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统编版九下历史第3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02练基础
全国 九年级 单元测试 2022-12-26 21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世界现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20世纪初期的地中海地区频发的危机和连年不断的局部战争,预示着大战即将到来。这是以英、德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争夺世界霸权的必然结果。这两大军事集团是指(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B.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同盟
C.北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D.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 恩格斯曾预言:“未来的战争是世界战争,规模空前、破坏巨大,将长达3-4年,将有800万-1000万士兵互相残杀,把整个欧洲吃个干净,导致欧洲贫困普遍化。”最先验证这一说法的战争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B.第二次世界大战C.拿破仑战争D.普法战争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整理历史事件,分析因果关系,归纳知识线索,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下列各项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工业革命→“三角贸易”→废除农奴制改革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新航路的开辟→“日不落”帝国
C.工业革命→彼得一世改革→开启近代化
D.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建立→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斯大林说:我们不得不鞭策我们的国家,因为它落后了一百年,并因为落后而面临灭亡的危险.....否则我们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中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为此,斯大林采取的措施是(   
A.实施新经济政策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制定五年计划的发展战略D.提出“科技强军”的口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5. 截止1920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引起了农民的愤懑。据估计,当时农民耕种的土地少于1914年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二。加上严重的旱灾和运输瘫痪,发生了一场大饥荒,有成百万人饿死。世界大战、革命、国内战争和恐怖饥荒等连续八年的破坏,使国家濒于崩溃……列宁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化进行的太快了。他公开提出同资本主义妥协,这是一个战略退却。”这一论述意在(     
A.解释粉碎外国的武装干涉的原因B.解释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
C.强调推动工业化全面展开的必要性D.阐明推行苏联模式的必然性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6. 毛泽东曾高度评价十月革命:“十月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一角度看,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是(     
A.促使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B.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D.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7. 由下图可知,十月革命的胜利表明社会主义(     
A.由理想变成现实B.从暴力走向和平
C.从专制走向民主D.从人治走向法治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8. 瞿秋白在其文章《无耻的美国帝国主义者!》中指出:“帝国主义者在一九二一年所举行的华盛顿会议,召集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美国要来参加东方的侵略。”这次会议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次会议最大的获益者是(     
A.法国B.日本C.英国D.美国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9. “在它签订初期,协约国就存在疑虑。在条约临签字前几个星期,劳合•乔治就不得不做出姿态,要求对条约作某些修改。这是因为在1919年,英国的舆论已经从对德国的恐惧基本转为对布尔什维主义的恐惧了。”“它”指的是(     
A.《开罗宣言》B.《凡尔赛条约》C.《九国公约》D.《波茨坦公告》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10. 1919年1月,27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集会。可是,正式会议或者全体代表出席的会议是无关紧要的。许多事情都已由四巨头(即威尔逊本人、英国的劳合•乔治、法国的克里蒙梭、意大利的奥兰多)的会议决定了。材料强调巴黎和会(     
A.是一次分赃会议B.被大国强权操纵C.对德国进行严惩D.使各国矛盾激化

二、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较难(0.4)
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7年11月6日晚到7日清晨,包括革命士兵、赤卫队员等在内的约20万起义者占领了彼得格勒的铁路、银行、中央发电站、电话局等战略要地。7日晚,起义者包围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起义者突破防线,冲进冬宫,逮捕了临时政府主要领导人,临时政府被推翻。

——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起义爆发的地点是哪里?这次起义标志着哪一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据材料指出这次起义的革命对象。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材料二:十月革命胜利的当天,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代表大会已经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从此苏维埃成为俄国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

——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2)据材料二指出十月革命后俄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什么?该政权的性质是什么?

材料三:为了模仿布尔什维克革命,柏林、汉堡和布达佩斯都建立了苏维埃。伦敦、巴黎和罗马街头也举行了示威游行。威尔逊的密友豪斯上校在1919年3月22日的日记,“不满的呼声每天都有,人民需要和平。布尔什维主义正越来越为各地的人们所接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据材料三,布尔什维主义为各地人们所接受是在什么战争之后?人们接受布尔什维主义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4)综上所述,分析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三、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2. “这次战争是两个强盗般的大国集团为了瓜分殖民地,为了奴役其他民族,为了争夺国际市场上的有利地位和特权而进行的战争……英国和法国现在进行的战争是为了掠夺德国,夺取德国的殖民地……德国进行战争是为了夺取英国、比利时、法国的殖民地。俄国沙皇进行战争是为了夺取土耳其的土地……”材料着重指出了这次战争爆发的(     
A.背景B.过程C.结果D.影响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20世纪初,欧洲列强对殖民地的争夺推动了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的形成,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战争的到来。“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指(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B.轴心国集团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C.三国协约与反法联盟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4. 1921年,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列宁对到访的美国商人阿曼德·哈默说:“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重新发掘我们的经济潜能。”为了“发掘经济潜能”,苏俄(     
A.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
C.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D.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5. 在古罗马神话里,“阿芙乐尔”是司晨的女神,她唤醒人们,送走黑暗,迎来光明。1917年11月7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迎来的光明是(     
A.签署《独立宣言》B.农奴获得自由C.发表《共产党宣言》D.十月革命胜利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6.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反映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D.斯大林模式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7. 列宁曾说:“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材料中“错了”指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D.斯大林模式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8. 下图反映了苏联工业化的特点是(       
A.忽视了重工业B.经济均衡发展C.实现高速发展D.依赖外国投资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九国公约》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条约真实意图是(     
A.维护中国主权不受侵犯B.实现日本独霸中国局势
C.确立欧洲战后统治秩序D.保障各国在华共同权益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20. 有学者指出:人类政治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实践之一,是在国际政治层面,通过让出部分国家主权进行国家间的联合,使得战争能够得以有效控制。这一政治实践最不成功的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B.联合国成立
C.成立北约D.欧洲一体化进程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21. 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一公约是(     
A.《凡尔赛条约》B.《四国条约》C.《辛丑条约》D.《九国公约》

四、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22.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1917年,中国用“以工代战”的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中国参战的意图在于战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十几万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从事各种艰苦工作,他们的技术、高效以及勇敢,常常得到协约国官兵的称赞。在协约国一方,中国派出的劳工数量最多,在欧洲的时间也最长。约有3000名华工在这次战争中献出了生命。

图二:华盛领会议期间,顾维钧等中国代表提出,《凡尔赛条约》中有关中国山东问题的内容,损害了中国利益。顾维钧等外交官利用美、日之间的矛盾,在收回山东问题上,力争美、英对中国的支持。从1921年12月1日开始,中、日两国代表在美、英的调停下,开始了关于山东问题的谈判。经历了三十六次会谈后,中、日两国拟定了《山东悬案条约》。其要点为:日本应将胶州德国旧租借地交还中国,海关也归中国管辖;公产及原属中国者无偿归还,日占时新修者酌给部分补偿价;……青岛及胶济铁路沿线日军限期撒退等。1922年2月4日,中、日两国代表在《山东悬案条约》上签字。1922年12月10日,北洋政府从日本手中接收了青岛。


(1)从以上图片及解说文字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2)结合图文资料,分析中国成功收回山东大部分权益的原因。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世界现代史

试卷题型(共 22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20
综合题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世界现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一战的背景单题
20.65一战的经过单题
30.65一战的背景  一战的经过单题
40.65斯大林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单题
50.65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单题
60.65十月革命的性质和意义单题
70.4十月革命的性质和意义单题
80.85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九国公约》单题
90.65《凡尔赛条约》单题
100.85巴黎和会的召开单题
120.65一战的背景单题
130.65一战的背景单题
140.65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单题
150.65十月革命的性质和意义单题
160.6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单题
170.6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单题
180.65斯大林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单题
190.65《九国公约》单题
200.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单题
210.85《九国公约》单题
二、综合题
110.4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  十月革命的性质和意义
220.65巴黎和会的召开  《九国公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