇子午线和三角贸易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与影响
200.4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二战胜利的原因及启示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210.4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新发明与新能源  内燃机与新交通工具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220.65五四运动  北伐战争  井冈山会师、农村根据地创建  一五计划的内容及成就
230.65鸦片战争的影响  洋务运动的评价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40.65五四运动
250.65五四运动
260.65戊戌变法的经过  中华民国的创建   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  五四运动
270.65五四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第一国际
280.65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和主要内容  五四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